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力系统谐振接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380384
  • 作      者:
    要焕年,曹梅月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电力系统谐振接地(第2版)》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具有实用与参考价值,可供电力系统中从事设计、运行、安装、检修、试验、制造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继电保护选择性难题的解决和自动消弧线圈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优化谐振接地系统的运行绩效;同时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最高电弧接地过电压与低电阻接地系统持平;近来,优化谐振接地方式在西方国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等等。这些说明谐振接地方式已经并正在成为中压电网和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方向。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电力系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的不同接地方式进行了概要的讨论,重点对其中的谐振接地方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述。
  本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具有实用与参考价值,可供电力系统中从事设计、运行、安装、检修、试验、制造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论
  第一节 导言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及接地装置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人们防止系统事故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因而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结合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使系统具有更优的技术经济指标,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
  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面广,在处理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认真集思广益,与时俱进,全面考量,做到心中有数。
  中性点接地方式与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关系密切。研究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频发的单相接地故障,并将其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绩效,使效益投资比更高,运行维护费用更低。
  理论分析和长期运行经验表明,遵循电压、电流互换特性这一基本理念,处理不同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均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对于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电力系统而言,主要矛盾是限制工频电压升高和内部过电压,以降低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对于中压电力系统来说,则主要是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危害性问题。
  当代科学进步很快,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明显变化的负荷特性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中压电力系统与广大用户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高压、大容量发电机的事故后果极严重,随着接地继电保护技术难题的攻克,为这些迫切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也为推广谐振接地方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展开
目录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论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中性点接地方式发展简史
第三节 一个概念和几个术语
一、零序阻抗
二、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绝缘
三、中性点有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
四、中性点全接地和中性点非常有效接地
五、中性点谐振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六、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第四节 接地方式的划分及电压、电流的互换特性
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划分
二、非故障相工频电压和单相接地故障电流
三、电压与电流的互换特性
第五节 接地程度系数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关系
第六节 典型接地方式系统的基本运行特性
一、中性点有效接地和全接地系统
1.有效接地系统
2.全接地(非常有效接地)系统
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谐振接地系统
三、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
四、几个有关的技术问题
第七节 发电机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一、从接地方式的发展历程看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必要性
二、5~15A的高电阻接地方式对大型发电机已不适用
三、引进技术必须考虑其先进性
第八节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
一、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类
1.中性点非常有效接地方式
2.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类
