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半叶的中美关系,是战后国际格局变动的产物,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中美关系受到一些结构性矛盾的支配。
20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把近代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势力范围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殖民主义世界体系,推向了分崩瓦解的不归路,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以“东西南北”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格局。所谓“东西”关系,就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超级大国美国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超级大国苏联主导下的两大意识形态阵营之间的关系。所谓“南北”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之间的关系,前者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亚洲国家日本也包括其中,而后者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即所谓的“第三世界”。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当中既有“北方”国家,也有“南方”国家。
在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向战后格局的转变过程中,有三种世界性的运动对于国际格局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一是自由资本主义运动,主要推动者是企图把本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向全世界加以推广的美国政府;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推动者是各国共产党人,第一个宣称自己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是该运动的中心;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推动力量是广大第三世界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人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