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谋术全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9066011
  • 作      者:
    司马志编著
  • 出 版 社 :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谋术全书》:一部谋略学的精典读本<br>    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者,依靠的不仅仅是武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凭其智高一等、谋胜一筹。<br>    最全面 最系统 最权威<br>    中国古代积淀下来的经典谋术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虽历经数千年,仍闪耀着光辉夺目的智慧之光,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br>    从古至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倚重智谋去用心、斗智、出奇、弄巧,以达到预想的目的。从治国兴邦到用兵打仗,从统御下属到对外交往,从官场升迁到为人处世,无时无处不展现着智谋的力量。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者,依靠的不仅仅是武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凭其智高-等、谋胜一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谋术全书》一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甄选了上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中国谋术全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中华谋略文化的全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外交谈判、应对危难及处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与谋略。希望《中国谋术全书》不仅能成为读者增长智谋的参考书,更能成为读者在实践中运用智谋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商鞅到了秦国,打听到秦国有个叫景监的人很受秦孝公的宠爱,就用重金贿赂他,托他引见秦孝公。据说,在景监的引见下,商鞅一共四次拜谒秦孝公。<br>    第一次拜谒时,商鞅对秦孝公大谈尧舜“帝道”。结果说得秦孝公直打瞌睡,一句也没听进去。第二次拜谒时,商鞅大谈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孝公虽然没有睡觉,但仍然对商鞅的话题不感兴趣,只听了一半儿就听不下去了。第三次拜谒时,商鞅对秦孝公讲述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强国的道理,这一次,他们谈得比较投机,但孝公也没表示要任用他。等到第四次拜谒时,当商鞅向国君谈及霸道之时,秦孝公一下子听得人了迷,有时,甚至忘了君臣礼节,不知不觉地一次次将坐席向前移,两人交谈三日三夜,秦孝公还是觉得不过瘾。在以后的两年里,商鞅成为孝公宫廷中最受欢迎的人。他们经常在-起彻夜长谈,富国强兵的政策也成熟了。公元前359年,孝公授权商鞅正式推行变法。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甘龙、杜挚是反对派的代言人。秦孝公没有采取强制压迫的办法,而是把大臣们召集在-起辩论,以理服人。于是,在改革的前夜,在秦国的宫廷,发生了-场激烈的大论战。秦孝公既让主张改革的商鞅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让反对改革的甘龙、杜挚陈述反对变法的理由,各自把自己要说的东西都讲出来,看看谁更有道理。直至商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反对派哑口无言,才称之为“善”,才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开始了。一系列新法措施相继出台。新法颁布之前,为了测试一下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更为了取信于民,以便新法能顺利地贯彻、实施下去,商鞅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闹市中,下令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老百姓纷纷来看,但都抱怀疑的态度,无人去搬;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金,大家更加猜疑:秦国可是从来没有出这么重的奖赏的。有一人不信邪,心想:虽然没有这么多的奖金,但总有一些吧。 <br>    ……
展开
目录
