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3655
  • 作      者:
    吴士存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士存,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历史学博士,研究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前往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与课题研究,并先后参加了美国政府“美国外交政策溯源”专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等研修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南海史地、海洋划界、海洋经济、国际关系及地区安全战略。
    主要著作:《南海问题文献汇编》、《南海资料索引》、《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论郑和下西洋与南中国海》、《1943年中英新约的历史背景》、《论历史认识的相对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两岸经贸关系》、《南海资源开发势在必行》、《纵论南沙争端》、《世界著名岛屿经济体选论》、《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五国经济研究》、《聚焦南海——地缘政治·资源·航道》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历史、法理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视角来论述南沙争端,不但证明中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且研究分析影响和制约南沙争端的相关因素,揭示南沙争端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沙争端的建设性立场及深远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南沙争端的起源
  南沙争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西方殖民主义者早就觊觎中国南海地区,但真正对南海地区进行全面侵略并占领的是日本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将其作为海军基地。战争结束后,日本退出这些岛屿。中国政府不但完全收复了这两个群岛,而且还在各主要岛屿上重新树立主权标志,宣示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宣示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也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宣布拥有两群岛的主权。但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重新对南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并非法占领了两群岛的一些岛礁,1955年成立的南越当局(Republic of Vietnam,RVN)也声称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当时,北越(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Ram,DRV)则未提出任何主权要求。总的说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各方都未在南沙采取较多的行动。1956年,先前撤出南沙的台湾军队重新回到南沙最大的岛屿太平岛。可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南越当局对中国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外,没有其他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持有异议。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对南沙岛礁及附近海域并无任何主张或行动。菲律宾虽然几次表示对南沙群岛有兴趣,并策划“人道王国”和“克洛玛事件”等行动,图谋占领南沙部分岛礁,但菲律宾政府并未提出公开的主权要求。南沙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还比较有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南沙群岛地区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和法律的。从政治上说,由于美国决定从印支半岛撤军,这表示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另外,南海的航行安全问题也变得突出了。从经济上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的“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于1968年提出的勘察报告指出,越南沿岸之邻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73年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更加强了南沙油气资源的重要性。从法律上说,关于新的海洋法公约的辩论正在进行。虽然新公约迟至1982年才最后达成,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沿海国和岛国可以大大扩张其海洋权益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而且,南海周边各国也都普遍认识到,南海的半闭海性质及其复杂的地理地质状况,很可能引发激烈的海洋管辖权之争。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根据新的海洋法公约,一座小岛可拥有自己的12海里领海,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的管辖权,甚至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由于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助推,20世纪70年代以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沙群岛争端开始凸显。
  从南沙争端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南沙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沙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原因在起作用。
  一、地理位置与地缘环境
  南沙群岛所在的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最广的滩、礁和小岛,从东南向西北伸展1000公里,周边国家众多,而且,通过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基本上都要通过南沙群岛。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占领了这些岛礁就等于直接或间接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航道。
  早在法国入侵越南时,就曾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战略位置作了高度评价。1929年,法国驻中圻(越南中部地区)钦使弗罗指出:西沙群岛在战略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被敌对一方控制并建立海军基地,则可对印支的防御构成最为严重的威胁。法国航海委员会副主席伯京也认为:人们已无法忽略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战略重要性。如果一个强大的外国势力占领了这一地区,那么,在战争中就可能对印支安全造成强大的威胁。设立在这里的潜艇基地可以封锁土伦(即今越南岘港)和中圻,完全中断海上交通。北圻和中圻之间的通信联络只得依靠铁路来进行。即使如此,那些紧靠海岸线的铁路也都极易遭到海上战舰远程炮火的轰击。193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国海军副司令埃斯特瓦指出:英国人可以把西沙群岛作为香港、新加坡之间海上航线的一个重要观测站,日本人也可以把该群岛作为其南下扩张的海空军立足点。这一预测后来变为现实。在进行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人占领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在南沙群岛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以此为跳板,对印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起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律宾一再以此强调南沙群岛对菲律宾安全的重要性。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分别在菲律宾苏比克和越南金兰湾驻有海军部队,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严格地说,南沙岛礁的独立状态限制了它们的战略价值,同时现代化的武器和监测系统如核潜艇及卫星等都会使这些岛屿的战略意义大为降低。尽管如此,占据这些岛礁并以岛礁为依托能够监视或扰乱船只和飞机的正常航行。所以,南沙群岛的战略位置仍然是周边各国的基本考虑之一。
  二、复杂的地质地理状况
  在南沙群岛的范围内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与礁、滩(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判断有310个),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目前已定名的岛、洲、礁、沙、滩共189座(根据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1月公布),其中岛屿(包括石、屿)14个,沙洲6个,暗礁(包括岩、堡)113个,暗沙35个,暗滩(廊)21个。所有岛、洲、礁、沙、滩均由珊瑚生长发育而成,按其生长的深度可分为五种类型:
  (1)暗滩。这种珊瑚位于海面下较深处,一般距离海平面20~30米,如人骏滩水深27米。
  (2)暗沙。离海面距离较小的礁体,它的下部为原生礁,表面覆盖了珊瑚砂砾等碎屑层,如曾母暗沙,水深11~22米,对航行已略有影响。
  (3)暗礁。礁体生长已接近海面,低潮时还会露出水面,所以对航行威胁较大,水深一般小于7米,如南安礁水深3.7米,海安礁水深4.6米。
  (4)沙洲。已露出海面的礁体,但高潮时仍然可能会被水淹没。沙洲的面积较小,表面由珊瑚沙和贝壳沙组成,在大风浪作用下,沙洲的形状容易改变,沙洲上淡水层浅薄,所以林木难以生长,只生草类。
  (5)沙岛。沙洲进一步堆高扩大,便发展成为沙岛,沙岛的生长时间比暗滩、暗沙、暗礁和沙洲的生长时间都长。
  可见,南沙群岛是由露出水面的地理单元和不露出水面的地理单元两部分组成的。其中,露出水面的岛屿约20个,由于地处热带南缘,地近赤道无风带,台风少,季风弱,动力作用小,所以岛屿面积难以增大和加高。所有岛屿面积都比较小,最大岛屿的面积也只有0.43平方公里。13个最大的洲、岛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东沙岛(约1.8平方公里),而且就高度言之,也以低矮著名,不少岛屿海拔在2米以下。南海潮差可达半米,因此,有的岛屿在高潮时就几乎被淹没了。南沙群岛中只有少数几个有淡水,从而能够维持人类生存。但按现行国际法要求,领土主权的取得需要持续、有效的占领。中国南沙群岛特殊的地质状况使任何一个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都难以对其维持持续、有效的占领。在中国航行及其他技术条件低下、国力弱小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这样,在实践和法理两个方面给其他国家挑战南沙主权提供了机会。
  20世纪70年代以前,除了国民党政权基本上不问断地占有面积最大、生存环境最好的太平岛以外,没有哪个国家连续占有过南沙其他岛礁。只是在70年代以后,各国才纷纷强化对南沙岛礁的占领。由于当时中国的海军力量相对不足,南沙的许多岛礁处于开放和半开放状态,周边有关国家经常可以到这些岛礁上去升旗立碑,进行所谓的“主权造势”以挑战中国主权。
  三、资源因素
  引发南沙争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岛礁及其周围海域拥有的实际和潜在资源。就岛屿而言,在一些大的岛屿上,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种植了椰子树、面包树和桐油树,后来又引种了菠萝、木瓜和香蕉。暗礁、环礁和周围水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有乌贼、海参、牡蛎以及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金枪鱼。南沙海域还是海龟的主要孵化地,中国渔民来此采集海龟、龟肉、龟壳和龟蛋已达好几个世纪。岛礁上的传统资源还包括鸟粪,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在南沙岛礁商业性地开采鸟粪,并一直把鸟粪视为这里的主要资源。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同掠夺南沙鸟粪资源的日本和法属印度支那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南沙争端的起源
一、地理位置与地缘环境/3
二、复杂的地质地理状况/4
三、资源因素/5
四、殖民主义侵略和大国争霸/7
五、国际海洋法的影响/9

