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佛教文化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7019
  • 作      者:
    孙昌武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全面、细致地描述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历史、阐发中国佛教文化伟大成就、总结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规律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题目论述最为全面、说明最为翔实、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
  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被划分为四个时期: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至东晋后期道安、慧远奠定了中国佛教与佛教文化的基本规模,算作是中国佛教的草创阶段,为第一期,列为第一编。此后南北分立,政治纷乱,佛教得到更大的发展机缘,并广泛地影响到诸多文化领域,取得多方面成就。这是佛教在中国大发展、逐步实现“中国化”的时期,可算作第二期,为第二编。隋初天台宗形成,接着唐初出现一系列佛教宗派,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中国佛教从此到两宋之际进入了自主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为第三期。后来理学兴起,佛教走向衰微,在思想理论方面已少有建树,但是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仍继续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信仰上则走上与儒、道和民间宗教相融合的潮流,并延续至今,此为第四期。第三、四期合为第三编。此外,本书还有导论、主要参考书目、书名索引、人名索引等,方便大家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在中国等级专制制度之下,各社会阶层的文化层次大不相同,接受和理解佛教的情形也是如此。这就造成了中国佛教发展面貌的特殊的复杂性,也是形成佛教文化极其丰富多彩的重要因素。清初尤侗向朝廷上奏章说:“夫佞佛以祈福,愚夫愚妇之事也;学佛以了生死,士大夫之见也。”①纪昀转述五台山明玉和尚针对辟佛的评论也说:“盖昌黎所辟,檀施供养之佛也,为愚夫妇言之也;宋儒所辟,明心见性之佛也,为士大夫言之也。”②这都指出历史上一般民众和知识精英等不同社会阶层对待、接受佛教的不同情况。
  在中、外各种中国佛教史论著里,有所谓“宫廷佛教”、“贵族佛教”与“士大夫佛教”,“都市佛教”与“山林佛教”,“民俗佛教”、“庶民佛教”与“通俗佛教”等等不同称谓。这些概念的内涵不一定清晰,所指也多有歧义,但却反映了在中国佛教发展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接受上的不同层次和形态上的多样性。这种情形是中国社会结构复杂、发展状态不平衡决定的。结果造成中国佛教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中发展的不同形态,从积极方面讲,这一方面它们得以相互影响和滋养,相互交流与交融,另一方面又能够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在中国大一统的专制政治体制之下,佛教得到世俗统治的支持,必然集中在首都或某些发达的政治、经济中心求发展。这也体现了佛教与世俗政权的密切关联。在东汉佛教初传时期,已经留下桓帝朝廷崇拜佛陀的纪录。三国时期在南方,康僧会等活跃在东吴宫廷。东晋十六国时期,对于推动佛教传播发挥重大作用的佛图澄,也是在邺都(北城,今河北临漳县境)依附石赵政权活动。
展开
目录
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第一编
第一章  两大文化传统交汇——佛教输人中土的环境和土壤
第二章  佛教初传——创建新的社会组织
第三章  佛教初传——输入新的宗教信仰
第四章  佛教初传——输入外来文化
第五章  中国佛教早期僧侣与僧团
第六章  早期佛典传译——“古译”时代
第七章  西行求法运动
第八章  《般若》与玄学合流——格义与六家
第九章  东晋名士与名僧
第十章  早期佛、道二教关系:相依附与相冲突
第十一章  道安——“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
第十二章  慧远——中国佛教文化的开拓者
第二编
第一章  鸠摩罗什与“旧译”的成就
第二章  佛典翻译文学的成就
第三章  中土疑伪经撰著及其意义
第四章  僧团发展与寺院建设
第五章  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
第六章  法集结社及其衍变
第七章  佛教节祭斋仪及其演变
第八章  南北王朝的排佛与毁佛
第九章  佛教给予道教发展的影响
第十章  佛教信仰潮流勃兴
第十一章  义学与禅学的发展——创建中国佛学
第十二章  义学学风及其影响
第十三章  明佛护法论争
第十四章  寺院——文化中心与救济机构
第十五章  佛教戒律与伦理
第十六章  寺院教育与外学
第十七章  寺院藏书与佛教目录学
第十八章  佛教史学的繁荣
第十九章  佛教对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的贡献
第二十章  僧人的诗文创作成就
第二十一章  两晋南北朝文人与佛教
第二十二章  佛教义学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敦煌——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
第二十四章  佛教石窟艺术
第二十五章  隋唐以前寺塔建筑艺术
第二十六章  隋唐以前佛教造像艺术
第二十七章  隋唐以前佛教绘画艺术
第二十八章  佛教乐舞艺术及其影响
第二十九章  佛教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
第三十章  作为民族融和与文化整合纽带的中国佛教
第三编
第一章  中国佛教的成熟与兴盛——宗派佛教
第二章  玄奘与佛典“新译”的成就
第三章  智颧、灌顶和天台宗
第四章  法藏、宗密和华严宗
第五章  禅宗与神秀、慧能、神会等祖师
第六章  净土信仰和净土宗
第七章  诗僧及其创作
第八章  唐、宋时期的禅文学
第九章  隋唐五代文人与佛教
第十章  唐代及其以后的佛教通俗文学
第十一章  唐五代的排佛和毁佛
第十二章  宗派佛教的衰落和衍变
第十三章  大藏经的编辑与刊刻
第十四章  智圆和契嵩——援儒人释
第十五章  宋代佛教与理学
第十六章  宋代及其以后的佛教与文人
第十七章  古典小说、戏曲与佛教
第十八章  禅宗“心性”说与文学思想
第十九章  隋唐及其以后塔寺艺术
第二十章  隋唐及其以后佛教造像艺术
第二十一章  唐代及其以后佛教绘画艺术
第二十二章  “心学”及明末“狂禅”思潮
第二十三章  近代文人与佛教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和引用书目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代后记:感恩与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