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Linux Fedora Core 8使用大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084119
  • 作      者:
    王林,郝奕编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主要介绍当今流行的操作系统Linux,并且选择Red Hat公司的Fedora Core 8版本,分为基础应用篇和服务器架构篇两部分内容来叙述。在基础应用篇中,主要讲述Fedora Core 8的发展历史、安装、进程的管理、软件包的管理、用户与组的管理、网络配置及文件系统等相关知识点。在服务器架设篇中,主要讲述Samba服务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FTP服务器、MySQL服务器、SSH、VNC服务等的架设。
  《Linux Fedora Core 8使用大全》详细而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整个Fedora Core 8的功能和使用,适合Linux操作系统爱好者、信息中心的网管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各种大专院校及培训中心的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基础应用篇
  第1章 Linux的发展历史和概述
  1.1 Linux的发展历史
  Linux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年10月5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经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Linux现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类操作系统,并且其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以下五个重要支柱:UNIX操作系统、MINIX操作系统、GNU计划、POSIX标准和Internet网络。
  下面首先介绍其中的四个基本要素UNIX、MINIX、GNU和POSIX,然后详细介绍Linux的早期发展历史。
  1.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个克隆版本。UNIX操作系统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于1969年夏在DEC PDP-7小型计算机上开发的一个分时操作系统。当时他使用的是BCPL语言(基本组合编程语言),后经Dennis Ritchie于1972年用移植性很强的c语言进行了改写,使得UNIX系统在大专院校得到了推广。
  2.MINIX操作系统
  MINⅨ系统是由Andrew S.Tanenbaum(AST)于1987年开发的,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原理。1991年时MINIX的版本是1.5。目前主要有两个版本在使用,即1.5版和2.0版。当时该操作系统在大学使用时是免费的,但用在其他方面时不是免费的,目前这两个版本都已经是免费的了,可以从许多FTP上下载。
展开
目录
基础应用篇
第1章  Linux的发展历史和概述
1.1  Linux的发展历史
1.2  1.2  Linux系统的基本概述
1.3  Fedora Core 8的新特性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Fedora Core 8的安装
2.1  Fedora Core 8的安装概述
2.2  Fedora Core 8的安装过程
2.3  Fedora Core 8的启动向导的设置
2.4  Fedora Core 8的启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Fedora Core 8的启动与服务
3.1  Fedora Core 8的启动概述
3.2  GRUB的使用
3.3  INIT进程的配置
3.3.1  查看进程
3.3.2  init进程的配置文件
3.3.3  运行级别
3.4  独立服务程序的使用
3.4.1  服务程序启动的脚本
3.4.2  运行级别的脚本目录
3.4.3  服务程序的操作
3.4.4  关机和重启的脚本
3.5  服务启动与配置的命令
3.5.1  【ntsysv】命令
3.5.2  【chkconfig】命令
3.5.3  【service】命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Fedora Core 8的用户与组的管理
4.1  用户的介绍
4.1.1  单用户多任务
4.1.2  多用户多任务
4.1.3  用户的角色区别
4.1.4  用户概述
4.2  组的介绍
4.2.1  组的概述
4.2.2  用户与组的对应关系
4.3  用户与组的文件管理
4.3.1  用户账号文件
4.3.2  用户口令文件
4.3.3  组账号文件
4.3.4  组口令文件
4.4  用户账号的维护
4.4.1  编辑用户账号
4.4.2  添加用户账号
4.4.3  更改用户账号
4.4.4  删除用户账号
4.4.5  图形方式用户账号的操作
4.5  组账号的维护
4.5.1  编辑组账号
4.5.2  添加组账号
4.5.3  更改组账号
4.5.4  删除组账号
4.5.5  图形方式组账号操作
4.6  口令账号的维护
4.6.1  用户口令的设置
4.6.2  组口令的设置
4.6.3  设置用户账号的信息
4.6.4  设置用户账号登录shell
4.7  用户与组状态命令
4.7.1  显示ID信息
4.7.2  查看当前登录
4.7.3  用户切换
4.7.4  显示用户所属组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Fedora Core 8进程的管理
5.1  进程的概述
5.1.1  进程的分类
5.1.2  进程的属性
5.1.3  父进程和子进程
5.2  命令程序的介绍
5.2.1  命令程序的属性
5.2.2  系统命令程序目录
5.2.3  命令程序的路径
