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正智与生活:30年闻思佛学的心力路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1081
  • 作      者:
    李尚全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尚全,男,1960年1月生,甘肃省景泰县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所长,(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扬州大学佛学论丛》年刊主编,《寒山寺佛学》年刊常务副主编,《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曾在《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西藏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佛教学术论文30余篇,创办、主编过《佛教知识》季刊、《显密文化》等杂志和论文集,出版《当代中国汉传佛教信仰方式的变迁》等专著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正智与生活:30年闻思佛学的心力路堤》收录了李尚全博士近30年来发表的佛学论文和译文,其中,“理论探索”的论文,对佛教概论的形成、佛教伦理的基本内核、佛教的中国化、佛教与道教和基督教的比较研究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敦煌佛学”的论文,对敦煌出土文献和新疆克孜尔石窟进行了论述;“区域佛学”的论文,对台湾佛教和苏州佛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论文全部都公开发表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对佛教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东晋的三大高僧(僧肇、道生、慧远),都是道安和罗什为中国佛教培养出来的开风气人才。僧肇对罗什译典的中观派论著有独到的见解,用老庄思想诠释龙树哲学,标志着中国佛家的形成。道生虽学自罗什的译典,但不墨守成规,用儒家的人性论诠释六卷本《涅粲经》,创造性地演绎出了“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佛性论。道生的佛性论是用儒家思想演绎出来的,自成体系,独步中国,摆脱中国人的唯经思维模式,实属有胆量、有气魄、富有创造力的帅才。慧远是道安的高足,隐居庐山,开创中国汉传佛教阿弥陀佛信仰的先河。虽然慧远的阿弥陀佛观是一种习禅的方法,但信仰的成分已占一半,为把佛教推向民间作了有意义的尝试。2.中国汉传佛教的发展佛教中国化的第四步是在南北朝。汉僧的唯经思维方式占据了统治地位。译经的工作还在继续,但汉僧的热点是对汉译佛经或论的研究。这种研究是对某一经或某一论的深入研究,寺院就像今天的研究所一样,以研究某一经或某一论而立足。因此,此时的汉传佛教简单地说,就是经院式的佛教。这种经院式的佛教,北朝重禅观,追求一种“实践一精神”的伦理生活。南朝重义理,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的佛教。无论在南朝,还是北朝,都是以某一经或某一论的研究作为师徒传授的依据,形成学派,诸如楞伽师、涅椠师、成实师、毗昙师、地论师、摄论师、俱舍师等等。这一步的迈出,使佛教在南北中国都拥有了一定的地盘。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论文
[理论探索]
试论佛教的概念及其演变
佛教伦理的基本内核、德目及其现代意义
简论佛教的中国化
论中国汉传佛教史上的神仙佛陀、人格佛陀与神格佛陀
佛道三论
佛教净土宗普度主义与基督教普世主义对话的可能性
[敦煌佛学]
敦煌本《修心要论》刍议
附录一:敦煌本《修心要论》录文(S.4064)
附录二:《最上乘论》录文(《大正藏》第48册)
浅论唐宋敦煌民俗佛教的特色
敦煌菩萨竺法护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
戒行合一:从敦煌禅籍透露出的达摩禅的真实内涵
洪辩即吴和尚考
也论克孜尔石窟之开凿
[区域佛学]
吐蕃佛教漫论
藏传佛教形成论
福建佛教在台湾的传播
苏州西园寺佛教文化研究
永明延寿禅师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述论

下篇:译文
陆象山与佛教
王阳明与佛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