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妇女通史.民国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84001
  • 作      者:
    郑永福,吕美颐著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类群体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女性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探索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缺乏妇女史的内容,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就是不完整的,中国历史当然不可能例外。
展开
精彩书摘
    谭嗣同则提出“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理应平等相均”。当时,最先觉悟的极少数女性,也在报刊上发表了《男女平等说》这样观点鲜明的文章。20世纪初,随着新知识分子群的出现,男女平等的妇女观在知识阶层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辛亥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亦认为“男女平权,然后养成真正共和国”。
    清末出现的传统妇女观向近代妇女观的转换,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种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进步妇女观,传播的范围很有限,即使在知识界中也只为部分人所接受,其中有些人还只是有条件的接受。
    进入民国以后,男女平等的新观念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由知识阶层推广到全社会,由空泛的口号变成了教育平等、职业平等、参政权平等等具体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的妇女观。这种局面的出现,除国际女权运动潮流的影响外,主要是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重大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华民国成立带来的对等级制度种种的巨大冲击,为人权平等及男女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基本前提。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这次启蒙运动,具有反传统和进行文化重构两种性质。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等旧观念受到激烈的批判,男女平等的观念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得到普及和推广。三是妇女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对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四是近代传媒的积极推动。民众中进步的思想观念不可能自发产生,灌输和宣传是最为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近代传媒的发达和不少媒体的进步倾向,为传播新的妇女观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
展开
目录
概论
一、历史性的变化
二、妇女观的多元化
三、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四、社会进步与妇女运动的互动
第一章 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妇女生活的跌宕起伏
第一节 远不是欢呼共和的时候
一、民初妇女政策的摇摆
二、第一次妇女参政风潮
三、复古倒退逆流对女界的打击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对妇女问题的再认识
一、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
二、对传统贞操观的颠覆
三、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第三节 光辉灿烂的篇章-一五四运动中的新女性
一、走在反帝爱国运动前列
二、为女性自身的解放而战
三、参政运动的复兴及其他女权运动的开展
第四节 新的追求与探索
一、女子工读互助团
二、留法勤工俭学的女性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追求
第五节 崛起的新力量——产业女工的发展壮大
一、队伍的发展
二、劳动与生活
三、自发的工潮

第二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妇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上)
第一节 国共两党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妇女运动方针
二、中国国民党一大、二大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
三、国民党“党化”妇女运动原则的提出
第二节 职业女性与女工、农村妇女生活的变化
一、女子教育与女性职业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业女工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妇女
第三节 妇女运动的新态势
一、女工运动的高涨
二、女权运动的发展
三、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妇女组织的活动
四、女学界风潮

第三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妇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下)
第四节 婚姻制度的改革与婚姻发展新趋向
一、婚姻法规向现代演进
二、婚嫁礼俗的变化
三、城市婚姻发展的新趋向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改良社会风俗的努力
一、风俗改良运动对革除缠足陋俗的推动
二、新生活运动中改良妇女生活的尝试
……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女性(上)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女性(下)
第六章 1945一1949年:抗战结束后的中国妇女
第七章 专题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