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1190
  • 作      者:
    刘吉平,郝向阳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因具有任何传统材料无法媲美的奇异特性和非凡功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全面系统地介绍聚合物基材料纳米改性机理及改性加工技术。全书共十章,主要论述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基本概念、改性机理,纳米改性聚烯烃,纳米改性聚酯,纳米改性聚酰胺,纳米改性聚醚醚酮,纳米改性橡胶,纳米自组装材料,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应用及其未来等,每章末都附有参考文献。<br>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及企业家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br>    1.1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基本概念<br>    充满生机的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和推动力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净化生存环境是这场革命的核心。纳米技术在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它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国家安全、环境与健康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2000年3月,美国政府推出的《促进纳米技术繁荣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启动纳米技术促进计划,关系到美国在21世纪的竞争实力。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当今世界强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在富有挑战性的21世纪前20年,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为我国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跃为世界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从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高度看,发展纳米技术产业,全方位向高技术和传统产业渗透和注入纳米技术是刻不容缓的,这是关系到我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中,能否处于有利地位的关键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十五”、“十一五”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项剧增,现阶段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纳米技术产业的极好时期。纳米技术的切入,将为产业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并在若千年内将有可能对国民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
目录
序<br>前言<br>第一章 绪论<br>1.1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基本概念<br>1.1.1 基本概念<br>1.1.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br>1.2 纳米微粒的效应<br>1.2.1 表面效应<br>1.2.2 体积效应<br>1.2.3 量子尺寸效应<br>1.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br>1.2.5 光学性质<br>1.2.6 电磁性质<br>1.2.7 化学和催化性能<br>1.2.8 Hall-Petch(H-P)关系<br>1.2.9 热性质<br>1.3 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br>1.3.1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br>1.3.2 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br>1.4 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未来<br>1.4.1 纳米改性复合材料<br>1.4.2 聚合物和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br>1.4.3 前景<br>参考文献<br><br>第二章 聚合物基材料纳米改性机理<br>2.1 聚合物基材料纳米改性模型<br>2.1.1 聚合物基材料纳米改性模型的建立<br>2.1.2 基本模型的导入<br>2.1.3 广义变分原理<br>2.2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结构设计与计算<br>2.2.1 聚合物基材料纳米改性后的屈服条件<br>2.2.2 常用有形的屈服条件<br>2.2.3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本构<br>2.2.4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黏弹性本构关系<br>2.3 无机纳米粒子共混改性机理<br>2.3.1 纳米粒子的分散方法<br>2.3.2 纳米粒子的分散机理<br>2.3.3 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增韧机理<br>2.4 分子复合改性<br>2.4.1 分子复合材料的组成与分类<br>2.4.2 