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1226
  • 作      者:
    郭剑平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剑平,男,1974年生,湖南涟源人,汉族。2005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法学理论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理论博士学位。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非政府组织法等。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内容介绍
    《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从法律秩序和社团组织概念入手,在梳理国内外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界定两个概念的应有内涵,并在二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其一,从社团组织兴起的角度,分析了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状态下自由主义秩序观与国家主义秩序观各自的构序思想及其在法律秩序形成上的特点与不足,法律秩序面临危机,从而进一步分析了社团组织的兴起表明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现了人类构序思想的反思与完善及法治范式的转型,从而促进了法律秩序的重塑。其二,从社团组织功能的角度,探讨了社团组织的立法参与功能与普遍性法律规范形成之间的关系,社团组织的立法参与功能有利于普遍性法律规范的形成,而普遍性法律规范是法律秩序形成的前提条件,所以社团组织有利于法律秩序的形成;探讨了社团组织的权力制约功能在法律调整过程中对权力制约的优势,社团组织以一种组织化的新型社会权力对法律调整过程中的国家权力实行有效的制约与平衡,形成了良性互动式的新型权力制约,有利于在法律调整过程中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从而最终有利于法律秩序的形成;探讨了社团组织的负功能对法律秩序的消极影响,并分析了通过实现社团组织的法治化来防治社团组织的负功能对法律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其三,从社团组织运行机制的角度,阐述了社团组织的自律机制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契合关系,社团组织的自律机制促进了社会自生自发秩序的形成,而法律秩序是自发秩序与自觉秩序的统一,因此,社团组织的自律机制有利于法律秩序的形成;阐述了社团组织的互益或公益的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确证与实现,有利于现代法律秩序的公益价值取向的实现,从而有利于现代法律秩序的形成。最后,从法律秩序视野,分析了我国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从社团组织的选择模式、社团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与社团组织配备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社团组织发展中有待完善的地方,探讨了社团组织发展的完善措施,以加快培育我国现代法律秩序形成的社会基础。
精彩书摘
    (五)监督机制<br>    对社团组织的规制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在政府对社团组织的规制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政府需要社团组织能够承接起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必须为社团组织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但放松管制之后,社团组织违规操作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就明显增多,使政府又不得不加强管制;另一方面,政府如果强化管制,又等于抑制社团组织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监督机制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手段、监督过程。广义的监督包括社团组织自律已在前面涉及,这里仅指社会公众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相关组织的监督,相关组织是指社团管理组织。监督内容一是财务监督,即确保社团组织的非营利性,财务收入是否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二是业务监督,确保社团组织在自己的宗旨范围内运行,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内部监督,确保社团组织的内部运作依据民主的程序进行。监督手段和方法一是社团组织的会务、财务的公开性;二是专业评估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审查、统计和按评估程序进行评估;三是建立制度化渠道搜集公众、媒体对社团组织的评价、举报信息,进行社会期望值和公信度调查,综合整理,定期发布。监督过程是收集、整理、发布社团组织运作信息,建立规范的评估体系,根据收集信息依评估体系进行业绩和公信评估,并发布评估结果。监督机制的建立主要在于应设立专业评估机构和独立或半独立的社团管理机构,强化其对社团的监督和管理职能,改变目前的多头管制而监督不力的状况。
目录
导论<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研究的方法<br>三、理论目标与框架<br>第一章 法律秩序与社团组织界说<br>第一节 法律秩序的概念分析<br>一、法律秩序概念的不同学说<br>二、法律秩序概念的界定<br>第二节 社团组织的概念分析<br>一、社团组织概念的不同学说<br>二、社团组织概念的界定<br>第三节 法律秩序与社团组织的关联考察<br>一、社团组织的兴起与法律秩序<br>二、社团组织功能与法律秩序<br>三、社团组织运行机制与法律秩序<br><br>第二章 社团组织的兴起与法律秩序<br>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秩序观与法律秩序<br>一、自由主义秩序观的构序思想<br>二、自由主义秩序观在法律秩序形成上的特点<br>三、自由主义秩序观在法律秩序形成上的不足<br>第二节 国家主义秩序观与法律秩序<br>一、国家主义秩序观的构序思想<br>二、国家主义秩序观在法律秩序形成上的特点<br>三、国家主义秩序观在法律秩序形成上的不足<br>第三节 社团组织的兴起与法律秩序的重塑<br>一、双重失灵与构序思想的完善<br>二、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与社团组织的兴起<br>三、社团组织的兴起与法律构序方式之变革<br><br>第三章 社团组织功能与法律秩序<br>第一节 社团组织功能界说<br>一、功能论的回顾<br>二、社团组织的功能<br>第二节 社团组织的立法参与功能与法律秩序<br>一、代议制立法及其有限性分析<br>二、民主理论对代议制立法的补正<br>三、社团组织的立法参与功能与普遍性法律规范<br>第三节 社团组织的权力制约功能与法律秩序<br>一、传统权力制约理论的有限性分析<br>二、传统权力制约理论有限性的补救<br>三、社团组织的权力制约功能与法律秩序<br>第四节 社团组织的负功能与法律秩序<br>一、社团组织的负功能<br>二、社团组织负功能的防治:社团组织的法治化<br><br>第四章 社团组织运行机制与法律秩序<br>第一节 社团组织运行机制界说<br>一、社团组织运行机制的概念<br>二、社团组织机构及其互动关系<br>三、社团组织运行机制的构成<br>第二节 社团组织的自律机制与法律秩序<br>一、法律秩序是自发秩序与自觉秩序的统一<br>二、自觉性法律秩序的限度<br>三、社团组织的自律机制与法律秩序的自发性<br>第三节 社团组织的利益表达机制与法律秩序<br>一、社会公共利益的分析<br>二、现代法律秩序的公益价值取向<br>三、社团组织的利益表达机制与法律秩序的公益价值取向<br><br>第五章 法律秩序视野下我国社团组织发展的思考<br>第一节 我国发展社团组织的必要性<br>一、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br>二、自我管理的需要<br>三、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br>第二节 我国社团组织发展的演变<br>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社团组织的发展<br>二、1949~1978年社团组织的发展<br>三、改革开放后我国社团组织的发展<br>第三节 我国社团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br>一、社团组织生成上的行政化色彩<br>二、社团组织运作上的能力不强<br>三、社团组织管理的法律制度配备不足<br>第四节 我国社团组织进一步发展的思考<br>一、实现从政府选择模式到社会选择模式的转变<br>二、加强社团组织自身能力建设<br>三、完善以保障公民结社权为核心的社团组织法律体系<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