1.大电流接地方式
2.小电流接地方式
三、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1.TN型低压系统
2.TT型低压系统
3.IT型低压系统
第九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谐振接地原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减小接地故障电流
一、补偿电网的等值接线图
二、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电流相量图
三、电流谐振等值回路
四、失谐度、合谐度与阻尼率
1.失谐度(V)
2.合谐度(K)
3.阻尼率(d)
五、不同补偿状态下的残流特性
第三节 降低故障相恢复电压的初速度
一、补偿电网电压恢复过程及相量图
二、故障相恢复电压的表达式
三、故障相恢复电压的初速度
四、故障相电压的恢复时间
第四节 接地电流电弧的熄灭
一、交流电流电弧的熄灭
1.有功电流的熄弧
2.电感电流的熄弧
3.电容电流的熄弧
二、残余电流电弧的熄灭
第五节 正常运行情况下的位移度
一、中性点残余电压
二、不对称电压和不对称度
1.不对称电压(U00)
2.用百分值表示的不对称度(U00)
3.用标幺值表示的不对称度(u00)
三、电压谐振等值回路
1.位移电压(U0)
2.位移度(U0)
四、正常运行情况下的位移度允许值
第六节 断线故障状态下的位移度
一、断线故障状态下位移度的分析
1.断线后电容电流的变化
2.断线后的合谐度与失谐度
3.断线后位移度的计算
二、过补偿断线后的中性点位移圆
1.单相断线后的位移度
2.两相断线后的位移度
3.单相和两相断线后的位移圆
三、欠补偿断线后的中性点位移圆
四、不同补偿状态下断线位移度的比较
1.过补偿状态下断线
2.欠补偿状态下断线
第七节 其他补偿装置的熄弧原理
一、消弧变压器
二、接地故障三相补偿装置
第八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相接地时的暂态过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单相接地暂态过程
一、等值回路
二、暂态电容电流
三、暂态电感电流
四、暂态接地电流
第三节 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
一、理论分析
1.彼得生理论
2.彼得和斯列宾理论
3.别列柯夫理论
二、国内外实测结果
1.国內实测结果
2.国外实测结果
三、实践经验
1.绝缘弱点容易扩大事故
2.高概率过电压危险性较大
第四节 电弧接地过电压的消除与限制措施
一、谐振接地方式
1.高次谐波电流与电弧接地过电压
2.电弧接地暂态过程中的补偿电流
3.单相接地故障发展的一般过程
4.间歇电弧接地阶段过电压和振荡电流的危害性
5.不接地与谐振接地系统的过电压倍数与概率
6.理论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二、电阻接地方式
1.快速准确选线与断开单相接地故障线路
2.苏联的过电压保护导则与俄罗斯的新导则
3.工矿企业內部电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4.线路升压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定
5.城市电网同级电压中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6.技术经济比较与“一刀切问题
三、消弧接地开关装置
1.基本工作原理
2.实施方案
3.理论分析结果
4.110kV系统的运行经验
第五节 消除绝缘缺陷与防止电弧接地过电压
一、消除绝缘缺陷的途径
1.电气设备维修制度的选择
2.积极推行状态维修制度
二、定期维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1.定期维修制度的由来
2.定期维修制度的缺点
三、状态维修制度的优点
1.防患于未然
2.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消除绝缘缺陷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1.优选监测仪器设备
2.适当提高泄漏比距
3.重视电缆绝缘老化问题
4.适当分网(区)运行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影响熄弧的因素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故障点的过渡电阻
一、对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影响
1.位移电压分量
2.位移电压分量
3.位移度
二、对残流的影响
三、对故障相恢复电压的影响
第三节 高次谐波电流分量
第四节 有功电流分量
一、泄漏电流
二、零序回路的有功损耗
三、电晕损耗
四、消弧线圈的有功损耗
第五节 残流的无功分量
第六节 消弧线圈的伏安特性
第七节 系统频率和电压的波动
第八节 电容电流的自然变化
一、线路的几何尺寸
二、介电系数的变动
三、电容电流变化的实测结果
第九节 风力的影响
第十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压电网谐振接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供电可靠性
第三节 设备安全
第四节 人身安全
一、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二、电弧烧伤
三、伤亡概率
第五节 继电保护选择性
一、历史回顾
1.增大故障点的有功电流
2.增大故障点的无功电流
3.利用单相短路电流
4.利用功率方向继电器
5.暂态电流首半波保护
6.5次谐波电流接地保护
二、微机接地保护
三、国内外运行经验
第六节 通信干扰与电磁兼容
一、通信干扰的原因及危害
二、谐振接地限制干扰的效果
1.音频干扰
2.工频干扰
3.接触干扰
4.地电位升高
5.纵向电动势
6.零序(不对称)电流干扰
三、高压电网产生的干扰及对策
第七节 绝缘水平
一、关于与国际接轨问题
二、关于降低绝缘水平问题
三、关于污闪问题
第八节 电缆网络
一、电缆网络的电容电流
二、电缆网络的接地故障
三、不宜降低电缆的绝缘水平
1.IEC对电缆额定电压的规定
2.GB对电缆额定电压的规定
3.综合经济指标
第九节 不同接地方式下中压电网的运行特性
一、一个常见的对照表
二、中压电网的内部过电压
1.中性点不接地电网
2.中性点谐振接地电网
三、对表5-4的商榷
四、发展前景
第十节 中压电网接地方式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影响
一、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1.TN型低压配电系统
2.TT型低压配电系统
3.IT型低压配电系统
二、中压电网不同接地方式对低压系统安全的影响
1.小电流接地方式情况下安全
2.大电流接地方式情况下危险
……
第六章 高压电力系统谐振接地问题
第七章 发电机中性点谐振接地
第八章 谐振接地方式的优化
第九章 谐振接地方式实施技术
第十章 谐振接地系统的参数测量与计算
第十一章 消弧线圈的异常动作及损坏原因分析
第十二章 谐振接地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及防止措施
第十三章 谐振原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其他应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