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崛起的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78249
  • 作      者:
    林祥[等]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崛起的中国》是“谁掌握了未来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一。该书力求从立体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跨入21世纪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力求抓住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与重点,从高山看平地,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扁平式的平铺直叙;力求跳出经济去看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有启迪意义的事物去突出其特色;力求立体地、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概括出其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从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制度特征、运转机制、社会现实方面勾勒出这个国家波澜壮阔的画卷,使读者对其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党和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5年,并五易其稿,最终在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概括地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br>    “一五”计划的实施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首先,国家采取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必须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使农业自愿联合起来”;毛泽东还提出各地党的一把手要亲自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县区干部的工作重点要转到农业合作社来,以解决该时期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过快而引起的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于是,农业合作社数量发展非常快,远远超出了原定计划的规模,产生了不少问题。对此,邓子恢提出要对合作社进行整顿和巩固,但是遭到毛泽东的批评。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中所谓“右倾保守思想”的批评使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进一步诱发了加快高级社发展的速度,至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民占入社农户总数的90%以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了,集体所有制在农村中基本建立起来。
展开
目录
总序<br>前言<br>第一章 为何关注中国模式<br>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由来<br>一、发展模式是什么<br>二、何谓中国模式<br>三、中国模式亟须深入解读<br>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意义<br>一、中国模式蕴涵着生机与活力<br>二、中国模式引领着中国未来<br><br>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发展与曲折<br>第一节 曲折发展的岁月<br>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1952年)<br>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7年)<br>三、赶英超美“大跃进”(1958年~1965年)<br>四、“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8年)<br>第二节 代价沉重的发展模式<br>一、赶超型发展<br>二、计划经济<br>三、“以阶级斗争为纲”<br>第三节 成就与教训<br>一、成就斐然<br>二、教训深重<br><br>第三章 改革开放期间的探索与突破<br>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br>一、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会议<br>二、中国发展历史的一座丰碑<br>第二节 改革的破冰与推进<br>一、启动和初步探索(1978年~1982年)<br>二、全面持续推进(1982年~1992年)<br>三、深化改革(1992年~2002年)<br>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br>一、渐进式改革<br>二、政府主导<br>三、坚持市场取向<br>第四节 历史评价<br>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r>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br><br>第四章 新世纪的中国模式<br>第一节 世界瞩目中国模式<br>一、中国模式的提出:“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争<br>二、中国模式的普适性:独特与普适之争<br>三、中国模式的价值基础:民主形式的唯一性与多样性之争<br>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特征<br>一、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br>二、以制度创新为动力<br>三、以梯度推进为方式<br>四、以比较优势为立足点<br>第三节 中国模式成就辉煌<br>一、罕见的增长潜力与升级能力<br>二、中国人民富起来了<br>三、社会主义也能搞市场经济<br>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遥远<br>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br><br>第五章 中国经验一:“稳定压倒一切”<br>第一节 为什么“稳定压倒一切<br>一、稳定的现实性<br>二、稳定的系统性<br>三、稳定的动态性<br>第二节 政治要长治久安<br>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br>二、政治稳定任重道远<br>第三节 经济要稳定发展<br>一、经济稳定、国富民强<br>二、经济稳定任重道远<br>第四节 社会要和谐稳定<br>一、社会“稳定器”:社会保障制度<br>二、社会“灭火器”:应急管理体系<br>三、社会稳定任重道远<br>第五节 意识形态不能乱<br>二、坚持原则与思想解放<br>第六节 中国保持稳定形势依然严峻<br>一、内部重重考验<br>二、外部挑战依旧<br><br>第六章 中国经验二:比较优势发展路径<br>第一节 比较优势战略解读<br>一、比较优势战略是什么<br>二、比较优势发展为什么重要<br>三、比较优势战略的国际经验启示<br>第二节 中国最终选择了比较优势战略<br>一、改革开放前:“大跃进”赶超战略<br>二、改革开放后:选择了比较优势战略<br>三、比较优势战略在中国得到印证<br>第三节 从比较优势看中国产业升级<br>一、中国产业升级回顾<br>二、遵循比较优势升级产业:以深圳为例<br>第四节 中国产业升级的再思考<br>一、产业升级的国际经验<br>二、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br><br>第七章 中国经验三:渐进改革<br>第一节 激进改革还是渐进改革<br>一、苏东剧变<br>二、制度认识逐渐明确<br>三、因地制宜认识论<br>……<br>第八章 中国经验四:市场与政府协调促进<br>第九章 中国经验五:城市化引擎<br>第十章 中国经验六:推进创新经济<br>第十一章 中国经验七:提升文化软实力<br>第十二章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