5.3  程序的执行
5.3.1  程序的权限
5.3.2  程序的运行
5.4  进程状态的查看
5.4.1  【ps】命令
5.4.2  【top】命令
5.4.3  【free】命令
5.5  进程的终止
5.5.1  【Kill】命令
5.5.2  【Killall】命令
5.5.3  【Pkill】命令
5.6  进程的优先级
5.6.1  【nice】命令
5.6.2  【renice】命令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Fedora Core 8软件包的管理
6.1  RPM软件包的管理
6.1.1  RPM概述
6.1.2  RPM软件包的格式
6.1.3  【rpm】命令使用
6.1.4  RPM软件包查询
6.1.5  RPM软件包的安装
6.1.6  RPM软件包的删除
6.1.7  RPM软件包的升级
6.1.8  RPM软件包的更新
6.1.9  RPM软件包的公钥管理
6.1.10  RPM软件包的校验
6.2  TAR软件包的管理
6.2.1  TAR概述
6.2.2  创建TAR软件包
6.2.3  创建压缩TAR软件包
6.2.4  查询TAR软件包中的内容
6.2.5  查询压缩TAR软件包中 的内容
6.2.6  释放TAR软件包
6.2.7  释放压缩TAR软件5
6.3  gzip软件包的管理
6.4  bzip2软件包的管理
6.5  zip压缩包的管理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Fedora Core 8的网络配置
7.1  网络的基本概述
7.2  网络配置文件
7.2.1  模块配置文件
7.2.2  网卡IP地址配置文件
7.2.3  DNS客户端配置文件
7.2.4  hosts文件
7.3  网络配置命令
7.3.1  【hostname】命令
7.3.2  【ifconfig】命令
7.3.3  【ifup】命令
7.3.4  【ifdown】命令
7.3.5  【route】命令
7.3.6  【ping】命令
7.3.7  【nslookup】命令
7.4  程序配置网络
7.5  双网卡绑定应用
7.6  网络设置管理器
7.6.1  【设备】选项卡管理器
7.6.2  【硬件】选项卡管理器
7.6.3  【DNS】选项卡管理器
7.6.4  【主机】选项卡管理器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Fedora Core 8的存储管理
8.1  基本概念
8.2  逻辑管理器中的一般操作
8.2.1  建立分区
8.2.2  创建物理卷
8.2.3  创建卷组
8.2.4  在卷组中创建逻辑卷
8.2.5  在逻辑卷中创建文件系统
8.2.6  挂载文件系统
8.3  物理卷命令的使用
8.3.1  【pvscan】命令
8.3.2  【pvdisplay】命令
8.3.3  【pvchange】命令
8.3.4  【pvresize】命令
8.3.5  【pvcreate】命令
8.3.6  【pvmove】命令
8.3.7  【pvremove】命令
8.3.8  【pvck】命令
8.4  卷组命令的使用
8.4.1  【vgscan】命令
8.4.2  【vgck】命令
8.4.3  【vgdisplay】命令
8.4.4  【vgrename】命令
8.4.5  【vgchange】命令
8.4.6  【vgmknodes】命令
8.4.7  【vgcfgbackup】命令
8.4.8  【vgcfgrestore】命令
8.4.9  【vgcreate】命令
8.4.10  【vgremove】命令
8.4.11  【vgextend】命令
8.4.12  【vgreduce】命令
8.4.13  【vgmerge】命令
8.4.14  【vgsplit】命令
8.4.15  【vgexport】命令
8.4.16  【vgimport】命令
8.4.17  【vgs】命令
8.4.18  【vgconvert】命令
8.5  逻辑卷命令的使用
8.5.1  【lvscan】命令
8.5.2  【lvdisplay】命令
8.5.3  【lvrename】命令
8.5.4  【lvchange】命令
8.5.5  【lvcreate】命令
8.5.6  【lvremove】命令
8.5.7  【lvextend】命令
8.5.8  【lvreduce】命令
8.5.9  【lvresize】命令
8.5.10  【lvs】命令
8.6  逻辑管理器命令
8.6.1  【lvmchange】命令
8.6.2  【lvmdiskscan】命令
8.6.3  【lvmdump】命令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Fedora Core 8文件系统的管理
9.1  文件系统类型的概述
9.1.1  ext2和ext3文件系统
9.1.2  Swap文件系统
9.1.3  vfat文件系统
9.1.4  NFS文件系统
9.1.5  ISO9660文件系统
9.2  文件系统创建的一般方法
9.3  文件系统维护命令的操作
9.3.1  【mkfs】命令
9.3.2  【mkfs.ext2】与【mke2fs】 命令
9.3.3  【mkfs.ext3】命令
9.3.4  【mkfs.nfs】命令
9.3.5  【mkSwap】命令
9.3.6  【Swapon】命令
9.3.7  【Swapoff】命令
9.3.8  【e2label】命令
9.3.9  【findfs】命令
9.3.10  【fsck】命令
9.3.11  【fsck.ext2】与【e2fsck】命令
9.3.12  【fsck.ext3】命令
9.4  Fedora Core 8的目录结构
9.5  文件系统的挂载与卸载
9.5.1  文件系统的挂载
9.5.2  显示挂载文件的状态
9.5.3  卸载挂载点的文件系统
9.5.4  设置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9.6  NFS文件系统的应用
9.6.1  NFS概述
9.6.2  NFS的安装
9.6.3  NFS服务器的配置
9.6.4  NFS共享目录的查询
9.6.5  NFS服务器维护
9.6.6  NFS客户端的配置
9.7  NFS服务器图形配置程序
9.7.1  NFS服务器图形配置程序 的安装
9.7.2  启动NFS图形配置程序
9.7.3  【添加】操作
9.7.4  【属性】操作
9.7.5  【删除】操作
9.7.6  【服务器设置】操作
9.8  本章小结

