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统治史.卷一,古代的王权和帝国——从苏美尔到罗马.Ⅰ,Ancient monarchies and empir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8210
  • 作      者:
    (英)芬纳(S. E. Finer)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统治史(卷1)古代的王权和帝国:从苏美尔到罗马》是一本恢弘无比,空前绝后的作品,它按国别与文明研究了历代的统治形式,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与社会学的传世巨著。
    英国政治学的领军人物、牛津大学的芬纳教授。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洞察力,充满激情的文笔,上下纵横五千年,带领读者走过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长途旅行——从古老王国的起源·步步来到躁动不安的现代社会。
    ·苏美尔城邦·埃及王国·亚述帝国
    ·犹太王国·波斯帝国·希腊城邦
    ·中华帝国·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展开
作者简介
    芬纳(1915-1993),是来自比萨拉比亚的犹太人的后代,作为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是政治学界特别是英国政治学界的领军人物。他的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领域的经典,特别是《马背上的人:军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
展开
内容介绍
    牛津大学芬纳教授的《统治史》共三卷三十四章,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社会学极有影响的一部巨著。它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为核心,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
    第一卷思考了“宫殿式”、“论坛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变种等政治类型,述及了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埃及、亚述和波斯、汉朝和罗马,也解释了其中的例外,即犹太人的王国、希腊人的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第二卷讲述了中世纪的历史,作者考察了拜占庭帝国和哈里发国家,唐朝与明朝的演变,封建欧洲的特点,共和制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之被选择,代议制的兴起以及最后整个欧洲典型的国家建制的诞生。
    第三卷里,作者以德川家康的日本开始了帝国、君主国和现代国家的讨论,并回顾了清帝国、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尔帝国的历史,然后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全书最后提出了“通往现代政府之路”的概要观点。这部巨著精彩的描述和分析带领读者走过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长途旅行——从古老文明的起源一步步来到躁动不安的现代社会。
展开
精彩书评
    《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Economist,1997)。我个人认为这.一一评价低估了芬纳的工作,芬纳的三部曲所需要的知识面、想象力、对历史现象的综合能力以及智慧,远非目前早已技术化了的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的诺贝尔奖获奖工作所能比拟。
    ——赵鼎新
展开
精彩书摘
    如前文所述,亚述的君主可能曾经大量使用太监,因此波斯人也许是从他们那里学会的,并且从太监的数量上讲,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每年仅仅巴比伦尼亚和亚述就要向朝廷提供五百名年轻太监。起初他们以皇家密使的身份出现,后来从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起,他们开始占据非常重要的职位。例如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死后,是太监阿托克瑟里斯(Artoxares)将新的国王扶上了王位。太监巴古阿曾任禁卫军首领和远征埃及的将军,后来又把大流士三世扶上宝座。
    对于太监们获取高位的原因和方式,色诺芬做出了一个解释。他的说法也完全适用于后来的宫廷,如后期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中华帝国。色诺芬提醒人们说太监们绝对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都是些无能之辈,他说:“作为骑手和长矛手,他们一点也不比常人逊色,他们的抱负一点也不比常人小,……恰恰相反,即使他们体质上比常人要差(对此他持怀疑态度),但是在战场上,坚定的意志使弱者可以和强者相抗衡。”他认为太监们比常人更加忠诚,因为后者首先考虑的总是孩子、老婆和情人,而太监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们的忠诚属于那些能够给他们高官厚禄的人。此外,太监们往往会受到种种的蔑视,因此他们需要获得恩主的保护。
    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东方宫殿的排场,处处充满了繁文缛节,天天歌舞宴饮,无数的宫女、奴仆、太监和那些名不高而位显的官员往来其间。总之我们知道的只是朝廷的表面,至于其内部组织中真正起作用的那部分,即臣僚和国库的情况,我们除了前面提到的部分,其他的所知甚少。对于其税收系统我们也知之不多,似乎居鲁士在征收贡奉方面非常随意,因此获得了慷慨大方的美誉,而大流士则使税收体制更为系统化,并因此获得了小气贪婪的恶名。是他把帝国分成各个行省,向每个行省征收固定数量的贡奉。据说他还进行过一次地籍测量,以便按照各行省的财富情况确定贡奉的多少。但即使他真的这样做了,这种地籍测量也一定是非常粗糙的。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要求在埃及、巴比伦尼亚和帝国其他地方的行省机构更新其名册而已,这些机构早就官僚化了。
    每个行省需要缴纳的贡奉只是上缴给国库的那部分,而地方总督在实际征收时可以任意而为,上缴后剩下的部分被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税收方式,和波斯帝国的整个统治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国王的要求告诉各个行省总督,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的负担减轻,因为显然这样更会使他们遭受无休止的盘剥和勒索。税收是以银子来计算的,但除了已经有金属货币流通的西部地区之外,其他地方主要是缴纳实物。波斯的帝王们热衷于聚敛金银,并将其囤积于位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的王家财库,这些财库后来被亚历山大发现。除了希罗多德列举的以货币和实物形式缴纳的固定贡奉,朝廷还会强制性地征用劳力,战时还要征收粮食和器具。对于那些生活在经常发生战争的地区的人民来说,负担是非常繁重的。公元前352年西顿发生的大暴乱,就是因为一次次向当地人民征收和埃及作战所需的物资而引起的。
    从地方上讲,税收可能与米底亚和波斯征服之前差不多,因此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埃及,可能还有巴比伦尼亚,税收依然保留了以前重新分配的性质。从整个帝国的层面来看,税收已经完全失去了这种重新分配的性质。甚至连亚述帝国那种原始的直接将资源分配于特定领域的体制都没有了。税收只是从地方到中央的单向流动,为提供朝廷的经常性开支服务,如建设宫殿的经费、官员的薪俸和雇佣军的军饷。如果原来亚述帝国的体制还有一些遗留的话,似乎也只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要求巴比伦行省负责王宫一年中四个月的花费,第二个是对波西斯(今法尔斯省)的安排上。波西斯和其他行省不同,是王畿,不是隶属省,因此不用贡奉金钱,但要缴纳实物税。这种管理方法似乎是官僚化的,最上头是财政总管(comptrolle-general),生活奢华,威风八面。
展开
目录
中译序(赵鼎新)
前言
概念性序言
1.反复出现的主题
2.政体类型
3.政体类型概述
4.决策执行人员
5.对政府的限制
6.评价标准
7.没有目的论的轨迹:发明和死胡同

