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研究.2008年春秋季合卷(总第7-8期).No.7-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2832
  • 作      者:
    周晓虹,谢曙光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展开
精彩书摘
    以上阐释的是城市的情况,那么,农村的情况如何呢?1949年革命的成果最突出地表现在农村的土地改革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彻底地改变了革命前那种占人口比例甚低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而广大贫苦农民却没有土地的局面。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起,因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均等而造成的农村巨大的贫富差距现象消失了。但是,从数据上看,改革以前,中国农村的不均等程度仍然要大大高于城市。根据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的报告,1979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31,上文说过,同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只有0.16,为什么农村的不均等程度比城市的高出如此之多呢?首先,这是由于中国农村的巨大的地区差异造成的。中国沿海地区的农村比西部、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的农村无论就收入水平还是就消费水平来说,都要高出很多。中国农村集体化以后,同一村庄内部的农民在经济上变得比较均等,但不同的村庄之间,经济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跨区域的差异就更为巨大。其次,即使在集体化以后,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的可能性。1959年出现经济困难以后,农村中的自留地、自由市场、小包工、包产到户都一度变得十分普遍,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农民除集体经济外获得其他收入来源的可能性。其实,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最为严格的时期,农民上山采蘑菇、采木耳、养蜜蜂、养鸡、养鸭、养猪等经济和经营活动也难以阻止。所以,改革以前中国政府试图实现经济均等化的努力,在农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政府对于收入分配的调控能力,在农村远远不如在城市那样强大和有效。所以,农民由于个体差异、经营活动的差异而形成的收入差距都远远高于城市。
    当然,即使是这样,如果与世界上类似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改革以前的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也还是很低的。表1将中国农村的家庭户人均收入与国际上类似发展水平的一些国家的家庭户人均收入的一些指标做了对比(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1983:61)。
    由表1中可以看到,改革前,中国农村中的不均等程度(基尼系数0.31)比其他类似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农村还是低一些的。中国农村中最富有的10%的人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为22.8%,而其他类似发展水平国家,高的达到39.3%,所以,两极化程度比中国严重。
展开
目录
发刊词
主题研讨:社会分层与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分析
意识形态变迁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当代中国上海社会分层结构形态及其解读
——基于上海“五普”资料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研究
未开的脸与未知的脸
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特征与现实处境
公共权力、市场能力与中国城市的中产阶层
金融风暴后的香港中产阶级

学术论文
制度与机会所有权
——有关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流动的考察
改革时期中国的生活机会
生计、尊重、权利与风险
终结的开始?
——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阶层的分化
教育成就与教育期望:海峡两岸的比较
多元声音里的山东闵氏宗祠重建
中国的聋人犯罪与教育:一种反思性考察

书评与随笔
大洋洲的中国研究
中国国际化的“how”和“why”:一个多元主义的分析路径
——读崔大伟的《中国国际化:国内利益和国际联结》
英文目录与摘要
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