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社会巨变<br>一 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br>二 社会民生巨大变迁<br>三 社会建设:挑战和问题<br>四 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br>五 新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br>六 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br>第一章 中国民生问题总体分析<br>一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br>二 公众对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的看法<br>三 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公平感和满意度<br>四 有关改善民生问题的政策建议<br>第二章 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br>一 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和特点<br>二 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差异和问题<br>三 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意见和建议<br>第三章 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br>一 城乡就业状况的基本特点<br>二 城乡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br>三 扩大和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br>二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快完善的几个方面<br>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br>第五章 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状况<br>一 社会支持的状况与特点<br>二 社会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br>三 建设社会支持网的相关建议<br>第六章 收入差距演变的过程与趋势<br>一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br>二 数据与研究方法<br>三 20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模式<br>四 中国收入分布差距未来变动的可能趋势<br>五 简要结论<br>第七章 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和原因<br>一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br>二 数据与方法<br>三 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解释<br>四 简要结论和讨论<br>第八章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及社会流动<br>一 阶层认同结构的变化<br>二 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br>三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br>四 中国的社会流动<br>五 研究结论<br>第九章 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对地位获得的影响<br>一 问题的提出和已有的研究<br>二 基本数据和变量的说明<br>三 人力资本对经济地位的影响<br>四 人力资本对各阶层收入的不同影响<br>五 不同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人力资本要素对收入的影响<br>六 经济地位获得的影响机制<br>七 结论与讨论<br>第十章 家庭背景、教育差异与社会经济地位获得<br>一 研究假设、变量与数据介绍<br>二 家庭阶层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br>三 家庭阶层所属、教育获得对子女职业地位的影响<br>四 小结及进一步讨论<br>第十一章 农民工的经济状况与社会态度<br>一 农民工的收入和社会保障<br>二 农民工社会态度的变化<br>三 农民工社会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br>四 讨论与政策启示<br>第十二章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地位<br>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女性就业地位的变化<br>二 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br>三 职业的性别隔离现象<br>四 性别工资差异<br>五 改善女性就业地位的政策建议<br>第十三章 老龄化和老年人口赡养<br>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br>二 老年人口生活状况及特点<br>三 老年人口的养老照料问题<br>四 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br>五 小结<br>第十四章 家庭结构变动及对家庭养老的影响<br>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思路<br>二 家庭规模的变动趋势<br>三 不同界定下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br>四 家庭关系格局的新特点<br>五 城乡家庭养老能力与家庭养老现状的分析<br>六 结论与讨论<br>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的孩子们<br>一 “青年”、“80后”与“代”的概念<br>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br>三 “70后”和“80后”青年的主要特征<br>四 “70后”和“80后”青年的公平感和民主意识<br>五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br>结语 研究的发现和进一步讨论的问题<br>一 研究的主要发现<br>二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br>附录一 应用Kish表入户抽样被访者年龄结构扭曲问题研究<br>一 问题的提出<br>二 研究数据来源与方法<br>三 Kish表抽样的概率分析<br>四 Kish表应用改进的仿真分析<br>五 讨论与建议<br>附录二 关于社会调查中家庭户表设计的探讨<br>一 问题的提出<br>二 国内主要社会调查研究家庭户表设计的比较<br>三 家庭户表的设计思路<br>四 不同家庭户表设计的成本效益分析<br>五 主要建议<br>附录三 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问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