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韦占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禅让”,自就帝位,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他一方面大行杀戮以示威,另一方面采用旧臣以示惠。承赞也被升为谏议大夫闲职。王审知闻朱全忠篡位,为求闽中政局安定即向他称臣进贡。朱全忠因于开平二年(908年)进封王审知为闽王,又派承赞为册封使。于是,承赞再度回闽。承赞二度回到福州,目睹闽境人民安居乐业,“江山胜昔年”,而朱全忠辖境四面都是强敌,难以成就什么大事,且中原战火连年,人民生活困苦,两相比较,回乡之心更为迫切,但又不得不返朝复命,只好重返开封。当他离开福州时,王审知送他至新市堤(今属福州市台江区)作饯,承赞临别作诗云:“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隆旨许重来。此时暂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承赞回朝后,朱全忠以他不辱使命,招抚有功,遂升他为御史大夫,加左散骑常侍虚衔。他见朱全忠残忍好杀,不能再与之相处,遂决定辞职回闽。
承赞回闽后,朱全忠还给他“福建盐铁副使”头衔。当时,王审知已在福州设招贤馆,积极招纳贤才。从中原入闽的文人如韩偓、杨沂、李询等皆被录用。王审知一见承赞愿意归来,当然大喜,立授承赞同平章事(宰相),并将他出生的乡改名为“文秀”,里改名为“光贤”,以示荣宠。当时,承赞的好友、诗人黄滔作诗“建水闽山无故事,长卿、严助是前身”以贺之。
承赞在闽国为相期间,辅佐王审知整顿吏治,发展工农业生产,提倡对外贸易,使闽国经济繁荣。他又劝王审知建立“四门学”,以教闽土之秀者,促进了福建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等,199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