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组传送技术与测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02017
  • 作      者:
    徐荣,任磊,邓春胜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分组传送技术与测试》在简要介绍了分组传送网PIN的概念、原理、组网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PIN设备功能和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全书共分6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PIN的定义、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案;第2章详细介绍了PIN设备的功能、标签处理能力和保护功能及测试;第3章详细介绍了PIN的业务承载技术和测试;第4章在分析PIN的QoS功能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QoS的测试技术;第5章介绍了PIN的OAM技术原理和测试方法;第6章介绍了PIN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技术以及测试方法。PIN是全IP环境下产生的面向IP的分组化传送新技术。
  《分组传送技术与测试》以实验室测试和现网测试工作为基础,在内容上力求理清技术原理,探求新技术测试方案,在叙述时力求深入浅出,可供从事传送网、城域网、无线接入网传输维护和运营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全业务接入、宽带运营、大客户业务提供的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2.3.3控制平面
  分组传送网的控制平面由提供路由和信令等特定功能的一组控制元件组成,并由一个信令网络支撑。控制平面元件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及元件之间通信需要的信息流可通过接口获得。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信令支持建立、拆除和维护端到端连接的能力;通过选路为连接选择合适的路由;网络发生故障时,执行保护和恢复功能;自动发现邻接关系和链路信息,发布链路状态(例如可用容量以及故障等)信息以支持连接建立、拆除和恢复。控制平面结构不应限制连接控制的实现方式,如集中的或全分布的。
  控制平面采用ASON/GMPLS或GELS等技术。数据通信网(DCN)是为网络提供管理信息和控制消息的传送通道。
  在将来的业务模式由TDM+数据业务逐渐向全数据业务演进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传送网络将由电路传送网络(PDH、SDH、WDM和OTN)和分组传送网络共同构成。对新兴的电路/分组混合传送网络的运行、管理、生存性、控制和管理与传统电路传送网络相同。电路/分组传送网络具有一个通用的管理平面、控制平面、生存性技术和OAM工具,如图1.8所示。这4个通用模块位于两个基本的转发实体(分组转发和电路转发)之上,每个转发实体具有其特定的帧格式、封装格式以及转发机制。
展开
目录
第1章  PTN技术概述  1
1.1  分组化传送的驱动力  1
1.2  PTN原理与体系结构  3
1.2.1  PTN原理与定义  3
1.2.2  PTN的分层结构  4
1.2.3  PTN的功能平面  6
1.3  PTN的设备及技术特点  10
1.3.1  PTN的设备形态  10
1.3.2  PTN的关键技术  14
1.3.3  PTN的技术特点  21
1.4  PTN实现协议和应用  22
1.4.1  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  23
1.4.2  MPLS-TP/T-MPLS  24
1.4.3  T-MPLS与PBT的比较  26
1.5  PTN的网络应用  27
1.5.1  PTN的应用定位  27
1.5.2  PTN在城域核心网和骨干网中的应用  28
1.5.3  PTN在城域接入网、汇聚网中的应用  30

第2章  PTN设备的功能测试  33
2.1  PTN设备传送功能  33
2.1.1  T-MPLS技术  34
2.1.2  PBT技术  36
2.1.3  数据转发技术对比  38
2.1.4  网络保护技术对比  39
2.2  T-MPLS标签处理能力测试  41
2.2.1  T-MPLS入口节点业务及标签处理功能  41
2.2.2  T-MPLS出口节点业务及标签处理功能  42
2.2.3  T-MPLS中间节点标签处理功能  42
2.2.4  TMC复用进TMP功能测试  43
2.2.5  TMC和TMP的标签范围测试  44
2.3  PBT标签处理能力测试  44
2.3.1  入口节点Mac in Mac封装能力测试  45
2.3.2  出口节点解Mac in Mac封装测试  46
2.3.3  中间节点转发Mac in Mac能力测试  46
2.3.4  穿通传统交换机的Mac in Mac能力测试  47
2.3.5  PBT的业务扩展性能测试  47
2.4  T-MPLS保护功能测试  49
2.4.1  T-MPLS线性保护  49
2.4.2  T-MPLS环网保护测试  53
2.4.3  多层保护的协调机制测试  54
2.5  PBT保护功能测试  55
2.5.1  PBT主备隧道的1∶1保护  55
2.5.2  PBT主备隧道的1+1保护  60
2.5.3  PBT网络边缘保护措施测试  65
2.5.4  物理链路聚合功能测试  70
2.6  PTN的网管功能验证  72
2.6.1  拓扑管理  72
2.6.2  配置管理  72
2.6.3  故障管理  77
2.6.4  性能管理  79
2.6.5  安全管理  81
2.7  控制平面功能测试  81
2.7.1  自动发现功能  82
2.7.2  动态连接管理  83
2.7.3  路由功能  84
2.8  PTN设备能力测试  85
2.8.1  设备保护特性  85
2.8.2  设备板卡特性  87
2.8.3  分组交换容量  88
2.8.4  单机功耗  89

