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你所不了解的德国人: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193691
  • 作      者:
    杨佩昌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深入德国人内心,了解德国人的人格特质以及德国核心竞争力的读本。德国人的理性思考、忧患意识、创新精神、缜密的语言技巧、无形而直指人心的沟通方式等优秀特质,构成一个民族的核心竞效力。
    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为什么德国官员兢兢业业?为什么德国企业长盛不衰?为什么德国领导者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为什么德国人如此严谨?为什么德国人如此敬业?德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一个可以不断深入探究的话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如果能从德国人身上学到点什么,这对于自身的成功、民族素质的提升将会有所裨益。
展开
作者简介
    杨佩昌,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德国欧中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会长、首都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就读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欧洲经济政策研究并首次将欧洲企业教练和德国领导力课程引进中国。
    译著:德国管理类畅销书《领导力——核心揭秘》。
展开
内容介绍
    《你所不了解的德国人: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内容简介: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为什么德国官员兢兢业业?为什么德国企业长盛不衰?为什么德国领导者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为什么德国人如此严谨?为什么德国人如此敬业?……
    德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一个可以不断深入探究的话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如果能从德国人身上学到点什么,这对于自身的成功、民族素质的提升将会有所裨益。
    《你所不了解的德国人: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是一个深入德国人内心,了解德国人的人格特质以及德国竞争力的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独特的德国经济模式
    德国是如何走上民富国强之路的呢?这要从德国经济奇迹谈起。二战结束后,德国土地上一片废墟。据当时的专家统计,如果要把被盟军炸塌的瓦砾清理完毕怎么也得10-15年,有的人更悲观,认为没有30年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希望。
    清理废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更麻烦的则是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当时的德国在这个问题上争议不断,但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另外一种是建立公有的计划经济制度。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问题上也有诸多分歧,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有秩序的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发挥强大作用的市场经济?真理越辩越明。以艾哈德和阿尔马克为代表的秩序学派在辩论中逐渐占据上风,最后达成共识:社会市场经济是德国最好的出路。社会市场经济的发明者、经济部长艾哈德的副手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把市场看作经济制度中“支撑的框架”,但它不应完全自由发展,而是要受到有秩序的调节。阿尔马克认为,理想制度应包括反垄断的竞争机制、稳定的货币、再分配政策和社会救助。他认为,竞争和市场必须基于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而以社民党和工会为代表的一方则要求废除私有制,建立起一种“理想”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国家对经济实现严格的计划管理。他们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呼吁建立计划经济制度。当时的工会力量异常强大,而社民党也有长期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可以说德国实行公有的计划经济迫在眉睫。
    最终的结果却是,德国经济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既然左翼力量如此强大,为什么没有选择计划经济模式呢?
    这得从历史中寻找原因。联邦德国主要是对魏玛共和国的教训进行了反省。由于德国并无民主体制的传统和积淀,因此在一战之后匆忙建立起来的魏玛共和国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致命的原因是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忽视国家的责任。希特勒抓住这个机会把国家责任放大,从而赢得民心,但结局是可悲的。
    因此,一个较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应该是尊重个人自由,但不忽视国家的责任。社会市场经济有别于自由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同时反对计划经济的国家统制模式,保证个人的首创性精神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担负调节的责任。在市场的框架条件下,企业可以自由和独立地决定他们想生产和消费什么。而生产什么货物,生产多少以及谁从中得到多少,主要由市场决定,国家尽可能地放弃对价格和工资形成的直接干预。简言之,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以市场竞争为主轴,同时国家制定相应的秩序和规则,保证市场的有序发展,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的弗莱堡模式。
