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中国》是曹锦清先生继《黄河边的中国》后,持续对中国观察、研究与思考的成果汇总。文集由22篇文章组成,其中的大部分都已发表,且讲演稿居多。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关注角度的不同,文集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研究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部分“重新发现传统”,既是作者从历史中汲取资源分析当下中国,亦是作者从新的角度诠释历史;第三部分“中国转型转向何方”,是作者以学者身份对转型中国发表的看法。《如何研究中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曹先生浓厚的现实关切和人文关怀,而“三农”问题则始终是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借助于走出书斋,深入群众、深入农村的研究方法,曹先生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十分新颖和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展开
“三农”问题不在“三农”本身,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也不是减负,它是关系到国家的整个发展战略问题。也就是说,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是不是应该由社会的各个阶层相对合理公平地分配。在这个问题上,靠市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市场天生是产生不平衡与不平等的。那么,政治国家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小康社会”的提出,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不仅是我们对发展目标的重新厘定,而且表达了我们民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确责。“小康”与“和谐”不仅语出先秦儒家,更为有意义的是,它确立了两千余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目标。
所以我讲必须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真正地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民主化。使农民成为有组织能力的公民,这个历史任务要通过农村的组织化来完成。因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并不完全是政府,而应该是农民自己。农民只能通过组织起来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曹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