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养老社会保障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925640
  • 作      者:
    董溯战著
  • 出 版 社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养老社会保障权论》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基础理论,即前三章;第二部分是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制度建构,即后三章。第一部分主要解决的问题为养老社会保障权的概念、体系、性质、理念与客观基础,要回答的问题是养老社会保障权为什么存在,也就是权利的合理性问题。第二部分解决的是权利的运行问题,即传统养老社会保障权的构建基础及特点、养老社会保障权的转型原因及变迁趋势、中国养老社会保障权利制度的完善;该部分回答的是,养老社会保障权怎样存在。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则,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广泛的社会协作之上。个人保障以个体努力为基础,即使个人商业保险依赖互助机制,但仍以市场竞争为支撑,市场机制则内含体现个体行为需求的优胜劣汰规律和等价有偿规则。职业保障超越了个体性,它以职业团体成员为范围,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它无法超脱职业群体的狭小范围,即其社会性比较有限。社会保障则是较大范围内社会成员问的互助与协作,其存在基础不仅是同一单位、同一行业人员间的关联,还可能是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国家内的不同行业人群问的合作。二则,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多元的。由于社会保障覆盖的人员具有广泛性,所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必须参与其中,否则,就无法把属于不同群体的人员集结于一起。但国家的强制性并不适宜于一切事务。社会团体也因其专业性、非盈利性、直接参与性、自治性等特征而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样,市场上的营利性机构也可依托其竞争性提升效率。所以,从产生之日起,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营主体就不仅限于国家。
    第四,给付方式具有多样性。有学者把社会保障的给付分为三类: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①或实物的方式实现。二是服务给付,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和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给付,这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也是更高层次的给付。②传统的给付中主要是经济给付和服务给付,其中,经济给付又是主要的给付类型。这两类给付是较为基础性的给付,是维持人类生活的物质保障。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内涵
第一节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界定
第二节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分类

第二章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性质
第一节 养老社会保障权与公权、私权
第二节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权和自由权属性

第三章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基础
第一节 作为养老社会保障权客观基础的社会连带
第二节 作为养老社会保障权价值基础的人道主义

第四章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传统配置
第一节 传统养老社会保障权配置的背景
第二节 传统养老社会保障权的构建

第五章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转型
第一节 养老社会保障权转型的条件
第二节 养老社会保障权的演变趋势

第六章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权利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优化国家权力
第二节 推进养老金资产运营的市场化
第三节 发展利益代表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