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三大高僧(僧肇、道生、慧远),都是道安和罗什为中国佛教培养出来的开风气人才。僧肇对罗什译典的中观派论著有独到的见解,用老庄思想诠释龙树哲学,标志着中国佛家的形成。道生虽学自罗什的译典,但不墨守成规,用儒家的人性论诠释六卷本《涅粲经》,创造性地演绎出了“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佛性论。道生的佛性论是用儒家思想演绎出来的,自成体系,独步中国,摆脱中国人的唯经思维模式,实属有胆量、有气魄、富有创造力的帅才。慧远是道安的高足,隐居庐山,开创中国汉传佛教阿弥陀佛信仰的先河。虽然慧远的阿弥陀佛观是一种习禅的方法,但信仰的成分已占一半,为把佛教推向民间作了有意义的尝试。2.中国汉传佛教的发展佛教中国化的第四步是在南北朝。汉僧的唯经思维方式占据了统治地位。译经的工作还在继续,但汉僧的热点是对汉译佛经或论的研究。这种研究是对某一经或某一论的深入研究,寺院就像今天的研究所一样,以研究某一经或某一论而立足。因此,此时的汉传佛教简单地说,就是经院式的佛教。这种经院式的佛教,北朝重禅观,追求一种“实践一精神”的伦理生活。南朝重义理,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的佛教。无论在南朝,还是北朝,都是以某一经或某一论的研究作为师徒传授的依据,形成学派,诸如楞伽师、涅椠师、成实师、毗昙师、地论师、摄论师、俱舍师等等。这一步的迈出,使佛教在南北中国都拥有了一定的地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