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孝经研习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02434
  • 作      者:
    钟茂森讲述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孝道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法宝,百善之首,立国之基!孔子: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玄宗亲自注解《孝经》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一位士兵的手里。李嘉诚:用《孝经》的思想,做企业管理。  《<孝经>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学心得汇报。  《<孝经>研习报告》是一份孝亲尊师的心得报告,其缘起是慈母志愿、恩师慈命。报告依从五重玄义,即按照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个方面作研习。

展开
作者简介

  钟茂森博士,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得该校终身聘用。昆士兰大学原定于2007年提拔他为教授,而且多家大学曾高薪聘请他担任首席教授。但是,他淡泊名利,立志走上圣贤教学之路,所以均婉言谢绝。钟茂森博士曾应邀多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布里斯班,法国巴黎,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关于教育与和平的国际会议,介绍和推动中华传统圣贤教育。并在世界各地演讲《明道德、知荣辱》、《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应有的美德》、《和谐之道,以孝贯通》、《百善孝为先》、《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为什么要学习因果教育》等近百场,推动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受到热烈欢迎,有的演讲听众人数高达三四千人。曾应邀参加中国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和国际儒联会议,并在会议上演讲。钟茂森博士现任澳大利亚净宗学院副院长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本书由谦德工作室根据钟茂森博士讲述整理。

展开
内容介绍

<p>  《&lt;孝经&gt;研习报告》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学心得汇报。<br />   《&lt;孝经&gt;研习报告》是一份孝亲尊师的心得报告,其缘起是慈母志愿、恩师慈命。<br />   《&lt;孝经&gt;研习报告》依从五重玄义,即按照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个方面作研习。释名就是逐字解释名题;辨体就是辨明本经的体性和基本的原理,判为“以道为体”;明宗就是明了本经所指出的修学方法;判教,就是判定教学课程地位,判定为圣学之根。<br />   接着,教授以严谨之治学风范,综述了历代帝王对《孝经》的尊崇,以及历代大儒对《孝经》所作的注、疏、述义、序文。述及唐朝玄宗皇帝,去烦取精,博采众儒义理之允当者,亲自注解《孝经》即《玄宗御注》;宋儒邢呙为《玄宗御注》又做注解,称《正义》。后世极其推崇唐玄宗及邢呙对《孝经》的注疏,所以教授也是在繁多冗杂的参考资料中,选定《注疏》作为研习参考,并佐以东汉郑玄、南梁皇侃、隋朝刘炫等大儒之相关论述,为我们选取精要、易解之章句,解析《孝经》,带我们深入宝典之一十八章。</p>

