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险的社会视野.下:风险分析、合作以及风险全球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84465
  • 作      者:
    (美)珍妮?X?卡斯帕森(Jeanne X. Kasperson),(美)罗杰?E?卡斯帕森(Roger E. Kasperson)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彼得·泰抛一顾拍,现任英国肯特大学社会政策学院教授,荚国皇家学会院士,在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欧盟等机构担任学术和社会职务。他长期致力于有关风险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以及欧洲社会政策的跨国比较研究,是英国资深社会政策研究专家,从事信任问题研究的顶尖学者,在国际上具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和广泛的政策影响力。2007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海外名师”。<br>    彼得·泰勒一顾柏教授1975年到2006年间,共承担研究课题44个,累计出版论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98篇,专题研究4个,参与编写的章节不少于35个。还有约76篇论文发表于刊物上。代表作包括:Ideas and the Welfare State,Palgrave,2005;New Risks,New Welfa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Making a European Welfare State?Blackwell,2004;and Risk,Trust and Welfare,Macmillan,2000。<br>    丛书主编简介:<br>    张秀兰,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届特约监督员,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理事,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等。<br>    张秀兰教授长期从事卫生经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保护、社会福利等领域教学及研究工作,承担了来自国内外著名机构的课题研究30余项。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与发展政策30年》(2008)、《中国发展型社会政策论纲》(2007)等0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5篇(英文论文34篇),其中SSCI收录6篇,SCI收录9篇,《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各4篇;另外还发表了会议论文15篇,研究报告8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珍妮和罗杰是项尖的《风险研究分析专家,风险的社会视野》将他们及其合作老在这一基础学科及其相关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编辑成册,这些文章创作于1983年至2005年之间,而这正是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思想与方法发展的集大成时期。下册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生动的案例研究就风险问题的本质和分析方法、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的全球化脆弱性等问题进行了剖析。《风险的社会视野(下)》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风险与社会:问题框架”首先从“风险的可接受性”这个角度探讨了风险问题的本质,并考查了科学信息对制定风险标准的作用,论证了合理的决策过程对社会B向应效果的决定性作用;然后比较了社会对自然灾害和技术风险的响应模式的差异,总结了大规模核风险分析的影响和前景。第二部分“企业与风险”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现了人类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工业灾害管理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并展望了企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风险的全球化”讨论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理问题、风险交叉边界问题,并综述了学界在社区风险脆弱性和恢复力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问题多发期,因而面临着诸多社会风险,加之经济全球化以及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因素的迭加,使问题更加复杂。为应对这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值得借鉴。故此,我们推出这套丛书,以期对学界和政策部门的理论思考、决策的科学化有所裨益。 <br>    ——彼得·泰勒-顾柏 张秀兰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些种类的风险(如高可能性的/急性的)无疑较其他(低可能性/慢性的)更好理解,公众能掌握其全面信息或者能完全理解的风险只是少数。这种做法并非毫无道理:鉴于人们将不断面临残酷的风险,有限的信息无疑有助于防止忧郁症或绝望。此外,现实中还存在大量的风险,包括很多公众最畏惧的非自愿性(involuntary)风险。尽管传统上认为风险的本质是自愿性的(voluntary),如工作场所的风险,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多少自愿选择余地;以工人为例,他们在职业和居住方面的迁移往往是有限的,不能自由地寻找低风险的工作,尤其是在工作机会很少的时候。这足以说明,多数技术风险是不被人接受的,它们是被强加于人的,且常常是在未发出警告、未提供信息或补偿方法的情况下发生的。<br>    既然多数风险是强加在不完全知情的风险承担者身上,他们的反应更应当被看做是容忍或默认而不是接受。由于选择有限且知识不完备,个体无法拒绝强加的风险。随着风险知识和选择范围的增加,个体通常会更反对风险,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也会提高。被容忍的风险与被接受的风险之间的区域正是风险守护者来设定标准的范围(见图1.1)。当然,这种风险应对结构是就特定时间而言的,可能会有更改。<br>    在社会层面上,问题则更加复杂。我们没有理由指望在个人容忍和接受程度上取得一致。事实上,一些最难对付的风险,是那些个人的风险容忍度存在差异而不是趋同的风险。例如,在核电的问题上就是如此,人们对其危害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Kasperson,1980;Nelkin,1981)针对这种情况,当前的趋势是把标准设定在专家认为合适的水平上,并根据比尔·罗所谓的风险的“投诉”因素来进一步调整。(Rowe,1977)但这种对公共反应的调整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风险守护者感到困惑、受挫和恼怒。而焦虑的公众和善意的专家间的沟通失败,则会使公众不信任专家,同时也让专家误断公众是非理性的。<br>    越来越明显的是,对适当的风险水平的判断在本质上是伦理与政治问题。从根本上看,关于风险的争论常常是对风险管理制度的胜任度和可信度的争论,而不是对风险实际水平的争论。在风险设定的可用范围内,风险管理者必须衡量并交替使用多重目标和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在这样的决策下,最优抉择不会总是那些风险最低的选项。<br>         ……
展开
目录
鸣谢<br>第一部分 风险与社会:问越骶架<br>1.人类风险的可接受性<br>罗杰·E·卡斯帕森<br>2.社会对灾害及主要灾害事件的响应:<br>自然与技术风险之比较<br>罗杰·E·卡斯帕森K·大卫·皮卓卡<br>3.大规模核风险分析:影响与未来<br>罗杰·E·卡斯帕森詹姆斯·E·杜里<br>本特·汉森珍妮·X·卡斯帕森蒂莫西·欧瑞尔丹<br>赫伯特·帕申<br><br>第二部分 企业与风险<br>4.企业健康与安全风险管理:当前的实践与必要的研究<br>罗杰·E·卡斯帕森珍妮·X·卡斯帕森<br>克里斯托弗·霍恩艾姆瑟罗伯特·W·凯茨<br>5.避免博帕尔的悲剧重演<br>B·博文德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E·卡斯帕森<br>6.工业危机的应急计划综述<br>罗杰·E·卡斯帕森珍妮·X·卡斯帕森<br>7.企业文化与技术转移<br>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E·卡斯帕森<br>8.博帕尔事件之后印度的工业风险管理<br>B·博文德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E·卡斯帕森<br><br>第三部分 风险的全球化<br>9.发展中国家的灾害:全球之患<br>B·博文德珍妮·X·卡斯帕森<br>10.重中之重: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理<br>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E·卡斯帕森<br>11.风险与危急:区域环境退化的轨道<br>罗杰·E·卡斯帕森珍妮·X·卡斯帕森B·L·特纳I<br>12.沿海社区对特大风暴的脆弱性评估:<br>美国马塞诸塞州里维尔的个案分析<br>乔治·E·克拉克苏姗娜·C·莫瑟<br>塞缪尔·J·拉提克科斯丁·道威廉·B·迈耶<br>斯里尼瓦斯·艾马尼韦根·金珍妮·K·卡斯帕森<br>罗杰·E·卡斯帕森哈里·E·施瓦兹<br>13.跨越边界<br>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E·卡斯帕森<br>14.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脆弱性<br>珍妮·X·卡斯帕森罗杰·E·卡斯帕森<br>B·L·特纳II谢文安德鲁·席勒<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