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梁漱溟论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27915
  • 作      者:
    马亚男编
  • 出 版 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粱漱溟(1893-1988),字寿铭、萧名、漱溟,广西桂林人,中国现代哲学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认为,人生有三路向:近代西洋功利土义思想的肯定欲魁,肯定人生。古印度出世思想的否定欲望,否定人生。儒家思想的肯定人生而排斥欲望。桨漱濒的人生哲学思想转变正好循着近代西洋功利主义思想、古印度的出世思想、中国儒家思想一路转变过来。人生的三路向对应着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展开
作者简介
  胡军,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教授、博导,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委员,哲学分会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会秘书长,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秘书长,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大陆分会秘书长、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等职。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知识论、哲学概论。出版专著有:《道与真》《金岳霖》《知识论引论》《知识论》《分析哲学在中国》《哲学是什么?》;合著有:《哲学百年》《金岳霖思想研究》《中国儒学文化大观》;主编的书籍有:《诠释与建构》《传统与创新》《探寻真、善、美》《观澜集》《反思与境界》等;发表学术论文约150篇;学术著作曾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奖”一等奖、国家优秀输出版图书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十几项奖项。编者简介
  马亚男,女,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名家论人生丛书》是有感于现在社会上弥漫的急功近利、过度注重经济实业发展的风气,坊间又缺乏可供青年人阅读的人生思想方面的成套的上乘佳作这一现状而策划的选题。该丛书既是为了给现代青年们提供关于人生思想方面的优秀读本,也是便于专家学者对中国现代人的人生思想的深入研究。旨在在此一论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撰写出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且适合于青年阅读的人生哲学书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
  以下分就文化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方面简单着一为推说:
  (一)物质生活一面今日不合理的经济根本改正是不须说的;此外则不敢随便想设。我于这上也毫无研究,所以说不出什么来;只不过基尔特一派的主张好多惹我注意之处,使我很倾向于他。大约那时人对于物质生活比令人(指西洋人)一定恬淡许多而且从容不迫,很像中国人从来的样子;因此那时社会上,物质生活的事业也就退处于从属地位,不同现在之成为最主要的;那么,便又是中国的模样。在生产上,必想法增进工作的兴趣,向着艺术的创始这一路上走;那么,又与中国尚个人天才艺术的采色相合。(参看第二章 )这些都是现在大家意向所同,似无甚疑问;还有基尔特派中一部人有恢复手工业的意思,这就不敢妄测,恐事实上很难的。假使当真恢复手工业而废置大机械,那么,又太像中国从来不用机械用手工的样子了。
  (二)社会生活一面在这一面,如今日不合理的办法也不能不改变。不论是往时的专制独裁或近世的共和立宪,虽然已很不同,而其内容有不合理之一点则无异。这就是说他们对大家所用统驭式的办法,有似统驭动物一般。现在要问,人同人如何才能安安生生的共同过活?仗着什么去维持?不用寻思,现前哪一事不仗着法律。现在这种法律下的共同过活是很用一个力量统合大家督迫着去做的,还是要人算账的,人的心中都还是计较利害的,法律之所凭藉而树立的,全都是利用大家的计较心去统驭大家。关于社会组织制度等问题,因我于这一面的学术也毫无研究,绝不敢轻易有所主张;但我敢说,这样统驭式的法律在未来文化中根本不能存在。如果这样统驭式的法律没有废掉之可能,那改正经济而为协作共营的生活也就没有成功之可能。因为在统驭下的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根本破坏了那个在协作共营生活之所须的心理。所以倘然没有所理想的未来文化则已,如其有之,统驭式的法律就必定没有了。仿佛记得陈仲甫先生在《新青年》某文中说那时偷懒的人如何要责罚,污秽的工作或即令受罚人去作,或令污秽工作的人就工作轻减些。其言大概如此,记不清楚,总之他还是藉刑赏来统驭大众的老办法。殊不知像这类偷懒,和嫌恶污秽无人肯作等事,都出于分别人我而计较算账的心理,假使这种心理不能根本祛除,则何待有这些事而后生问题,将触处都是问题而协作共营成为不可能;现在不从怎样泯化改变这种心理处下手,却反而走刑赏统驭的旧路,让这种心理益发相引继增,岂非荒谬糊涂之至。以后只有提高了人格,靠着人类之社会的本能,靠着情感,靠着不分别人我,不计较算账的心理,去作如彼的生活,而后如彼的生活才有可能。近世的人是从理智的活动,认识了自己。走为我向前的路而走到现在的,从现在再往下走,就变成好像要翻过来的样子,从情感的活动,融合了人我,走尚情谊尚礼让不计较的路——这便是从来的中国人之风。刑赏是根本摧残人格的,是导诱恶劣心理的,在以前或不得不用,在以后则不得不废;——这又合了从来的孔家之理想。从前儒家法家尚德尚刑久成争论,我当初也以为儒家太迂腐了,为什么不用法家那样简捷容易的办法?瞎唱许多无补事实的滥调做什么?到今日才晓得孔子是一意的要保持人格,一意的要莫破坏那好的心理,他所见的真是与浅人不同。以后既不用统驭式的法律而靠着尚情无我的心理了,那么,废法之外更如何进一步去陶养性情,自是很要紧的问题。近来谈社会问题的人如陈仲甫、俞颂华诸君忽然觉悟到宗教的必要。本来人的情志方面就是这宗教与美术两样东西,而从来宗教的力量大于美术,不着重这面则已,但着重这面总容易倾在宗教而觉美术不济事。实亦从来未有舍开宗教利用美术而作到非常伟大功效如一个大宗教者,有之,就是孔子的礼乐。以后世界是要以礼乐换过法律的,全符合了孔家宗旨而后已。因为舍掉礼乐绝无第二个办法,宗教初不相宜,寻常这些美术也不中用。宗教所培养的心理并不适合我们作这生活之所须,而况宗教在这期文化中将为从来未有之衰微,其详如后段讲精神生活所说。脱开宗教气息的美术较为合宜,但如果没有一整统的哲学来运用他而作成一套整的东西,则不但不济事,且也许就不合宜。这不是随便藉着一种事物(宗教或美术)提起了感情,沉下去计较,可以行的;这样也许很危险,都不一定。最微渺复杂难知的莫过于人的心理,没有澈见人性的学问不能措置到好处。礼乐的制作恐怕是天下第一难事。只有孔子在这上边用过一番心,是个先觉。世界上只有两个先觉:佛是走逆着去解脱本能路的先觉;孔子是走顺着调理本能路的先觉。以后局面不能不走以理智调理本能的路,已经是铁案如山,那就不得不请教这先觉的孔子。我虽不敢说以后就整盘的把孔子的礼乐搬出来用,却大体旨趣就是那个样子,你想避开也不成的。还有我们说过在这时期男女恋爱是顶大问题,并且是顶烦难没法对付的,如果不是礼乐把心理调理到恰好,那直不得了;余如后说。
展开
目录

导读
一个人的生活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节选)
宗教问题讲演
自述(节选)
朝话——梁漱溟讲谈录(节选)
青年与时代
儒佛异同论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认真读书改造世界观
科学与宗教为同根并生之二物
谈乐天知命
人心与人生(节选)
谈我的自学
我的自学小史
这个世界会好吗?(节选)——梁漱溟晚年口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