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王门后学固然有其流弊,也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王艮、颜山农、何心隐、李贽等人强调人自心自性的醒悟,宣扬离经叛道,要求人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引起众多人乃至平民百姓的共鸣。这种要求人性解放的思想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有所反映,如汤显祖的言情说、袁宏道等人的性灵观以及空前繁茂的民间文学、通俗文学中的优秀之作,都宣扬了反封建礼法、追求人性解放的人文精神。
二、倡导经世致用的经史之学兴起
明代嘉靖时期(1522-1566),可谓明皇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明史》称“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②立国以来一直困扰统治集团的“北虏南倭”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心腹大患;至于朝廷内部,则是辅臣之间互相倾轧,宦官横行专权;政治腐败,庞大的军费开支、税制的混乱和接连不断的天灾,造成了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对此,当时的御史杨爵(1493-1549)在嘉靖二十年就曾上疏指出:“今天下大势,如人衰病已极。腹心百骸,莫不受患。即欲拯之,无措手地。方且奔竞成俗,赇赂公行,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称贺,谗谄面谀,流为欺罔,士风人心,颓壤极矣。诤臣拂士日益远,而快情恣意之事无敢龃龉于其间,此天下大忧也。去年自夏入秋,恒肠不雨。畿辅千里,已无秋禾。既而一冬无雪,元日微雪即止。民失所望,忧旱之心远近相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