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人文系列·大学经典:近思录》自朱熹、吕祖谦辑就之后,七八百年来流布极广,在历史上一直被奉为理学入门要籍,被誉为“学者入道之阶梯”。因而历史上传刻、注释、续编、仿编等各种整理形式的文本众多,据统计有300多种,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该书一直未有便于今天读者阅读的注释性标点整理本。本次整理本的原文,是现存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吴邦模刻本《近思录》十四卷,个别文字有误者依据其他版本校正。注释主要采用南宋叶采的集解,间或取张习孔传、茅星来集注、江永集注、张绍价解义等作补充,对个别字句难理解处,则加按语以助理解。集评筛选南宋至今《近思录》注家、评述者、研究者对其词、句、篇等进行解说评论的颇具代表性的精要文字。
张绍价目:此卷详论天道理气,人心性情,而《太极图说》已备言之。盖太极理也,阴阳五行气也。天地生人生物,予之气以成形,即与之理以成性,中正仁义,性之真也。欲,情之动也,定之以中正仁义。无欲而静,圣人所以性其情,而与天地合其德也。以下四段,皆以发明乎此而巳。
冯友兰日:在濂溪之系统中,太极能动,能静,能生,故濂溪之太极是形下底,而不是形上底,此其与朱子之系统根本不同之处。濂溪此图实是老学。其所说,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即《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之说。道是无极,一是太极,二是阴阳。(《新理学》)又曰:(无极而太极),此“而”可以说是“大用流行”。大用流行,即是道;宋儒所谓道体,即指此说。(《新理学》)
钱穆日:朱子始为《太极图说》与《通书》作解,濂溪著作,一一加以调整发明。又为稽考其生平,虽小节不遗,使后世重知濂溪其人之始末,与其学之蕴奥者,惟朱子之功。(《提纲》)
陈荣捷日: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开宗明义既谓“无极而太极”,则道家气息自为显然,诚以“无极”一词实来《老子》。(《陈论》)
张京华日:“无极而太极”意谓无极即太极;称之为无极,是强调它的形上作用,由此而获得“不已”的性格;称之为太极,是强调它的形下作用,由此而演出“生生”之学;中间一个“而”字,意谓无极与太极亦一亦二,亦分亦合。(《指略》)
……
导读
整理说明
近思录序
近思录跋
卷之一 道体
卷之二 为学
卷之三 致知
卷之四 存养
卷之五 克治
卷之六 家道
卷之七 出处
卷之八 治体
卷之九 治法
卷之十 政事
卷之十一 教学
卷之十二 警戒
卷之十三 辨别异端
卷之十四 总论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