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给水处理构筑物与工艺系统设计计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61850
  • 作      者:
    张玉先,邓慧萍,张硕等编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给水处理构筑物与工艺系统设计计算》包括给水工程勘察设计、混凝、沉淀、气浮、澄清、过滤、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消毒、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和水厂设计等内容。书中按照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详细地论述了各种类型处理构筑物的原理、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算例和工程案例,配以工程设计图。根据给水处理工艺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水处理构筑物外,书中还论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如均质滤料滤池、翻板滤池等。针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现代给水处理构筑物与工艺系统设计计算》论述了生物氧化处理构筑物、化学预氧化工艺以及活性炭滤池的设计计算,并列举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实例。
  《现代给水处理构筑物与工艺系统设计计算》可作为高等院校给排水专业学生学习给水工程理论和毕业设计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给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人员阅读使用,还可作为给排水工程师参加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复习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给水工程是把江河、湖泊、水库地表水源水或地下水取出,再经处理或加工成为符合生活饮用水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水质特点,确定需要采用的处理方法,有的只需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要求,有的则要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就目前常用的处理构筑物而言,主要是去除浊度,同时也间接去除一些附着在粒子上的菌类、有机物和色度。
  给水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给水处理构筑物可能是一座或多座,组成给水处理厂(站)。其建设是形成新的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也称为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从决策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就是建设的程序。
  一项给水工程、一座水厂或一座大型给水处理构筑物,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入运行,一般经过立项、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几个阶段,常常涉及城市规划、水质标准、水源选择、供电、征地、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按照科学管理方法分出先后次序,可避免盲目建设和拖长工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减少事故,降低造价。给水处理构筑物工程设计是该项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其设计程序需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进行。根据工程量大小、建设投资、建设的重要性,在工程设计前通常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由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组织编写项目建议书。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继而开展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1.2预可行性研究
  一座大型给水处理构筑物或自来水厂在编制项目建议书之前,先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有些工程可仅进行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建设项目的必要性、所采用的技术标准,计算建设规模,构思准备选用的工艺方案,进行工程投资估算及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常由总说明、投资估算和简单设计图纸组成,应满足编制项目建议书要求。各章节基本内容如下。
  ①概述。包括工程项目背景和研究工作过程,编制依据,编制资料,编制原则,采用的规范和标准,研究结论。
  ②概况。包括工程区域概况及自然条件,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程建设必要性等。
  ③方案论证。对城市用水量预测后,说明建设规模及目标、分期建设规模、水质水压要求。
  提出工程系统方案,简单说明处理厂(站)位置、工艺选择、配水系统等。
  ④工程方案内容。包括水、电、土建、仪表、设备的设计与选择。
展开
目录
1 给水工程勘察设计
1.1 给水工程设计程序
1.2 预可行性研究
1.3 可行性研究
1.4 初步设计
1.5 施工图设计
1.6 工程勘察

2 混凝
2.1 混凝剂
2.1.1 混凝剂选用
2.1.2 混凝剂投加
2.1.3 加药间设计
2.2 混合
2.2.1 水泵混合
2.2.2 管式混合
2.2.3 机械搅拌混合
2.2.4 水力混合池
2.3 絮凝
2.3.1 絮凝原理
2.3.2 隔板絮凝池
2.3.3 折板絮凝池
2.3.4 机械搅拌絮凝池
2.3.5 网格栅条絮凝池
2.3.6 不同形式絮凝池组合

3 沉淀、气浮
3.1 沉淀
3.1.1 沉淀分类
3.1.2 天然悬浮颗粒在静水中自由沉淀
3.1.3 絮凝颗粒在静水中自由沉淀
3.2 平流式沉淀池
3.2.1 常用沉淀池的特点
3.2.2 平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
3.2.3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和适用条件
3.2.4 设计要点
3.2.5 国内部分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参数
3.2.6 设计计算
3.2.7 沉淀池集水系统
3.3 斜管(板)沉淀池
3.3.1 斜板、斜管沉淀池沉淀原理
3.3.2 斜管沉淀池基本形式
3.3.3 斜管(板)沉淀池适用条件和设计要求
3.4 其他沉淀池
3.4.1 辐流式沉淀池
3.4.2 高密度沉淀池
3.4.3 预沉池
3.4.4 沉砂池
3.5 气浮
3.5.1 气浮分离原理和气浮池类型
3.5.2 溶解空气气浮设备
3.5.3 气浮池设计计算

