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04176
  • 作      者:
    贾智平,张瑞华主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目前流行的ARM处理器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主线,从嵌入式系统基本原理、系统设计,到抽象出研究嵌入式系统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较深入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原理、汇编语言、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和原理的过程中,结合了一些实例来进行,以加深读者理解;同时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适合在国内高校中推广使用。读者可以通过认识、理解硬件结构、软件编程基础知识,掌握设计一个完整系统的本质,提高创建复杂系统的抽象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生、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工程、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机电工程等专业大三、大四学生的基础平台课的教材。
  本书配套较完整的课件,这部分内容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上下载。
展开
精彩书摘
  2.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大分支
  由于嵌入式系统要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据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体系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勉为其难地将通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改装,在大型设备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然而,对于众多的对象体系(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无法嵌入通用计算机系统,况且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必须独立地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这就形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
  如果说微型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进入到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那么嵌入式系统的诞生,则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两大分支并行发展时代,从而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计算机的高速发展。
  3.两大分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导致20世纪末、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要求,通用微处理器迅速从286、386、486发展到奔腾系列,乃至当前的酷睿双核;操作系统则迅速扩张了计算机高速、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使通用计算机系统进入到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
  嵌入式系统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就是单芯片化。它动员了原有的传统电子系统领域的厂家与专业人士,接过起源于计算机领域的嵌入式系统,承担起发展与普及嵌入式系统的历史任务,迅速地将传统的电子系统发展到智能化的现代电子系统。
  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不仅形成了计算机发展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将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扩展到传统的电子系统领域,使计算机成为进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有力工具。
展开
目录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1.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史
1.1 -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1.3 嵌入式处理器
1.4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1.5 评估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主要指标
1.6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1.7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ARM微处理器硬件结构
2.1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2.2 ARM的版本及系列
2.2.1 ARM体系结构版本
2.2.2.ARM处理器系列
2.3.ARM微处理器结构
2.3.1 ARM和’Thumb状态
2.3.2.ARM微处理器采用的相关技术
2.3.3 ARM7和ARM9硬件结构
2.4 存储系统机制
2.4.1 ARM存储系统
2.4..2 ARM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2.4.-3ARM的存储管理单元(。MMU)
2.4..4 存储器映射的输入/输出
思考题

第3章 ARM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3.1 ARM编程模型
3.1.1 处理器模式
3.1.2 处理器工作状态
3.1.3 寄存器组织
3.1.4 异常中断
3.2 ARM指令格式及其寻址方式
3.2.1 ARM指令的一般格式
3.2.2 条件域
3.2.3 寻址方式
3.3 ARM指令集
3.3.1 数据处理指令
3.3.2 跳转指令
3.3.3 Load/Store指令
3.3.4 程序状态寄存器指令
3.3.5 协处理器指令
3.3.6 异常中断指令
3.4 Thumb指令集
3.4.1 数据处理指令
3.4.2 跳转指令
3.4.3 Load/Store指令
3.4.4 软件中断指令
3.5 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
3.5.1 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
3.5.2 汇编语言的行构成
3.5.3 伪操作
3.6 汇编语言上机过程
3.6.1 编辑汇编语言源程序
3.6.2 编译汇编语言源程序
3.6.3 连接装配汇编程序
3.6.4 汇编程序的运行
3.6.5 汇编程序的调试
思考题

第4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4.1.1 操作系统的发展
4.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4.1 _3嵌入式操作系统与通用操作系统的区别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
4.2.1 代码临界段
4.2.2 资源与共享资源
4.2.3 互斥(Mutex)
4.2.4 任务与任务切换
4.2.5 内核
4.2.6 调度
4.2.7 堆和栈
4.3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4.3.1 PalmOS
4.3.2 WindowsCE
4.3.3 VxWorks
4.3.4 uC/OS-Ⅱ
4.3.5 Linux
4.4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4.1 实时操作系统的必要性
4.4.2 实时操作系统与通用操作系统的区别
4.4.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4.4 何时需要RTOS
4.5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4.5.1 认识Linux操作系统
4.5.2 嵌入式Linux的优势
4.5.3 嵌入式Linux的实时性
4.5.4 嵌入式Linux的发展方向
4.5.5 嵌入式文件系统简介

第5章 ARM接口设计技术
5.1 键盘接口
5.1.1 键盘概述
5.1.2 用ARM芯片实现键盘接口
5.1.3 行扫描法获取键值的程序
5.2 LED显示器接口
5.2.1 概述
5.2.2 用ARM芯片S3C44BOX实现LED显示接口
5.3 LCD显示器接口
5.3.1 概述
5.3.2 S3C44BOX的内部LCD控制器
5.3.3 LCD应用实例
5.4 触摸屏
5.4.1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5.4.2 触摸屏的驱动芯片ADS7843
5.4.3 触摸屏的接口
5.5 通信接口
5.5.1 UART异步串行接口
5.5.2 LJSB接口
5.5.3 以太网接口
5.5.4 IIC接口
5.5.5 CAN总线接口
5.6 中断接口
5.6.1 概述
5.6.2 控制中断的寄存器
5.6.3 外部中断的应用
5.7.A/D和D/A转换
5.7.1 A/D(模/数)转换器
5.7.2 D/A(数/模)转换器
5.8 ARM的JTAG接口
5.8.1 JTAG的基本知识
5.8.2 ARM的JTAG调试结构
5.8.3 ARM7TDMI内核的JTAG扫描链结构
5.8.4.ARM7TDMI中通过JTAG对外设的访问思考题

第6章 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
6.1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特点
6.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6.3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
6.3.1 需求分析阶段
6.3.2 规格说明阶段
6.3 -3体系结构设计
6.3.4 设计硬件构件和软件构件
6.3.5 系统集成和测试
6.4.设计示例:车载GPS终端系统的设计
6.4.1 统一建模语言UML及其特点和组成
6.4.2 UML在车载GPS终端设计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7章 嵌入式实验平台
7.1 SamsungS3C44BOX微处理器
7.1.1 SamsungS3C44BOX简介
7.1.2 SamsungS3C44BOX特性
7.1.3 SamsungS3C44BOX引脚分布及引脚定义
7.1.4 基于SamsungS3C44BOX的嵌入式结构
7.2 UP.NETARM3000嵌入式平台
7.2.1 系统组成
7.2.2 硬件资源
7.2.3 系统安装
7.3 基于UP.NETARM3000平台的实验实例
7.3.1 开发环境与基础编程
7.3.2 键盘与LED驱动实验
7.3.3 电机控制实验
7.3.4 LCD实验
附录 A93C44BOX端口引脚定义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