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律意识形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35954
  • 作      者:
    黄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使法律意识形态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及对于中国意识形态策略有所助益,《法律意识形态论》在对法律意识形态的内涵、结构、功能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做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法律意识形态的策略应该是通过建构法律意识形态的主体,进而通过法律意识形态批判,从而加强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并使建制论证功能更加突显。
    法律意识形态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支,又是法理学、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意识形态研究和法学研究中本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对该问题,目前的研究十分薄弱,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没有将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特定化;其二,没有将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体系化;其三,没有将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与相关范畴相区分。
    分析法律意识形态是交互于建制与论证之间的内在关系。书中就建制论证的历史形态做了一个先期梳理,总结了理性一道德的建制论证模式、规范一制度的建制论证范式、合理一合法的建制论证模式为代表的三种建制论证模式,并进而分析了建制与论证之间存在内在冲突的原因,厘定了法律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自然理性”确立建制论证思维的革命性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自然法理念为古典的自然法思想提供了理论酵母,斯多噶学派认为“所谓自然,按他们的理解,就是支配性原则,它遍及整个宇宙,并被他们按泛神论的方式称视之为神。这种支配性原则在本质上具有一种理性的品格。”“自然法就是理性法。人作为宇宙自然的一部分,本质上就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在服从命令的过程中,人乃是根据符合其自身本性的法则安排其生活。”[9]但到古典自然法时代,自然理性与此前的概念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霍布斯认为“著作家们所称之为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促使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因此,这种自由就是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10]洛克认为“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类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理性依然与自然相关联,而变化主要反映在自然神论、自然宗教的痕迹逐渐淡化。本质上讲,自然法的复兴就是为了打破神、宗教对人的束缚。古典自然法派的早期代表格老秀斯的历史贡献在于,赋予法学以一种独立地位,“上帝不存在,自然法仍然存在。” 
     ……
展开
目录
总序
内容提要
导论
第一章 交互于制度建构与论证有效之间的法律意识形态
第一节 建制论证形态的比较:一种初步的理论框架
一、理性一道德的建制论证模式——自然理性的法学视角
二、规范一制度的建制论证模式——分析实证的法学视角
三、合理一合法的建制论证模式——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第二节 建制与论证之间的冲突与维系
一、法律意识形态的规定性
二、建制与论证的内在冲突
第二章 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法律意识形态概念的评介
一、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关于法律意识形态的论述
二、西方学者关于法律意识形态的论述
三、中国学者有关法律意识形态的论述
第二节 法律意识形态内涵的界定
一、法律意识形态内涵界定的理路
二、法律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法律意识形态外延的界定
一、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意识形态的界分
二、作为观念形态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意识形态的界分
三、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形态的界分
四、法律理论与法律意识形态的界分
五、法律理念与法律意识形态界分
第三章 法律意识形态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法律意识形态的结构
一、法律意识形态的纵深结构
二、法律意识形态的横向结构
三、法律意识形态的运行结构
第二节 法律意识形态的功能
一、法律意识形态的法律观念的凝聚功能
二、法律意识形态的法制运行的促进功能
三、法律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第四章 法律意识形态建构的中国理路
第一节 中国法律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法律意识形态的法律工具主义阶段
二、法律意识形态的法律虚无主义阶段
三、法律意识形态的法制建构阶段
四、法律意识形态的法治选择阶段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主流法律意识形态
一、法律意识形态的诸种形态
二、社会主义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
三、法律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三节 法律意识形态的主体建构
一、法律意识形态的主体性问题
二、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的缺失
三、法律意识形态的主体建构
第四节 法律意识形态批判与中国法治发展
一、总体性意识形态批判的前提转换
二、法律意识形态批判系统的生成
三、法律意识形态批判与中国法治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