展开
精彩书摘

<p>  本经概要</p> <p>  天台体例五重玄义</p> <p>  三、明宗——事亲事君立身</p> <p>  (四)为报亲恩效法范公</p> <p>  由于母亲的培养教育,我的小学中学都非常顺利,成绩也非常好。小学毕业,是以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华南师大附中;中学成绩也很优秀,顺利考上了全国著名的高校中山大学,读国际贸易经济专业;上了大学以后,母亲就鼓励我要出国留学,要学好本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母亲对我讲:“我要做博士的妈妈。”</p> <p>  因为母亲的这个志向,所以大学期间一直在做准备。1995年,二十二岁,大学一毕业就很顺利地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接下来就是读博士。临行前,想到在孩童时代念的《游子吟》,这回真的自己要做游子了,就安慰母亲说:“妈妈,您好好地保重,等我七年。”当时,母亲已经跟父亲离异,我跟母亲相依为命,我走后,母亲就是一个人生活。但是为了成就儿子的未来,母亲愿意甘受寂寞。茂森也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所以跟母亲保证说:“您等我七年!”因为七年的时间可以把硕士和博士完成。在美国,一般来说,读一个硕士要两到三年,读一个博士要四到五年,正常情况下,七年可以把硕士和博士都拿下来。</p> <p>  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时时刻刻都想到要报母亲的恩,实现母亲的志愿,所以读书也很用功,成绩都很优秀,一般都是全班第一名,在学校也拿到奖学金。没有奖学金就很难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奖学金对我帮助很大。我记得每个月奖学金能拿到八百美金,对一个留学生来讲,这算是不错了,可以把学习和生活维持得很好。记得当时为了省钱,生活也很勤俭。母亲曾教导我要学习范仲淹,范仲淹是“断齑划粥”,生活很简单,在书院里面读书,一天就煮一锅粥,冻成块,再切点咸菜沫,叫齑,撒在粥上,把粥分割成几块,每餐吃一块,这就是断齑划粥。我把八百块钱奖学金也来“断齑划粥”,分成三份:两百美金给母亲寄回家;一百美金寄给我父亲,虽然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对他依然是孝敬;另外剩下的五百块钱再继续分,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学费,能够每个礼拜给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有时候要打一个多小时,长途电话费是我支付最多的开支。再省些钱,每年可以回家探望父母,作为路费、买机票。</p> <p>  所以当时就租最便宜的房子,冬天房子里冷,不开暖气,夏天热,也不开空调。为什么?舍不得,为了省钱。我留学的行李有限,只带了一条毛毯,棉被在美国的价格比中国高,也不舍得去买。冬天冷的时候,毛毯不够盖,就把所有的衣服都压上,甚至把书本都压上来。那时好多中国留学生一起住,我记得刚刚去的时候,有一位学长毕业了,他的高压锅用了好多年,已经不高压了,锅顶的重锤子都不见了,准备扔掉。我就跟他讲:“别丢掉,你就送给我吧。”我就拿着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做菜、做饭、煮汤,什么都用它,一用就是四年。</p> <p>  (五)持戒有定学业早成</p> <p>  同学们看我这么省,又看到我有两件事情不省:一个是打电话,一个就是每年必定回家探亲,不省路费。他们都跟我半开玩笑的说:“你要是把这些钱都省下来,就能买部汽车了,买部二手车是没问题的。”我没有买汽车,上学骑着一辆小的自行车,风雨无阻,但是心里很踏实。在留学期间,心里就只存着一个目标:赶紧完成学业,然后孝敬父母,奉养父母。为了专心学习,我给自己定了七条戒律,所谓“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乱交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p> <p>  生活看起来很枯燥,但是在这枯燥的环境里,反而人的进取心更强,因为志向非常坚定,所以学习很顺利,成绩也很优秀,结果四年就把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全部完成了。原来跟母亲承诺是七年,四年就完成了。当时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包括我的博士生导师都很赞叹:“在我们学校,这么快速完成硕士、博士学业的,你还是头一位。”</p> <p>  (六)事业有成孝为本源</p> <p>  因为成绩很优秀,做的研究、出的成果也很显著,因此在导师的有力推荐下,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博士毕业一般是在大学教书,当时定在德州大学一个分校做助理教授。博士还没毕业,工作就已经确定了,这让很多留学生非常羡慕。博士毕业前,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到美国来,特别请她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p> <p>  那是1999年,茂森是二十六岁。穿着博士服,手捧着毕业证书,和母亲合影,当时母亲非常高兴。母亲希望我做一个博士,做一个教授,我也在很好的落实。我们母子一起在美国三年多,生活真的是很愉快,我的工资比较高,在美国也算是中上水平的收入,能够很好的养母亲之身。</p> <p>  二十六岁的茂森走上了美国大学的讲台,台下有很多学生年纪都比我大,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有这样的成绩?思前想后,不是自己聪明过人,不是资质很好,童年时代念一首诗,一个多月还不会背。真的,有今天的一点点成绩,如果说有积过德,可能是心里总装着父母,孝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成功。所以德的本是孝,古人说得好,“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之本源也”。水有源头,树木有根本,如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很快就会枯竭,很快就灭亡了。我们的本是什么?父母!尽孝才能够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孝心是事业最好的动力。所以事亲、事君,事君是什么?自己的事业,要为人类做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p> <p>&nbsp;  ……</p>