第二章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历史依据
一、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15
二、殖民主义侵略的失败/24
三、断续线的形成、历史意义及其法律定位/32

第三章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法理研究
一、中国对南沙群岛的发现权/44
二、持续设治管理/47
三、国际社会及相关争端国的承认进一步确认我国的岛屿主权/51
四、我国政府对他国的抗议和驱逐强化了我国的岛屿主权主张/61
五、“关键日期”/65
六、我国对南海诸岛附近水域主权及权利主张的法理依据/69
七、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及权利主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71

第四章 中国与越南的南沙之争
一、中越南沙之争的由来与发展/79
二、越南侵犯南沙的各种方式/93
三、对越南的南沙权利主张的评析/107

第五章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沙之争
一、菲律宾的海洋管辖权主张及其范围/115
二、菲律宾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侵犯/117
三、对菲律宾的南沙权利主张的评析/136

第六章 中国与马来西亚、文莱的南沙之争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南沙争端/143
二、文莱对南沙海域的权利主张/150
三、对马来西亚、文莱两国权利主张的评析/152

第七章 南沙争端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捍卫南沙主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56
二、东盟合作安全体制的建立和大国平衡战略/157
三、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162
四、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势力向南海地区渗透/181
五、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沙争端,维护与南沙争端国的友好合作关系/19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