一、谋夺天下——王霸谋略<br>成大事者,必有大谋略。那些在皇帝宝座上长袖善舞者,依靠的不仅仅是武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凭其智高一等、谋胜一筹,凭借其“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谋略和智慧才能在群雄逐鹿中君临天下、王霸四方。那些有为君主王霸谋略,可谓集中华民族最高智慧之大成者,虽历经数千年,仍闪耀着光辉夺目的智慧之光,对那些心怀大志者来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br>励精图治,秦孝公推动变法成霸业<br>迷惑对手,齐桓公急智诈死夺王位<br>忍辱负重,晋文公历尽磨难成大业<br>不鸣则已,楚庄王韬光养晦“一飞冲天”<br>卧薪尝胆,勾践忍屈含辱为复国<br>奇货可居,吕不韦豪赌助成王霸之业<br>抢占先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br>深藏不露,司马懿装疯卖傻积蓄力量<br>顺势而动,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br>雷厉风行,康熙果断裁“三藩”<br>二、统御有术——用权谋略<br>统御下属是古今中外每一个领导者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统御下属的核心就是要让下属尽其所能地发挥其长处,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他而不至于遭其反叛。振臂一呼,万众响应,是每一位领导者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不能够轻松有效地统御下属,就无法做好各项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充分运用智谋控制和驾驭下属,使其为己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统御下属的高手,他们统御下属的手段和谋略令人拍案叫绝,相信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好管理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br>巧施小计,晏婴二桃杀三士<br>欲擒故纵,郑庄公智克共叔段<br>高瞻远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勇革新<br>隐忍不发,秦始皇冷眼旁观吕、缪专权<br>招揽人心,汉高祖封仇人雍齿为侯<br>柔中有刚,汉武帝推恩散势<br>恢弘大度,汉光武帝刚柔相济驭群臣<br>转移众怨,曹操借粮官头颅安军心<br>巧解威胁,赵匡胤杯酒释兵权<br>跟踪刺探,雍正派遣密探监督群臣<br>三、知人善任——用人谋略<br>任用、管理下属,是领导者的一项长期性工作,用人得法。就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用人不当,往往会导致事业的失败。而用人之道,首在识人。清代思想家魏源曾经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用人。知人是用人的前提。因此,领导者要运用智谋,练就一双识别人才的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去。<br>用心良苦,武丁借梦求贤相<br>求贤若渴,昭王千金买马骨<br>不拘一格,鸡鸣狗盗有大用<br>不计前嫌,文公容人有雅量<br>容人小过,庄王绝缨得死士<br>谦恭纳士,信陵君屈己待人<br>巧妙识人,文侯选相有高见<br>信任下属,魏文侯用人不疑.<br>用人所长,诸葛亮量才选贤能<br>唯才是举,曹操用人不拘品行<br>用情于谋,唐太宗以情感人心<br>秉公无私,姚崇不因私去贤<br>得人治事,曾国藩放手用人<br>四、出奇制胜——军事谋略<br>自古以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之道,在于因敌变化而致胜”,谋略是用兵制胜之王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军事谋略的运用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史上从来不乏用兵打仗依靠卓越策略出奇制胜的谋略家及相关战例。<br>出其不意,叔詹空城退楚军<br>以退为进,晋文公退避三舍<br>趋利避害,孙膑围魏救赵国<br>奇正相生,韩信暗袭陈仓城<br>背道而行,韩信巧借洪水计<br>声东击西,曹操用计破袁军<br>善观形势,周郎用计烧赤壁<br>树上开花,张飞单骑退万军<br>虚而虚之,赵云空城败曹军<br>计外有计,诸葛亮智胜司马懿<br>勇谋两全,宇文泰智败高欢<br>英勇善战,岳飞奇谋胜金军<br>五、纵横捭阖——外交谋略<br>外交谋略是指国与国之间在交流和交往过程中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在某一段时间之内,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方针、路线、方略。外交的实质是追求国家权力的极大化,即国家利益,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正因为如此,为了利益,在国家之间会有团结互助的一面,也有互相竞争乃至排斥的一面。《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我国古代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利益是永恒的,但绝没有永恒的朋友。要在互存戒心、相互防范的本性下搞好对外交涉,是对人类智谋的一个永恒考验。<br>巧舌如簧,子贡凭口舌之力定天下<br>借箭反击,晏子自嘲以辱楚<br>抛砖引玉,芒卯献地巧破秦赵联盟<br>大义凛然,蔺相如渑池会智斗秦王<br>对症下药,张仪巧言行连横<br>抓住弱点,范雎赠金破六国合纵<br>以少胜多,班超振士气夜袭敌营<br>先发制人,周瑜巧拒蒋干游说<br>攻心为上,羊祜怀柔收东吴<br>机智善辩,和逢尧巧说突厥可汗<br>六、升迁有道——官场谋略<br>七、处变不惊——应变谋略<br>八、方圆有度——处世谋略<br>九、明察善断——断案谋略<br>十、灵舌急智——说辨谋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