服务器架设篇
第10章 Samba服务
10.1  Samba服务的概述
10.2  Samba的主要功能
10.3  Samba的安装
10.4  Samba服务的配置
10.4.1  图形界面下的配置
10.4.2  修改配置文件进行配置
10.4.3  Samba用户的管理
10.5  Samba服务的启动和停止
10.6  客户端的访问
10.6.1  Linux客户端的访问
10.6.2  Windows客户端的访问
10.7  Samba服务器配置举例
10.7.1  将Samba配置成主域 控制器
10.7.2  Web界面管理Samba 服务器
10.8  本章小结

第11章  DHCP服务
11.1  DHCP服务的概述
11.1.1  简介
11.1.2  DHCP的工作原理
11.1.3  DHCP 租约
11.2  DHCP服务的安装
11.3  DHCP服务的配置
11.3.1  修改配置文件
11.3.2  通过Gdhcpd配置DHCP  服务器
11.4  DHCP服务的管理
11.4.1  DHCP服务的启动
11.4.2  DHCP服务的关闭
11.4.3  DHCP服务的重新启动
11.5  DHCP服务客户端的访问
11.5.1  Windows客户端的访问
11.5.2  Linux客户端的访问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DNS服务
12.1  DNS服务的概述
12.1.1  什么是DNS服务
12.1.2  DNS服务的工作原理
12.2  BIND的概述
12.3  DNS服务的安装
12.3.1  BIND的图形化安装
12.3.2  命令安装BIND
12.4  DNS服务的配置
12.4.1  图形化配置
12.4.2  命令配置
12.5  DNS服务的管理
12.5.1  DNS安全管理
12.5.2  启动和停止DNS
12.6  DNS服务客户端的配置
12.6.1  Linux客户端的配置
12.6.2  Windows客户端的配置
12.7  本章小结

第13章  WWW服务
13.1  WWW服务的概述
13.1.1  什么是WWW服务
13.1.2  WWW服务的工作原理
13.2  Apache服务器的概述
13.3  Apache程序的基本结构
13.4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
13.4.1  图形化安装
13.4.2  命令安装
13.5  测试Apache
13.6  Apache服务器的配置
13.6.1  图形化配置
13.6.2  修改配置文件
13.6.3  使用Apache中的URL  重写功能实现基于名字的 大规模虚拟主机的设置
13.7  WWW服务的管理
13.7.1  WWW 服务的启动
13.7.2  WWW服务的关闭
13.7.3  WWW服务的重新启动
13.8  Apache的一些实际运用的配置
13.8.1  防止盗链
13.8.2  限制下载
13.8.3  禁止读取和写入文件
13.8.4  用户认证
13.9  PHP运行环境的配置
13.9.1  安装PHP
13.9.2  测试PHP
13.9.3  配置PHP
13.10  本章小结

第14章  FTP服务
14.1  FTP服务器的概述
14.1.1  FTP的概念
14.1.2  FTP的原理
14.2  vsFTP的简介
14.3  FTP服务的安装
14.3.1  vsFTP的图形化安装
14.3.2  命令行安装
14.4  FTP服务的配置
14.4.1  配置基本选项
14.4.2  开启匿名FTP服务器上传和下载的权限
14.4.3  设置本地账号
14.4.4  限制本地用户访问FTP
14.4.5  安全选项
14.5  FTP服务的管理
14.5.1  VSFTPD 服务的启动
14.5.2  VSFTPD服务的关闭
14.5.3  VSFTPD服务的重新启动
14.5.4  FTP登录错误
14.6  FTP服务客户端的访问
14.6.1  Windows客户端的访问
14.6.2  Linux客户端的访问
14.6.3  常用的ftp内部命令详解
14.7  本章小结

第15章  MySQL服务器的架设
15.1  数据库系统
15.1.1  简介
15.1.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5.1.3  关系型数据库
15.2  MySQL简介
15.2.1  MySQL名字的来历
15.2.2  MySQL标志的来历
15.2.3  MySQL的特性
15.3  MySQL的安装
15.3.1  图形化安装
15.3.2  rpm包的安装
15.4  MySQL的管理
15.4.1  使用图形化管理工具管理
15.4.2  mysql-gui-tools的安装
15.4.3  MySQL Administrator 的登录连接
15.4.4  MySQL Administrator 的功能介绍
15.4.5  命令行管理
15.5  MySQL服务的管理
15.5.1  MySQLD 服务的启动
15.5.2  MySQLD服务的关闭
15.5.3  MySQLD服务的重新启动
15.6  本章小结

第16章  SSH和VNC服务器的架设
16.1  SSH服务器的架设
16.1.1  SSH服务的概述
16.1.2  SSH的安装
16.1.3  SSH的服务器配置
16.1.4  SSH服务器的服务操作
16.1.5  Linux客户端的SSH的 使用
16.1.6  Windows客户端的SSH 的使用
16.2  VNC服务器的架设
16.2.1  VNC的概述
16.2.2  VNC的安装与卸载
16.2.3  VNC服务的启用
16.2.4  Linux客户端VNC使用
16.2.5  Windows客户端的VNC 使用
16.3  本章小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