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密工程发展论:双语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65453
  • 作      者:
    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国际期刊《精密工程》的首任编辑,自1979年创刊到1984年一直担任该职务。在此期刊成为国际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的会刊后,他又担任该期刊的主编多年。
    他于1984年加入威斯康星大学,自1985年4月至1990年,在马里兰州盖瑟堡的美国国家标;隹与技术研究院(前美国国家标准局)的支持下,主要从事精密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后来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工作时,他的研究兴趣逐渐扩展至硬材料的切削、铣削、高速磨削、抛光、光学加工工艺与干涉计量。2001年,他成为康涅狄格州米德菲尔德的Zygo公司研发部门的资深研究科学家和首席计量学家。
    克里斯是国际生产工程院院士和美国精密工程学会认证的工程师。他撰写或合著的文章超过百篇,还独立或共同申请了10项美国专利。
    本书的大部分研究是在1985到1987年间完成的,当时克里斯是克兰菲尔德理工学院的一名校外生,同时兼任史密森纳协会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访问学者。
展开
内容介绍
    《精密工程发展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精密工程进行定义,然后阐述了一系列精密机械和仪器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与工程要素。第二部分则通过对分度机、比较仪、刻线机以及金刚石切削等的演化的论述,来展现精密工程发展史。最后对精密工程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机构和人物作了简单的介绍。《精密工程发展论》可供年轻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考虑很多的相互关联和冲突。首先,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是一种历史趋势,人们会想到它将使运动学设计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果能假定这个演变中的机器设计的起始点是‘拙劣’设计),另外一个因素是机床‘典型’位置的变化。19世纪,大多数机床安装在木地板上,经常是多层‘厂房’。不难想象,新机器的安装、重工件等的移动等等会导致地板相当大的振动,从而造成机器的变形,所以随着对精度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求引进三点支撑。但到20世纪初,又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绝大多数的机器现在已安装到厂房的混凝土地面上,而且是在车间的底楼。只要混凝土固化完全,并保证结构设计合理,产生的变形会远远小于地板振动造成的变形。因此(在精度曲线上,随着精度的增加,时间轴上有一段距离)需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感到地板的振动对精密工程应用范围的重要影响。也就是说,这种振动只会在精密工程应用达到很高程度时,才会有影响。
    其他原因包括各种驱动以及高速钢刀具的引进。在广泛引进电动机前,大部分机床由悬挂的传输带驱动。通过操作使系统紧固,传输带便可提供足够大的升力。当然,可以设计带有夹具的运动学滚珠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使用这一方法的早期机床。
    高速钢刀具的引进导致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期内,限制机床的不再是刀具材料,而是机构设计和机器的振动。减小振幅的方法之一是把机床直接固定在地面上,这样将会提高现有机器的使用潜能。19世纪末期,相对细长的支撑腿变得比较常见,这种结构带来的潜在优势是有限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增加了。20世纪初开始,支撑腿慢慢消失,‘现代’结构露出端倪。
展开
目录
缩略词表/1
引言/1
第一章 为什么要精密/1
历史根源/6
演变概述/7
钟表学——一精密的基础/9
仪器制造商的出现/12
机床和互换性制造/14
朴次茅斯滑轮制造系统/15
步枪制造者/15

第二章 设计思想和技术/19
决定论/19
运动学设计/21
运动学设计的发展/24
三点支撑/28
弹性平均/32
Abbe(对准)原则/33
精密机械中的热效应/35
误差估计/37
展望/37

第三章 精密工程的要素/39
测量基准架/40
精密机械的结构材料/40
空气轴承/44
日益精密的螺杆/45

第四章 圆盘分度机与直线分度机/53
手工分度/53
钟表制造商与圆盘分度的联系/56
Ramsden的三台机器/59
Donkin的直线分度机/66
法国的进展/67
19世纪德国的工作/69
美国的发展/69
Darling,Brown&Sharpe,同一公司里的截然不同的设计/72
美国的历史性突破/76
日内瓦(Geneva)工厂/76
19世纪技术的成熟和20世纪的发展/78

第五章 衍射光栅的制备/79
早期的开拓者/80
一位实践光学家/82
与铸币厂的关联/84
与显微术领域的关联/90
经典时代/96
被遗忘的巨人?/98
核心人物/100
另辟蹊径/102
显微刻线方面的进展/105
芝加哥学派/105
现代光栅技术的诞生/106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进展/106
其他小组/107
展望/107

第六章 比较仪与长度标准/109
Saxton的比较仪/111
Rogers—Bond比较仪/113
SIP的贡献/116
干涉仪取而代之/118

第七章 金刚石刀具和单点金刚石切削/121
早期刀具的发展/121
早期刻线经验/123
金属切割刀具/125
“现代”单点金刚石车削/130
金刚石车削与武器发展史/134
其他分支/138
展望/139

第八章 人物简介/141
JesseRamsden(1735——1800)/141
SIP、Dixi与坐标镗床/143
RobertWillis(1800——1875)/145
Brown&Sharpe早期的历史/146
WilliamA.Rogers(1832——1898)/147
JesephSaxton(1799——1873)/149
JohnESweet(1832——1916)/149
Zeiss、Abbe和Jena/150
JohnBarton/150
BryanDonkin/151
结束语/153
附录编年纪要/1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