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说明<br>序<br>序二<br>序三<br>导论<br>第一节 澳门历史向学术界提出的若干问题<br>第二节 澳门历史研究的现状<br>第三节 本文的写作意图、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br>第一章 中葡交叉航行葡人据居澳门<br>第一节 郑和下西洋<br>第二节 航海大发现时代<br>第三节 中葡初期交锋<br>第四节 葡人据居澳门<br>第二章 澳门葡人内部自治时期<br>第一节 东方第一个商人共和政体<br>第二节 葡人“蕃坊”双重效忠<br>第三节 双重效忠是生存的需要<br>第四节 澳门在中西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br>第五节 华洋杂处 民族交融<br>第三章 议事会权力衰落时期<br>第一节 王权侵入议事会走向衰落<br>一、《王室制诰》加强总督权力<br>二、王室法官寿终正寝<br>三、检察长的存亡代表议事会的兴衰<br>第二节 鸦片烽烟中澳门的两难困局<br>一、英国人与澳门<br>二、鸦片战争与澳门<br>第三节 港澳相消长主权起纷争<br>第四章 葡萄牙殖民管治时期<br>第一节 葡萄牙宪制的变化<br>第二节 殖民管治的实施<br>一、要求改变澳门现状<br>二、开始推行殖民政策<br>第三节 中葡谈判澳门政治法律地位<br>一、中葡谈判及其分歧<br>二、清廷收复澳门的计划<br>三、《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的签订<br>四、《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的影响<br>第四节 民国建立前后的澳门<br>一、中葡澳门划界谈判与交涉<br>二、《中葡友好通商条约》<br>三、葡萄牙对澳政策<br>四、澳门与葡萄牙政治<br>第五节 澳门与近代中国革命<br>一、维新派与革命民主派在澳门<br>二、“五二九”工人运动<br>三、抗战时期的澳门<br>四、战后要求收回澳门的呼声<br>第六节 五六十年代的澳门<br>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的立场<br>二、“一二·三”事件<br>第五章 实现地区自治进入过渡时期<br>第一节 澳门内部自治的建立<br>一、“四二五”革命与澳门<br>二、《澳门组织章程》<br>第二节 澳门政治法律地位明朗化<br>一、中葡建交<br>二、中葡谈判解决澳门前途问题<br>三、《中葡联合声明》<br>第三节 澳门现代政制的形成<br>一、总督<br>二、立法会<br>三、行政制度现代化<br>四、司法自治<br>五、现代政制的特征<br>结语<br>第一节 历史的启示<br>第二节 未来的展望<br>第三节 寻找通往开放社会之路<br>参考书目<br>附录<br>附录一:索萨(Leonel de Sousa)《广东国及广州城海道遣人议和》<br>附录二:海道副使俞安性订出的具体管理措施<br>附录三:首任澳门同知印光任乾隆几年(1744)提出的行政指引<br>附录四:澳门同知张汝霖订出的十二条<br>附录五:《王室制诰》——内阁大臣给印度总督索萨(Dom Federico Guilherme de Sousa)之指示<br>附录六:《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一八八七年十二月一日,光绪十三年十月十七日,北京<br>附录七:《中葡关于取消葡萄牙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其他事项之换文》(译文)民国三十六年四月一日签换,同日生效<br>中译外国人名索引(按笔画)<br>跋<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