4 澄清
4.1 澄清池澄清原理
4.1.1 澄清原理
4.1.2 澄清池分类
4.2 机械搅拌澄清池
4.2.1 工艺特点
4.2.2 设计要点
4.2.3 设计计算
4.3 水力循环澄清池
4.3.1 工艺特点
4.3.2 设计要点
4.3.3 设计计算
4.4 脉冲澄清池
4.4.1 工艺特点
4.4.2 设计要求

5 过滤
5.1 滤池类型及特点
5.1.1 滤池类型
5.1.2 滤池特点和适用条件
5.2 滤池构造及工艺流程
5.2.1 构造与工艺流程
5.2.2 滤料和承托层
5.2.3 滤池冲洗
5.2.4 滤池的配水配气系统
5.3 普通快滤池
5.3.1 构造与工艺特点
5.3.2 设计要点
5.3.3 设计计算
5.4 双阀滤池
5.4.1 构造与工艺流程
5.4.2 设计要点
5.4.3 虹吸管设计计算
5.5 虹吸滤池
5.5.1 构造与工艺流程
5.5.2 设计要点
5.5.3 计算例题
5.6 重力式无阀滤池
5.6.1 构造和工艺流程
5.6.2 设计计算
5.6.3 计算实例
5.7 压力式无阀滤池
5.7.1 构造与工艺流程
5.7.2 设计要点
5.8 均质滤料滤池
5.8.1 构造与工艺特点
5.8.2 设计要点
5.8.3 计算实例
5.9 移动罩滤池
5.9.1 构造与工艺流程
5.9.2 移动罩滤池工艺特点
5.9.3 设计要点
5.10 压力滤池
5.10.1 构造与工艺流程
5.10.2 设计要点
5.11 翻板阀滤池
5.11.1 翻板阀滤池构造
5.11.2 翻板阀滤池的运行
5.11.3 翻板阀滤池的主要特点
5.11.4 翻板阀滤池设计要点

6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6.1 微污染水源水
6.1.1 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
6.1.2 微污染水源的基本处理方法
6.2 生物氧化
6.2.1 生物氧化构筑物
6.2.2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要点
6.2.3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计算
6.3 预加氯氧化
6.3.1 氯的物理化学性质
6.3.2 氯氧化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6.3.3 预加氯氧化加氯量确定
6.4 二氧化氯氧化
6.4.1 二氧化氯物理化学性质
6.4.2 二氧化氯在受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6.4.3 二氧化氯的制备
6.5 高锰酸钾氧化
6.5.1 高锰酸钾性质
6.5.2 高锰酸钾氧化在受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6.6 臭氧氧化
6.6.1 臭氧物理化学性质
6.6.2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6.6.3 臭氧的制备
6.6.4 臭氧接触氧化池设计和尾气处理
6.6.5 臭氧氧化系统设计
6.6.6 臭氧氧化应注意的问题
6.7 活性炭吸附
6.7.1 活性炭性能
6.7.2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6.7.3 活性炭吸附滤池
6.8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实例

7 消毒
7.1 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7.2 氯消毒
7.2.1 氯消毒原理
7.2.2 加氯量
7.2.3 加氯设备
7.2.4 安全用氯对策
7.2.5 加氯间设计要求
7.3 漂白粉消毒
7.4 氯胺消毒
7.5 次氯酸钠消毒
7.6 二氧化氯消毒
7.6.1 二氧化氯消毒说明
7.6.2 二氧化氯消毒设计注意事项
7.7 臭氧消毒
7.8 紫外线消毒
7.8.1 紫外线消毒原理
7.8.2 紫外线消毒系统

8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和水厂设计
8.1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
8.1.1 给水预处理工艺系统
8.1.2 常规处理工艺系统
8.1.3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系统
8.1.4 排泥水处理处置工艺系统
8.2 给水处理构筑物选择
8.2.1 不同水源水质处理构筑物选择
8.2.2 不同规模处理构筑物选择
8.3 水厂设计
8.3.1 水厂平面设计
8.3.2 水厂高程设计
8.3.3 水厂管线设计
8.4 水厂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
8.4.1 生产过程检测的内容
8.4.2 水厂分级调度控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