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明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24267
  • 作      者:
    天宜撰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小知面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展开
内容介绍
    《明心》包括了第一章 乐学为上、第二章 孝为仁本、第三章 行骗鲜仁、第四章 曾子修身每日三省自律、第五章 诸侯治国应戒骄守法,节用爱民、第六章 德育为首,引领学文、第七章 治学贵行、第八章 庄重忠信,谦恭改过、第九章 行至德要道,回归民风淳厚、第十章 孔子温、良、恭、俭、让的人格魅力?、第十一章 传承良好家风乃真孝、第十二章 用礼贵在和,合礼是关键、第十三章 信、义、礼、亲,处世可法、第十四章 重在精神品格的提升、第十五章 循循善诱高才生人智慧之门、第十六章 突出强调知人之明乃为利人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解析】孔子谈自己学说的体系中心,为什么面对着其他听讲的学生,主要跟曾子谈,是值得深思的。曾子能悟得孔门心法的妙谛真髓,能说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醒世明言,能写出《大学》那样彪炳史册、照亮后人心路历程的鸿篇巨论,都最深刻突出地阐发了孔子学说的体用,启迪、引导、规范着世人的德行,影响深远。他在随师求学时,肯定出类拔萃,慧心独领,妙语解谛,非比一般,孔子对其青睐如此,不是偶然。子贡、子夏不也得老师非同凡响的赏识吗?是的,但他们没有涉及孔子学说的根本和关键,没有说到孔子之道的体、相、用,我们在《论语》中见到的仅仅是师生对话时的才思敏捷而已;颜回谢世太早,未能来得及留下更多精神财富;曾子不仅说到了儒学中心,而且在他的惊世之作《大学》中有杰出独到的超常发挥。所以孔子于讲学告一段落走出讲堂时,丢下这么一个要曾子等思考的核心课题;他非常清楚其他弟子是答不出来的,所以是将目光注视着曾子说的。他曾单独向曾子长篇大论开谈先代明王尧舜时代的“至德要道”(《孝经》),原因于此可得。朱熹说:“夫子知道曾子……学业将有成就,因此招呼而知会他。曾子果然能够领会老师学说宗旨,所以立即作出快速无误的明确反应。”朱子解“唯者”即为“应之速而无疑者也”。
    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要尽心为人;恕要推己及人。我们理解,“忠恕”合起来则为“仁”,“仁”展开即为“忠恕”。为人谋事取忠,要求于人取恕;责己用忠,责人用恕。如此看来,“忠”与“恕”,都有始于自身而推及他人之谓;“忠”由正面凸显推己及人的充分,“恕”从背面强调损己损人的不可。“忠恕”观念贯串着全部仁学及其始终。
    上一章,孔子明示弟子一定要有报国为民的真才实学和礼仪修养,这一章,他的明道弟子曾子一语透悟“一以贯之”恩师学问中心的“忠恕”之说,高扬起儒学的一面熠熠生辉的旗帜,是春秋时代做学问的顶峰之一。孔子,是弟子做学问的最高的明师。
展开
目录
导言
学而第一
第一章 乐学为上
第二章 孝为仁本
第三章 行骗鲜仁
第四章 曾子修身每日三省自律
第五章 诸侯治国应戒骄守法,节用爱民
第六章 德育为首,引领学文
第七章 治学贵行
第八章 庄重忠信,谦恭改过
第九章 行至德要道,回归民风淳厚
第十章 孔子温、良、恭、俭、让的人格魅力?
