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组织:社区能力建设的新视域: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3662
  • 作      者:
    杨贵华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杨贵华,1957年生,哲学硕士,教授,现任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集美大学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工作、社区建设。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佘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省、市级课题近10项,多项成果获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讲的“社区工作”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被授予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获集美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自组织:社区能力建设的新视域: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研究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概念并给予界定,在回顾分析社区自组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释了社区自组织建设的现代意义,设计了测量和评价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从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和社区矫正、社区调解、社区精英、社会工作、体制和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对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路径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下篇为关于社区自组织能力发展的系列个案调研报告。六个调研报告相互关联,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尤其是东部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发展的实际状况,为深入研究社区自组织问题提供了丰富具体的学术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社区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言,有其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br>    (1)社区性。社区教育的社区性是就社区教育的范围和对象而言的。一方面,社区教育的范围是特定社区,是由特定社区的社区组织、社区成员、社区工作者组织实施的;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对象一般来说限于特定社区的成员或居民。<br>    (2)全方位。从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受众上考察,社区教育具有全方位性。社区教育的内容与社区成员的需求和社区发展关系密切,社区生活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社区教育即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员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具体包括涉及家庭生活的健康教育、生活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也包括技能性教育;社区教育的受众没有固定的人群,社区成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教育要面向不同年龄、行业、职业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的人,社区教育应满足全体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br>    (3)全过程。从社区教育的历时性和社区居民个体的需求出发,社区教育是全过程的教育。社区对教育需求作出反应,教育也对社区需求作出反应,社区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社区教育的重点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但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居民受教育需求都能够在社区教育平台上得到满足。<br>    (4)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最外围的具体环境设置是社区。”①社区教育负有传递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生活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任务,是居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居民在社区中学,为社区而学,与社区共同进步。
展开
目录
上篇 理论与对策<br>引言3<br>第一章 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5<br>一 自组织及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意义5<br>二 社会生活领域的自组织7<br>三 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12<br><br>第二章 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14<br>一 世界范围内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14<br>二 我国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历程20<br>三 社区自组织对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意义24<br><br>第三章 社区自组织能力及其测量评价指标27<br>一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测量和评价27<br>二 社区自组织能力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内容29<br><br>第四章 社区自组织视域下的平等协商机制39<br>一 社区成员平等协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9<br>二 优化社区成员的平等协商机制,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42<br><br>第五章 社区自组织视域下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48<br>一 社区资源及其种类48<br>二 社区共同体资源整合及其能力提升的意义51<br>三 社区共同体资源整合能力建设的若干建议55<br><br>第六章 社区服务、社区照顾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61<br>一 社区服务及其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61<br>二 社区照顾及其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65<br>三 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对策思考67<br><br>第七章 居民参与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77<br>一 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77<br>二 居民社区参与的自组织视角分析78<br>三 实现居民社区参与方式转换提升是社区自组织能力的路径86<br><br>第八章 社区文化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90<br>一 社区文化及其发展前景90<br>二 社区文化是社区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93<br>三 从社区文化建设入手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的若干思考95<br><br>第九章 社区教育、社区矫正与社区自组织的能力建设103<br>一 社区教育及其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103<br>二 作为特殊性社区教育的社区矫正109<br>三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视域下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若干思考114<br><br>第十章 社区调解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119<br>一 社区调解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19<br>二 社区自组织视域下的社区调解123<br>三 完善社区调解的思路与对策125<br><br>第十一章 城市社区精英与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128<br>一 社区精英的涵义和城市社区精英素质128<br>二 城市社区精英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132<br>三 发挥社区精英作用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要关系134<br><br>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140<br>一 社会工作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积极力量140<br>二 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143<br>三 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的社会工作策略思考149<br><br>第十三章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153<br>一 社区自组织能力视域下的社区管理体制之检视153<br>二 以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为关键,拓展社区自组织能力的体制空间155<br>三 以居民自治为着力点,拓展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政策法律空间157<br><br>下 篇:专题调研报告<br>引言165<br>调研报告一 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br>——厦门市金山社区志愿者协会自组织能力建设调查研究167<br>一 个案介绍——金山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创立、发展过程167<br>二 金山社区志愿者协会的自组织能力建设及举措172<br>三 金山社区志愿者协会自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0<br>四 总结197<br>调研报告二 物业纠纷与业主自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建设<br>——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个案198<br>一 一桩物业纠纷事件引发的思考198<br>二 物业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200<br>三 业主自组织能力的发展现状204<br>四 培养和提升业主自组织能力的若干建议210<br>调研报告三 社区民间组织自组织能力发育个案调研<br>——以苏州市沧浪区友新街道“幸福联盟”为个案214<br>一 “幸福联盟”的创立及政府的定位214<br>二 “幸福联盟”的发展现状及自组织探索218<br>三 “幸福联盟”自组织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26<br>四 “幸福联盟”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若干建议230<br>调研报告四 发展睦邻关系,构建邻里自组织网络——厦门市社区邻里关系调查研究234<br>一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235<br>二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弱化的原因分析239<br>三 发展睦邻关系、构建城市邻里自组织网络的对策建议241<br>四 结论247<br>调研报告五 推进社区资源整合,重在自组织能力建设<br>——上海大宁路街道社区资源整合调查研究249<br>一 上海大宁路街道社区概况及开展资源整合的背景250<br>二 大宁路街道社区推进资源整合的举措251<br>三 大宁路街道社区推进资源整合的成效254<br>四 存在的问题263<br>五 总结与讨论265<br>调研报告六 加强政府他组织与社区自组织的有效对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br>——厦门市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调查研究267<br>一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缘起和工作内容267<br>二 厦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成绩及面临的问题269<br>三 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对策建议274<br>参考文献281<br>后记2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