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频功率电子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62905
  • 作      者:
    蔡宣三,龚绍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高频功率电子学》论述了高频功率电子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高频功率电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高频功率变换器的功率开关器件、功率变换原理及其控制、电路与系统分析等。《高频功率电子学》主要内容包括: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PWM开关型和谐振开关型功率变换器的拓扑和理论分析、对偶分析、高频磁元件和集成磁路、功率变换器的控制,并以开关稳压电源(SAVR)为例阐明高频功率电子系统的小信号分析与综合、大信号分析、数字仿真分析。<br>    《高频功率电子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师、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工厂、研究所科研、开发和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高频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br>    第二节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VMOSFET)<br>    20世纪60年代初期,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MOSFET)开始商品化,同时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70年代以后,MOSFET朝着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方向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MOS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功率器件,还是7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br>    众所周知,传统的MOS场效应管一直采用平面水平沟道结构,如图1—2—1所示。它的源极S、漏极D和栅极G都处于硅单晶体片的同一侧,源极S与管壳相连。当栅极处于适当的正电位时,其二氧化硅层下面的晶片表面区由P形变为N形(称为反型层),形成N型沟道,把漏极N+区和源极N+区沟通。由于沟道的形成以及沟道内电子的浓度都可受栅压的控制,所以在一定的漏源电压下,从漏极D到源极S经过沟道传递的漏源电流也受栅压的控制,使之具有传输和放大信号的功能。这种结构以其特有的优点,在微电子学的许多领域,特别是LSl的发展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采用这类结构制造的功率MOS晶体管无论在工作频率、开关速度,还是在电压耐量、电流耐量等方面都有严重的缺陷。这是因为MOS场效应管的基本理论指出,要得到大的功率处理能力,必须有很高的沟道宽长比W/L,而传统的MOS场效应管结构中,L不能太小,因此必须增大芯片面积。这是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沟道靠近漏区处存在很强的电场,因此限制了漏源间的击穿电压。此外,漏、源、栅三个极都设置在硅单晶体片表面也对提高封装密度,改善击穿性能不利。由于这些原因,传统的MOS场效应管一直处于几十伏电压、几十毫安电流的水平。虽然有过一些改进,漏源电压可达100V以上,但终因导通电阻大、频率特性差、硅片利用密度低等缺点而未能得到推广。
展开
目录
前言<br>引论<br>第一章  高频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br>第一节  双极型功率晶体管(BJT)<br>第二节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VMOSFET)<br>第三节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br>第四节  开关功率二极管<br>第五节  吸收电路<br>第二章  PWM型DC—Dc变换器<br>第一节  PWM型DC—DC变换器的基本结构<br>第二节  Buck变换器<br>第三节  Boost变换器<br>第四节  Buck—Boost变换器<br>第五节  Cuk、Sepic和Zeta变换器<br>第六节  PWM型开关变换器的功率损失<br>第七节  由变压器和开关组成的直流变换器<br>第八节  单端有隔离的DC—DC变换器<br>第九节  推挽有隔离的Dc—DC变换器<br>第十节  半桥有隔离的DC—DC变换器<br>第十一节  全桥有隔离的DC—DC变换器<br>第十二节  有耦合电感的Cuk变换器<br>第十三节  输入、输出零纹波电流的Cuk变换器<br>第十四节  开关型功率放大器<br>第十五节  三态开关变换器<br>第三章  谐振型DC—DC变换器<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串联谐振变换器<br>第三节  并联谐振变换器<br>第四节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br>第五节  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器(ZCS—QRC)<br>第六节  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ZVS—QRC)<br>第七节  零电压开关多谐振变换器(ZVS—MRC)<br>第四章  开关变换器的对偶分析<br>第一节  平面电路的对偶性质<br>第二节  开关变换器的基本对偶关系<br>第三节  有隔离的开关变换器的对偶<br>第四节  双向变换器和双向功率流DC—Dc变换器<br>第五节  PWM变换器小信号等效电路的对偶<br>第五章  磁元件及集成磁件<br>第一节  磁路的基本定律<br>第二节  电感器和变压器的磁路模型<br>第三节  有耦合电感的开关变换器的磁路、电路分析<br>第四节  有集成磁件的开关变换器的磁路、电路分析<br>第五节  集成磁件的基本综合方法<br>第六节  电感器和变压器的设计方法<br>第六章  DC—DC变换器的动态小信号分析<br>第一节  动态分析方法概述<br>第二节  CCM时PWM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br>第三节  DcM时PWM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br>第四节  等效受控源电路模型<br>第五节  三端开关器件模型<br>第六节  准谐振变换器的低频小信号模型<br>第七节  三态开关变换器的低频小信号分析<br>第七章  开关型功率变换器的控制<br>第一节  电压型控制<br>第二节  电流型控制<br>第三节  电荷控制<br>第四节  单周控制<br>第五节  前馈控制<br>第六节  PFC变换器及其控制<br>第七节  数字控制<br>第八节  控制回路中的隔离<br>第八章  开关稳压电源的瞬态小信号分析与综合<br>第一节  开关稳压电源(SAVR)的原理与组成<br>第二节  SAVR系统的瞬态分析<br>第三节  SAVR系统的频域建模分析<br>第四节  输入滤波器对SAVR系统稳定性的影响<br>第五节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SAVR系统<br>第六节  SAVR系统的综合<br>第七节  SAVR补偿网络参数优化设计<br>第九章  开关稳压电源的大信号分析<br>第一节  SAVR的大信号分析方法<br>第二节  解析法<br>第三节  相平面法<br>第四节  开关变换器的大信号等效电路统一模型<br>第十章  开关稳压电源的数字仿真<br>第一节  功率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br>第二节  0RCAD/PSFICE及其应用<br>第三节  基于离散时域法的SAVR仿真<br>第四节  基于MATLAB/Simulink的SAVR仿真<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