第一部分苏美尔、埃及、亚述、犹太
背景一
1.至公元前1700年

第一章 苏美尔城邦
1.开始
2.大事记
3.经济与社会背景
4.中央权威(大约公元前2600-前2344)
5.概要与评价
6.苏美尔城邦的消失

第二章 埃及王国到中王国的衰落(公元前1678年)
1.引言:“当芽儿弯曲
2.设置
3.大事记
4.政府与宗教
5.中央权威
6.管理
7.评价
背景二
1.萨尔贡时期的世界列国
2.国家间均衡及其崩溃(大约公元前1500-前1200)

第三章 鼎盛时期的埃及政体——新王国
1.引言:新王国
2.中央权威
3.新王国的管理
4.主要政府职能
5.杂乱无章的行政风格
6.新王国时期的评价
7.新王国的崩溃

第四章 公元前745-前612年的亚述帝国
1.亚述帝国的意义
2.大事年表
3.亚述人的基本信仰
4.中央权威
5.帝国的管理
6.评价

第五章 公元前1025-前587年的犹太王国
1.圣地之民
2.从亚伯拉罕到大流散
3.圣经子民
4.犹太王权的形成
5.犹太国家和君主制
6.传播

第二部分 波斯、希腊、罗马、华夏
背景
第一章 波斯帝国
1.土地和人民
2.帝国的诞生
3.历史年表
4.王权和贵族
5.中央和地方政府
6.波斯帝国的弱点
7.回顾和展望

第二章 最早的共和国:希腊人
1.希腊社会的发展
2.国家和人民
3.城邦的构成
4.斯巴达
5.雅典的民主

第三章 城邦的终结
1.同盟和联邦
2.希腊民主的终结

第四章 罗马共和国
1.国家和人民
2.历史年表
3.共和国中期的政体
4.罗马公民和罗马“联盟”
5.共和国为什么会崩溃
6.评价

第五章 华夏国家的形成
1.大事记
2.先秦时期中国的连续性
3.儒家与法家
4.秦

第六章 汉帝国
1.汉朝的建立
2.政府体系的评述
3.皇帝
4.宫廷内的政治过程
5.地方行政架构
6.中央政府
7.政府人事制度
8.国家行为
9.评价

第七章 罗马帝国:元首制(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
1.奥古斯都·恺撒和元首制
2.戴克里先即位(公元284年)前的罗马帝国
3.罗马帝国的特征
4.城邦
5.行省
6.皇帝
7.公共服务
8.结果
9.安敦宁时代:评价

第八章 晚期罗马帝国:从戴克里先到狄奥多里克(284-526)
1.晚期罗马帝国及其终结
2.皇帝
3.新的疆域结构
4.中央行政
5.专区和禁卫军长官
6.中央行政的职能:总结
7.文官制度
8.军队
9.军队及其表现
10.结论
11.对罗马贡献的评估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