第十一章 传承良好家风乃真孝
第十二章 用礼贵在和,合礼是关键
第十三章 信、义、礼、亲,处世可法
第十四章 重在精神品格的提升
第十五章 循循善诱高才生人智慧之门
第十六章 突出强调知人之明乃为利人
为政第二
第一章 无为无不为的德治
第二章 纯正无邪的《诗经》乃育人首选
第三章 孔子德治、礼治、法治相辅相成的传统
第四章 好学成就圣人的高境界
第五章 应在父母生前死后都依礼行孝
第六章 设身处地行孝、爱民
第七章 开释行孝系发自内心的敬重
第八章 真诚侍奉优于劳力、酒食
第九章 闻言即解,发挥有加
第十章 察外知内
第十一章 温故知新,善于推断
第十二章 通才多谋善断
第十三章 先做后说,重在行动
第十四章 君子、小人心量不同,人生目标不同
第十五章 学与思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十六章 清除异端邪说
第十七章 求知贵真
第十八章 多听多看,慎言慎行
第十九章 以正压邪,民众归服
第二十章 爱民在先,民众自有回报
第二十一章移用孝道于政事,即是为政
第二十二章人不守信,寸步难行
第二十三章礼仪更替有规律可循
第二十四章谴责献媚讨好、见义不为的丑行
八佾第三
第一章 季氏僭礼,享用天子乐舞
第二章 三家权臣冒天下之大不韪
第三章 不仁无法行礼乐
第四章 礼之本的体现
第五章 僭乱的诸夏已不能行道
第六章 季氏违礼祭泰山
第七章 比箭体现礼
第八章 子夏敏捷的悟性
第九章 文献乃传世之宝
第十章 鲁国徒存形式的褅祭
第十一章 知稀之说,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
第十二章 祭祀在心诚
第十三章 罪孽自造,外求没用
第十四章 赞叹周礼
第十五章 每事问——依礼行事的风范
第十六章 射重礼乐
第十七章 爱礼存羊
第十八章 尽礼事君,为臣之道
第十九章 权术与道德
第二十章 《关雎》一诗体现中道
第二十一章 警戒宰我于后
第二十二章 责难管仲追慕豪华
第二十三章 赏析乐曲演奏妙谛的明论
第二十四章 仪封人的知音之见
第二十五章 尽善尽美的《韶》乐
第二十六章 圣人又一次对礼仪缺失的感叹
里仁第四
第一章 智者居仁
第二章 以仁为安与以仁为利
第三章 仁者之智
第四章 有志于仁者的人生目标
第五章 不受益惑,君子无片刻违仁
第六章 仁德者不会讨厌不仁者
第七章 察其过知其仁之有无
第八章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乃人生价值所在
第九章 恶劣生活检验行道者
第十章 天下之事,合义则行
第十一章 人各有志
第十二章 纵利自陷孤立
第十三章 礼让治国
第十四章 自立自强
第十五章 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第十六章 “喻于义”同“喻于利”
第十七章 “思齐”与“内省”
第十八章 耐心苦劝父母改过
第十九章 父母——无上之尊
第二十章 孝即不改父亲良好的传承
第二十一章 念念不忘父母之年
第二十二章 慎防轻诺寡信
第二十三章 贵在约束
第二十四章 君子的“讷”与“敏
第二十五章 德行者的魅力
第二十六章 “过头”的教训
公冶长第五
第一章 浩然正气
第二章 南容机灵处世的才俊
第三章 奖掖后来者
第四章 嘉勉良才
第五章 扬本抑末
第六章 子悦为学之诚、行道之笃
第七章 道不行的感慨
第八章 人才易求,为仁其难
第九章 赞叹颜回,激励子贡
第十章 朽木不可雕的宰予
第十一章 刚强在于无欲
第十二章 子贡尚未达成恕道
第十三章 子贡始闻夫子至论而叹其美
第十四章 子路闻道必行
第十五章 谥号的民族文化精神
第十六章 子产的四种君子之道
第十七章 晏婴交友的魅力
第十八章 臧文仲玩物丧志
第十九章 令尹子文尽忠职守,陈文子清高无仁
第二十章 再思而行
第二十一章 有道则智,无道则愚
第二十二章 感慨中有大构想
第二十三章 不念旧恶,遭怨遂少
第二十四章 微生高直打折扣
第二十五章 行假藏怨人之耻
第二十六章 师生相与述志
第二十七章 自认自责错误难
第二十八章 圣人好学,在于救世之志
雍也第六
第一章 治国之才
第二章 表彰弟子深入治学
术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