展开
目录
前言<br /> 孝经(经文)<br /> 本经概要<br /> 讲题确定&nbsp;&nbsp;研习缘起<br /> 儒释道学&nbsp;&nbsp;同出一原<br /> 天台体例&nbsp;&nbsp;五重玄义<br /> 一、释名<br /> 二、辨体&mdash;&mdash;以&ldquo;道&rdquo;为体<br /> 三、明宗&mdash;&mdash;事亲事君立身<br /> 四、论用&mdash;&mdash;宇清国安家和人乐<br /> 五、判教&mdash;&mdash;圣之根人之行<br /> 开宗明义章第一<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一、逐字逐句&nbsp;&nbsp;开解章题<br /> 二、综述诸章&nbsp;&nbsp;阐明关系<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设置情境&nbsp;&nbsp;垂之来裔<br /> 二、至德要道&nbsp;&nbsp;教之由生<br /> 三、人子之身&nbsp;&nbsp;血脉相承<br /> 四、立身行道&nbsp;&nbsp;扬名显亲<br /> 五、行孝尽忠&nbsp;&nbsp;一体一心<br /> 六、常念祖恩&nbsp;&nbsp;修道立德<br /> 天子章第二<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孝道真谛&nbsp;&nbsp;人我一体<br /> 二、爱敬父母&nbsp;&nbsp;尊重他人<br /> 三、天子德教&nbsp;&nbsp;惠及四海<br /> 四、天子庆善&nbsp;&nbsp;泽福万民<br /> 诸侯章第三<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简析主旨<br /> 一、不骄不危&nbsp;&nbsp;有度不溢<br /> 二、不危不溢&nbsp;&nbsp;富贵长守<br /> 三、戒慎恐惧&nbsp;&nbsp;基业长存<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世界首富&nbsp;&nbsp;用钱智慧<br /> 二、华人首富&nbsp;&nbsp;恪守母教<br /> 三、知所先后&nbsp;&nbsp;则近道矣<br /> 卿大夫章第四<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简析经文<br /> 一、服饰身表&nbsp;&nbsp;等差有礼<br /> 二、言语行为&nbsp;&nbsp;不敢违礼<br /> 三、守法遵道&nbsp;&nbsp;无怨无恶<br /> 四、三者皆备&nbsp;&nbsp;守其宗庙<br /> 五、夙夜恭谨&nbsp;&nbsp;敬事君上<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谨慎不敢&nbsp;&nbsp;遵循道统<br /> 二、服饰守分&nbsp;&nbsp;古礼今用<br /> 三、颜子问仁&nbsp;&nbsp;克己复礼<br /> 四、行有怨恶&nbsp;&nbsp;反求诸己<br /> 五、言行枢机&nbsp;&nbsp;出己加人<br /> 六、言行表象&nbsp;&nbsp;心念内府<br /> 七、念念为善&nbsp;&nbsp;天下归仁<br /> 士章第五<br /> 解析章名&nbsp;&nbsp;综述文义<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爱母敬父&nbsp;&nbsp;取敬事君<br /> 二、孝悌顺长&nbsp;&nbsp;移之事君<br /> 三、君子立德&nbsp;&nbsp;不辱先祖<br /> 庶人章第六<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时空地位&nbsp;&nbsp;事亲无碍<br /> 二、天子庶人&nbsp;&nbsp;孝无终始<br /> 三才章第七<br /> 解析章题&nbsp;&nbsp;概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夫子慈悯&nbsp;&nbsp;极言孝大<br /> 二、孝为本性&nbsp;&nbsp;天经地义<br /> 三、天明地利&nbsp;&nbsp;恒常有则<br /> 四、法则天地&nbsp;&nbsp;政教化成<br /> 五、因天法地&nbsp;&nbsp;见教化民<br /> 六、君爱其亲&nbsp;&nbsp;则人化之<br /> 七、众慕德义&nbsp;&nbsp;起心行之<br /> 八、君行敬让&nbsp;&nbsp;人化不争<br /> 九、札乐德治&nbsp;&nbsp;民心和睦<br /> 十、示好引之&nbsp;&nbsp;示恶以止<br /> 十一、引用《诗经》&nbsp;&nbsp;重申章旨<br /> 孝治章第八<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注疏&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孝治万国&nbsp;&nbsp;以事先王<br /> 二、诸侯之国&nbsp;&nbsp;爱民事君<br /> 三、孝道持家&nbsp;&nbsp;以事其上<br /> 四、亲安鬼享&nbsp;&nbsp;慎终追远<br /> 五、灾乱不生&nbsp;&nbsp;天下和平<br /> 六、明王孝治&nbsp;&nbsp;化行天下<br /> 七、以孝治国&nbsp;&nbsp;和谐世界<br /> 圣治章第九<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注疏&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曾子请益&nbsp;&nbsp;引入下文<br /> 二、天地之间&nbsp;&nbsp;人贵孝行<br /> 三、万物天生&nbsp;&nbsp;人伦父始<br /> 四、严父配天&nbsp;&nbsp;落实孝道<br /> 五、郊祀配天&nbsp;&nbsp;尊崇始祖<br /> 六、明堂配帝&nbsp;&nbsp;四海来祭<br /> 七、夫子重申&nbsp;&nbsp;孝德为大<br /> 八、亲敬父母&nbsp;&nbsp;天然性德<br /> 九、因循性德&nbsp;&nbsp;圣教之源<br /> 十、天性施教&nbsp;&nbsp;政教和顺<br /> 十一、父子君臣&nbsp;&nbsp;生续临重<br /> 十二、爱敬其亲&nbsp;&nbsp;身教化众<br /> 十三、违背性德&nbsp;&nbsp;民无法则<br /> 十四、谨守善道&nbsp;&nbsp;免致灾祸<br /> 十五、不义富贵&nbsp;&nbsp;视之浮云<br /> 十六、君子六事&nbsp;&nbsp;不悖礼法<br /> 十七、六事完备&nbsp;&nbsp;导引民众<br /> 十八、德教政令&nbsp;&nbsp;爱敬而成<br /> 十九、引用《诗经》总结全章<br /> 纪孝行章第十<br /> 顺承前章&nbsp;&nbsp;简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落实孝道&nbsp;&nbsp;事亲五致<br /> 二、养则致乐&nbsp;&nbsp;悦亲尽孝<br /> 三、病则致忧&nbsp;&nbsp;竭力疗亲<br /> 四、丧则致哀&nbsp;&nbsp;痛悼亲恩<br /> 五、祭则致严&nbsp;&nbsp;庄严肃穆<br /> 六、五致皆备&nbsp;&nbsp;心意圆满<br /> 七、事亲三不&nbsp;&nbsp;真实学问<br /> 八、三者致祸&nbsp;&nbsp;皆为不孝<br /> 九、三者不除&nbsp;&nbsp;虽养不孝<br /> 十、家道有孝&nbsp;&nbsp;幼承五致<br /> 五刑章第十一<br /> 阐明章旨&nbsp;&nbsp;列述五刑<br /> 一、三千罪条&nbsp;&nbsp;不孝最大<br /> 二、要挟君长&nbsp;&nbsp;身败名裂<br /> 三、毁谤圣贤&nbsp;&nbsp;无法可依<br /> 四、心无孝道&nbsp;&nbsp;如树无根<br /> 五、人有三恶&nbsp;&nbsp;不孝大乱<br /> 广要道章第十二<br /> 邢昺《正义》简述章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教民孝悌&nbsp;&nbsp;亲爱礼顺<br /> 二、音乐艺术&nbsp;&nbsp;转变风俗<br /> 三、礼正人伦&nbsp;&nbsp;安定和睦<br /> 四、领导媒体&nbsp;&nbsp;札乐安民<br /> 五、礼本为敬&nbsp;&nbsp;诚中形外<br /> 六、君臣父子&nbsp;&nbsp;敬悦相感<br /> 七、敬寡悦众&nbsp;&nbsp;此谓要道<br /> 广至德章第十三<br /> 顺承要道&nbsp;&nbsp;综述章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行孝于内&nbsp;&nbsp;教化于外<br /> 二、孝心广被&nbsp;&nbsp;诸父己父<br /> 三、教以悌道&nbsp;&nbsp;诸兄己兄<br /> 四、教臣忠孝&nbsp;&nbsp;以敬人君<br /> 五、君行有德&nbsp;&nbsp;民之父母<br /> 广扬名章第十四<br /> 顺承前文&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事亲能孝&nbsp;&nbsp;忠可移君<br /> 二、事兄友悌&nbsp;&nbsp;顺可移长<br /> 三、孝忠本善&nbsp;&nbsp;家理外治<br /> 四、三德于内&nbsp;&nbsp;名传于后<br /> 谏诤章第十五<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章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旬<br /> 一、曾子请问&nbsp;&nbsp;深入孝理<br /> 二、过而不争&nbsp;&nbsp;理所不可<br /> 三、天子无道&nbsp;&nbsp;争臣保之<br /> 四、诸侯无道&nbsp;&nbsp;争臣保国<br /> 五、大夫无道&nbsp;&nbsp;争臣保家<br /> 六、士有争友&nbsp;&nbsp;身保今名<br /> 七、君父不义&nbsp;&nbsp;不可不争<br /> 八、推而广之&nbsp;&nbsp;不义当争<br /> 感应章第十六<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孝事父母&nbsp;&nbsp;天明地察<br /> 二、长幼有序&nbsp;&nbsp;上下和睦<br /> 三、孝悌有礼&nbsp;&nbsp;至诚感神<br /> 四、天子有尊&nbsp;&nbsp;言有父兄<br /> 五、不忘宗亲&nbsp;&nbsp;孝悌亨通<br /> 六、引用《诗经》&nbsp;&nbsp;结束全章<br /> 事君章第十七<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综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进则尽忠&nbsp;&nbsp;退而补过<br /> 二、顺美救失&nbsp;&nbsp;扬善隐恶<br /> 三、君义臣忠&nbsp;&nbsp;上下相亲<br /> 四、事君之道&nbsp;&nbsp;尽忠为国<br /> 丧亲章第十八<br /> 解释章题&nbsp;&nbsp;简述主旨<br /> 依循古论&nbsp;&nbsp;解析章句<br /> 一、丧亲六事&nbsp;&nbsp;哀戚之情<br /> 二、死不伤生&nbsp;&nbsp;圣人之教<br /> 三、三年之丧&nbsp;&nbsp;达礼有终<br /> 四、棺椁衣衾&nbsp;&nbsp;举之为礼<br /> 五、陈其簋簋&nbsp;&nbsp;以示哀戚<br /> 六、痛切哭泣&nbsp;&nbsp;哀送父母<br /> 七、占卜风水&nbsp;&nbsp;安葬父母<br /> 八、祭祀父母&nbsp;&nbsp;以时思之<br /> 九、生死义备&nbsp;&nbsp;事亲为终<br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