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型与加工<br>2.4.3 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新方法<br>2.4.4 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br>2.4.5 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br>2.5 分子插层复合<br>参考文献<br><br>第三章 纳米改性聚烯烃<br>3.1 纳米改性聚乙烯<br>3.1.1 纳米改性HDPE<br>3.1.2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LDPE<br>3.1.3 纳米改性UHMWPE<br>3.2 纳米改性聚丙烯<br>3.2.1 层状硅酸盐改性PP<br>3.2.2 无机刚性纳米粒子改性PP<br>3.2.3 纳米SiO2改性聚丙烯<br>3.2.4 纳米TiO2改性聚丙烯<br>3.3 纳米改性聚苯乙烯<br>3.3.1 纳米MMT改性聚苯乙烯<br>3.3.2 纳米级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br>3.3.3 纳米Al2O3改性聚苯乙烯<br>3.4 纳米改性聚氯乙烯<br>3.4.1 氯乙烯-无机纳米材料的原位聚合<br>3.4.2 纳米CaCO3改性聚氯乙烯<br>3.4.3 纳米炭黑(CB)改性硬质聚氯乙烯(RPVC)<br>3.4.4 纳米复合PVC的产业化问题<br>3.5 碳纳米管改性ABS<br>3.5.1 碳纳米管改性ABS的制备<br>3.5.2 碳纳米管改性ABS引起的性能变化<br>3.6 纳米改性PTFE及其他聚合物摩擦材料<br>3.6.1 纳米改性聚四氟乙烯<br>3.6.2 纳米改性其他耐磨复合材料<br>3.6.3 纳米改性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br>参考文献<br><br>第四章 纳米改性聚酯<br>4.1 纳米改性PET<br>4.1.1 纳米蒙脱土共混改性PET<br>4.1.2 纳米SiO2改性PET<br>4.1.3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PET<br>4.1.4 纳米氧化锌改性PET<br>4.1.5 纳米导电颗粒(ATO)改性PET<br>4.2 纳米改性PBT<br>4.2.1 纳米蒙脱土改性PBT<br>4.2.2 其他纳米材料改性PBT<br>4.3 纳米改性不饱和聚酯<br>4.3.1 纳米Ti02改性UP<br>4.3.2 纳米Si02改性UP<br>4.3.3 纳米碳酸钙改性UP<br>4.4 纳米改性聚氨酯<br>4.4.1 纳米改性聚氨酯的方法<br>4.4.2 纳米SiO2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br>4.4.3 纳米碳酸钙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br>4.4.4 纳米蒙脱土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br>4.4.5 纳米累托石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br>4.4.6 其他纳米材料改性聚氨酯<br>4.5 纳米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r>4.5.1 纳米改性PMMA材料的制备方法<br>4.5.2 纳米改性PMMA材料类型及性能<br>4.5.3 纳米石墨改性PMMA制备导电复合材料<br>4.6 纳米改性环氧树脂<br>4.6.1 纳米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br>4.6.2 纳米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机理<br>4.6.3 纳米蒙脱土(MMT)改性环氧树脂(EP)<br>4.6.4 纳米TiO2改性环氧树脂<br>4.6.5 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br>4.7 纳米改性酚醛树脂<br>4.7.1 有机化纳米蒙脱土改性酚醛树脂<br>4.7.2 纳米SiO2改性酚醛树脂<br>4.7.3 纳米炭黑改性酚醛树脂<br>4.7.4 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br>4.7.5 纳米亚/微米矿物改性酚醛树脂<br>4.7.6 纳米粒子改性硼酚醛树脂<br>4.7.7 纳米粉体在酚醛树脂中的分散效果及性能<br>参考文献<br><br>第五章 纳米改性聚酰胺<br>5.1 层状硅酸盐改性尼龙<br>5.1.1 聚酰胺的插层复合改性原理<br>5.1.2 纳米改性聚酰胺复合材料的性能<br>5.1.3 纳米改性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应用<br>5.1.4 聚酰胺系纳米复合材料开发的工业动向<br>5.2 纳米改性PA6<br>5.2.1 纳米蒙脱土插层改性PA6<br>5.2.2 碳纳米管改性PA6<br>5.2.3 纳米石墨改性PA6<br>5.3 纳米共混改性PA66<br>5.3.1 纳米蒙脱土共混改性PA66<br>5.3.2 纳米蒙脱土插层改性PA66的拓展研究<br>5.4 纳米改性聚酰亚胺<br>5.5 纳米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r>参考文献<br><br>第六章 纳米改性聚醚醚酮<br>6.1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聚醚醚酮(PEEK)<br>6.1.1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EEK自润滑材料<br>6.1.2 摩擦性能特征<br>6.1.3 改善其他性能的特征<br>6.2 纳米Sic陶瓷粒子改性PEEK<br>6.3 纳米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br>6.3.1 纳米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的制备<br>6.3.2 纳米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的特征<br>6.4 