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悟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924332
  • 作      者:
    桑吉卓玛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困难是强者的进步之阶、弱者的不测之渊,只有在磨炼中不懈追求的人。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只有历经艰险的人,才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只有爬到山顶的人。才会感觉到“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佛家故事 字字珠玑 循循善诱。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能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如何实现愿望,如何攀缘,那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委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妄想,不被名利所累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迷茫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的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定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离开一切物象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的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那么,怎么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说到:“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心中有佛,参透人生百味
拿得起,放得下
佛印的境界
不妄想,不被名利所累
烦恼来自于心
你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佛性如是
淡泊才是人生真谛
玄奘的机智
由表及里
顺势而为
瓶沙王听佛法
是非曲直要辨清
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做一个平常的人
学会找到平衡

第二章佛眼视物,看破得失荣辱
人生需要学会放弃
该放下就放下
学会按佛的方式解决问题
保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不如意的事情要坦然面对
拥有一颗宽容的佛心
不同命运的两把宝剑
心念清净最重要
舍弃不适当的执著心
得失在于人心
永嘉玄觉的顿悟
达摩蜜多躬身侍火
世上最快乐的事
“有”与“无”都是主观的
为了五颗金牙
适可而止
无果禅师的定力
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第三章 广结佛缘,善待世间万物
济宇寺募化造钟
破除心中的黑暗
心明如镜
能屈能伸
别给自己喝“咸水
宽待无理挑衅的人
技巧精湛的木匠和画师
对他人充满希望
母牛的恩施
我只是找错了人
找到人生的真理
一切随缘
结仇怨的兄弟遇到佛陀
做一个明理人
禅无杂邪
荔枝有缘
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第四章 修炼佛心,专注生活点滴
神医的奥秘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傲慢的马鸣
如意论师和健驮罗国王
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谁能触摸到祖师的慧眼
明确自己的目标
佛自在每个人心中
天上不会掉馅饼
如来佛和他的弟子阿难
法演禅师和三位弟子的闲话
生命的意义
活在当下
捡拾一片片心中的落叶
修行要用平常心
做好人,行善事
一滴水也不可忽视

第五章 见性成佛,客观认识自我
安心地做小草
你就是佛
找到自己的位置
摆脱自身的困境
找到自己的佛性
学会治本
知道自己的能力底线
时刻都能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认识自我是人生的高峰
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先努力改造自己
总是不能保持长久的整洁
静坐常思自己过
狮子的哲学
泥牛斗人海

第六章 龙象诸佛,先为众生牛马
说禅话做禅事
真正的山顶
珍惜身边的人和物
天堂与地狱
生灭无常

……
第七章 警钟如佛,坚定人生信念
第八章 笑佛常伴,学会欣赏世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