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失效分析的发展过程
失效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涉及整个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石化、航天航空等领域。它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失效分析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失效的原因,以避免同类事故的出现而进行的。
失效分析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由于当时制造出的宝剑很容易发生脆断,为了制造出不易脆断的宝剑,提出了失效分析。这一问题的提出,反过来也推动了金属学的发展。
到20世纪初期,火车的出现推动了失效分析的发展。由于当时火车的车轴容易发生低应力断裂事故,为解决这个问题,众多研究人员对疲劳断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疲劳极限的概念。再后来,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火箭、导弹等航天技术出现后,频繁出现断裂事故,从这一方面也推动了断裂力学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失效分析的发展。
到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的出现及应用,给失效分析提供了先进的分析手段,使失效分析逐步成熟起来。
在最近的几十年,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如材料科学、断裂力学、工程力学、断口金相学、摩擦学、腐蚀学、无损探伤和科技手段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这使失效分析有了良好的科学基础,能真正找到失效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现今失效分析已成为各个行业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我国的失效分析技术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才开始走上正轨的。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我国的主要行业虽也有很多失效事故,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当时我国的主要精力还忙于“有”与“无”的问题,根本顾不上失效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虽然在航天业已注意到失效的问题,但十年动乱,破坏了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直到70年代,许多部门才不得不进行失效分析工作,直到80年代我国成立了材料学会时才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讨论失效分析技术。据有关人员统计,当时的会议提出了311篇论文,其中有300篇是关于失效分析的。从此,我国的失效分析工作走上正轨。
(三)失效分析的特点
失效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它涉及的领域很多,如电力、机械、农机业、航空、航天、制造等。它涉及的技术有材料科学、断裂力学、工程力学、断口金相学、摩擦学、腐蚀学、无损探伤等。因此,失效分析的特点就要求失效分析技术人员的知识面要广,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而且往往一个失效分析并不能由一个人完成,要由多专业多学科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例如:锅炉小管爆管问题,技术分析人员应懂得材料学、断口金相学、腐蚀学等。此外还应懂得与运行有关的知识,如锅炉燃烧问题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