第3章  PTN的业务承载和测试  90
3.1  运营级以太网业务  90
3.1.1  以太网业务模型  91
3.1.2  运营级以太网业务类型  92
3.1.3  数据业务的性能指标  94
3.2  PTN的多业务承载能力  97
3.2.1  MPLS VPN业务  98
3.2.2  PTN的多协议伪线仿真  105
3.3  PTN的业务承载测试  109
3.3.1  TDM业务  110
3.3.2  以太网业务  115
3.3.3  ATM业务  121
3.4  PTN的业务性能测试  125
3.4.1  TDM业务性能测试  125
3.4.2  以太网性能测试  130
3.4.3  ATM业务性能测试  133

第4章  PTN的QoS原理与测试  135
4.1  分组网络的QoS技术  135
4.1.1  IP QoS框架简介  135
4.1.2  控制平面QoS技术  136
4.1.3  数据面技术  139
4.1.4  以太网的QoS标准和协议  141
4.2  PTN网络的QoS机制  142
4.2.1  PBB-TE的QoS机制  143
4.2.2  TMPLS的QoS机制  145
4.2.3  T-MPLS与PBT的QoS技术比较  146
4.3  QoS功能测试  148
4.3.1  基于流分类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测试  148
4.3.2  基于流分类的QoS标记  149
4.3.3  QoS参数Remark测试  151
4.3.4  流量监管控制测试  151
4.3.5  队列调度测试  152
4.3.6  层次化QoS测试  153
4.4  QoS 特性测试  154
4.4.1  UNI侧单层QoS策略验证  154
4.4.2  NNI侧单层QoS策略验证  159
4.4.3  UNI侧层次化QoS策略验证  161
4.4.4  保护倒换条件下的优先级抢占测试  168
4.4.5  优先级转发性能测试  169

第5章  操作、维护与管理(OAM)特性测试  170
5.1  PTN的OAM技术  170
5.1.1  PBB-TE的OAM机制  171
5.1.2  T-MPLS的OAM机制  175
5.1.3  T-MPLS和PBB-TE的OAM机制比较  177
5.2  接入链路的以太网OAM测试  178
5.2.1  以太网OAM远端发现功能测试  178
5.2.2  以太网OAM远端环回功能测试  180
5.2.3  变量请求MIB查询功能测试  182
5.2.4  以太网OAM链路监测功能测试  183
5.3  PTN网络内的以太网OAM功能测试  187
5.3.1  以太网OAM故障管理  187
5.3.2  以太网OAM性能监视功能  193
5.3.3  以太网OAM压力测试  195
5.4  PTN网络内T-MPLS OAM功能测试  196
5.4.1  TMC层 OAM测试  196
5.4.2  TMP层OAM测试  203
5.4.3  TMS层OAM测试  209
5.4.4  T-MPLS的OAM压力测试  215

第6章  分组网同步原理和测试  217
6.1  PTN的频率同步技术  217
6.1.1  同步以太网技术  217
6.1.2  ToP和CES  219
6.1.3  分组网中CES业务的时钟恢复技术  220
6.1.4  分组网络同步性能表征参量  223
6.2  PTN的时间同步技术  224
6.2.1  时间同步的传递方法  224
6.2.2  NTP时间同步  225
6.2.3  IEEE 1588技术原理  226
6.2.4  IEEE 1588v2同步模式  234
6.2.5  基于1588v2的频率同步  238
6.2.6  PTN时间传递方案  239
6.3  PTN的CES业务的时钟同步功能验证  241
6.3.1  CES业务发送端时钟工作方式  241
6.3.2  CES业务接收端时钟工作方式  242
6.3.3  CES业务输入接口的抖动/漂移容限  243
6.3.4  CES业务输出接口的抖动/漂移限值  243
6.3.5  PDV对E1业务同步性能的影响  244
6.4  同步以太网的时钟功能和性能测试  245
6.4.1  定时输入/输出功能验证  245
6.4.2  定时源优先级选择功能验证  245
6.4.3  频率准确度  246
6.4.4  牵引入/牵引出范围  246
6.4.5  漂移/抖动产生  247
6.4.6  保持特性  248
6.5  IEEE 1588v2时间同步测试  248
6.5.1  时间输入/输出接口功能验证  248
6.5.2  PTP时钟模型测试  249
6.5.3  端口时钟状态选择方式测试  250
6.5.4  PTP参数设置测试  251
6.5.5  时钟的PTP优先级功能测试  253
6.5.6  报文发送间隔设置测试  254
6.5.7  时钟倒换功能测试  255
6.5.8  时间传递相对精度测试  256
6.6  基于1588v2的PTN时间同步网性能测试  256
6.6.1  时间恢复精度测试——全BC组网  257
6.6.2  时间恢复精度测试——BC+TC组网  257
6.6.3  时间恢复精度测试——纯透传方式  258
6.6.4  业务负载对时间精度影响测试  259
6.6.5  时间倒换性能测试  259

缩略词  260
参考文献  2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