    第二个原因是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这是阻止德国走上专制道路最有力的屏障。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弱化了阶级矛盾,尽管工会力量强大,但它们的“武功”却无用武之地,社会保险制度把他们捆进了笼子。俾斯麦当初建立的这套制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阻挡极端体制的防火墙。如果他在天有灵,一定会欣慰地说:“我当初无意建立的这套制度避免了德国更大的灾难。”
    为什么会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呢?这和德国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19世纪的德国主要存在三股力量:工人阶级、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其中,工人阶级力量最为强大,容克地主居于统治地位,而资产阶级力量最为弱小。代表工人力量的社会民主工党(后来的社民党)主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分享社会财富。而居于统治阶级的容克地主则走妥协道路,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阶层的利益但避免工人力量发展壮大,于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德国诞生,对社会保险实行国家立法。这是一条中庸的“公有制”道路,尽量照顾社会两端的利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从一定程度缓和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在德国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因此,二战结束后选民们普遍认可中庸的“公有制”道路,摈弃了激进的苏联模式。在选民们看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庸“公有制”道路比较保险,德国人根据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比较理性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认真地坚持做下去,由此创造了“德国经济奇迹”。在联邦德国成立后短短的15年时间里,德国国民收入普遍提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楷模。
    当然,德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原因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这就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军事占领,特别是马歇尔计划。西方盟国肯定不乐意看见一个经济“怪胎”在德国出现。因此,德国人普遍将德国的成功归结于三点: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马歇尔计划和职业教育。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一、四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二、独特的德国经济模式
三、公平正义的德国
四、人民是社会物质成果的采摘者
五、百姓“上访”从有到无
六、有道德的财政支出结构
七、房价为什么十年不涨
八、和谐社会不是梦
第二章为什么德国官员兢兢业业
一、一丝不苟中的人性关怀
二、想出理由就可以“刁难”官员
三、警察是“朋友和帮手”
四、高速公路限速要道歉
五、公车私用很危险
六、市长做兼职补贴家用
七、占小便宜后果严重
八、钱是你的,但资源是社会的
九、在自省中前行
第三章为什么德国企业长盛不衰
一、“德国制造”名不虚传
二、简约而实用的“德国设计”
三、宝马——完美和优良品质的代名词
四、“较真”的德国商人
五、巧诈不如拙诚
六、“以人为本”不是口号
七、和谐、合作的企业文化
八、企业浓厚的创新意识
九、企业家的前瞻性眼光
十、管理的以小见大
十一、循章办事成为自觉
第四章为什么德国领导者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一、理智外表下的激情
二、无形的自我营销和沟通
三、“看人之大”的领导风格
四、“站高一线”的心智模式
五、ETHOS——启动成功决策的思维程序
六、德国领导者凭直觉决策的能力
七、德国领导者沟通的四个内心框架
八、领导者如何真正做到理解他人
九、情绪智慧是领导者的强大武器
十、领导者如何面对“痛苦”
十一、影响和引导员工的艺术——强大的语言力量
十二、领导者如何让语言“饱满圆润”
十三、领导者如何展示自身感性与理性的力量
第五章为什么德国人如此严谨
一、鸡蛋也需要“身份证”
二、走在钟表的指针上
三、遵守规则天经地义
四、爱思考,勤动手
五、理智外表下隐藏的情感
六、言行一致的德国人
七、严厉中蕴含着大爱
八、“狠心”的女博士
九、严谨外表下流露出的宽容
第六章为什么德国人如此敬业
一、具备自我接纳的能力
二、换位思考的德国人
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四、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五、善用优势和长处
六、小事不小
七、事业的高峰来自不断的追求
八、感恩的心态
九、责任意识成为习惯
十、自我审视和自我管理
第七章为什么德国人如此生活
一、马桶擦到亮晶晶
二、无人监督也要将垃圾分类
三、连皮带核吃水果
四、土豆是德国人的最爱
五、德国的一日三餐
六、啤酒和面包
七、德国人的生活点滴
八、在德国遇到“雷锋”
九、德国男人——全球最忠诚先生
十、德国无处不读书
第八章为什么德国式教育如此成功
一、教师是国宝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
三、引导而不是压制孩子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基础教育:在思考和快乐中学习
六、职业教育:实践优先
七、高等教育: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八、大学图书馆随便进
九、爱的教育:学会付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