多壁碳纳米管接枝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制备复合膜<br>6.4.1 多壁碳纳米管接枝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的制备<br>6.4.2 多壁碳纳米管接枝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的性能<br>参考文献<br><br>第七章 纳米改性橡胶<br>7.1 无机纳米材料改性SBR<br>7.1.1 纳米改性SBR配方设计<br>7.1.2 纳米粒子改性SBR的疲劳性能<br>7.1.3 纳米粒子改性SBR的耐磨性<br>7.1.4 纳米白炭黑对NBR胶料的影响<br>7.2 纳米碳酸钙改性丁腈橡胶<br>7.3 纳米氧化锌改性橡胶<br>7.3.1 纳米氧化锌改性橡胶的制备<br>7.3.2 纳米氧化锌改性橡胶的性能<br>7.3.3 成品试验<br>7.4 碳纳米管改性三元乙丙橡胶<br>7.4.1 碳纳米管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制备<br>7.4.2 碳纳米管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力学性能<br>7.5 纳米黏土改性羧基丁腈橡胶<br>7.5.1 纳米黏土改性羧基丁腈微观相态结构和力学性能<br>7.5.2 纳米黏土改性羧基丁腈中的分散及其他性能<br>7.6 纳米SiO2改性橡胶<br>7.7 纳米粉体改性有机硅橡胶<br>7.8 纳米黏土改性SBR复合材料所引起的气密性特征<br>7.9 纳米改性EVA<br>7.9.1 纳米水镁石纤维改性EVA<br>7.9.2 纳米水滑石改性EVA<br>7.9.3 纳米SiO2.Al2O3改性EVA<br>参考文献<br><br>第八章 纳米自组装材料<br>8.1 自组装生物材料<br>8.1.1 自组装技术<br>8.1.2 自组装生物材料<br>8.2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功能复合材料<br>8.2.1 形成与结构<br>8.2.2 有机光电纳米材料<br>8.2.3 纳米刻蚀模板<br>8,3纳米多孔硅<br>8.4 光子晶体<br>参考文献<br><br>第九章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应用<br>9.1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br>9.1.1 农业正在跨进纳米时代<br>9.1.2 包装材料<br>9.1.3 在农膜中的应用<br>9.1.4 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br>9.2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br>9.2.1 美国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br>9.2.2 日本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br>9.3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br>9.3.1 纳米改性隔热保温材料<br>9.3.2 纳米改性玻璃<br>9.3.3 纤维型纳米改性隔热材料<br>9.4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家电中的应用<br>9.4.1 防电磁塑材料<br>9.4.2 纳米改性增强/抗菌<br>9.4.3 磁性塑料<br>9.5 纳米改性材料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br>9.5.1 纳米改性服装面料<br>9.5.2 纳米改性面料<br>9.5.3 纳米改性纤维的市场<br>9.6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br>9.6.1 纳米改性导电聚合物<br>9.6.2 纳米改性PPy复合材料<br>9.6.3 聚合物纳米半导体材料<br>9.6.4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光材料<br>9.6.5 其他聚合物纳米光材料<br>9.6.6 敏感性能<br>9.7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br>9.7.1 纳米改性材料在装甲防护上的应用<br>9.7.2 军需材料上的应用<br>9.7.3 隐身材料<br>9.7.4 耐烧蚀防热材料在喷管材料中的应用<br>9.8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在能源催化中的应用<br>9.8.1 化学电源领域的应用<br>9.8.2 催化<br>9.9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br>9.9.1 诊断<br>9.9.2 治疗<br>9.9.3 人造器官<br>9.9.4 防微生物污染卫生自洁技术<br>9.10 在涂料中的应用<br>9.10.1 纳米ZnO和SiO2改性涂料<br>9.10.2 功能涂料和油墨<br>9.11 其他纳米材料的应用<br>9.11.1 纳米碳纤维<br>9.11.2 碳纳米管改性聚合物材料<br>参考文献<br><br>第十章 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的未来<br>10.1 纳米技术发展概况<br>10.1.1 研究环境<br>10.1.2 纳米技术是学科的交汇点<br>10.1.3 纳米技术研发策略及趋势<br>10.2 世界主要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计划<br>10.3 国外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发展概况<br>10.3.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特点<br>10.3.2 市场状况<br>10.4 国内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br>10.4.1 我国研发的典型纳米塑料<br>10.4.2 结语<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