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完全竞争、契约与伦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8926
  • 作      者:
    方建国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不完全竞争、契约与伦理学》在分析方法上运用交易费用——契约理论来分析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但并没有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方法上停止不前,而是(1)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把问题进一步引向社会学、法律学和伦理学的范畴;(2)综合交易成本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方法,把本研究导入微观领域;(3)进一步把威廉姆森的“效率分析方法”引向深入,提出评价经济行为的道德标准;(4)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点和方法,提出竞争行为的价值目的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增加和改善每个人的福利和道德水平是一个具体化的标准。总之,目的是探索一种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伦理分析范式。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人类发展规律来说,长期的进化过程是稳定的(当然并不否定短期内的突变),短期内可能是不稳定的。因而,生物进化式的暴力竞争的观念及其在选择过程中的作用需要被重新评价:竞争过程是发现最有效组织的最有效途径吗?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存在如下问题难以解答:(1)为什么很多无效的组织结构都被保存下来,而其他一些更高效的结构却未被选中;(2)市场过程的自然选择观点所采纳的对市场过程的看法,从现代厂商理论的角度来看仍有商榷的余地。竞争不是在经济生活中生存下来的唯一理由,其他理由包括资源的集中、网络等。厂商网络既可能竞争也可能合作,它们有时利益一致,有时相互之间又存在利益冲突。暴力竞争场所这一基本观点与厂商网络中观察到的行为存在矛盾。(3)市场结构是主动塑造竞争过程的力量,还是竞争过程的盲目结果?按照诺思(Douglass North)的制度变迁理论,市场是由历史演化形成的规范和行为组成的社会制度。因而市场结构就成为主动塑造竞争过程的力量,而不是竞争过程的盲目结果。此外,市场还是社会进化的结果,并在司法体系(如财产权等)和认知结构中得以实现。在这里,市场不再被看成是“暴力环境”,而是由社会规范、行为、司法制度和价值观念组成的制度。换言之,市场过程不应被视为外在于规范、常规行为等的“暴力环境”。脱离了市场过程的这一大背景,我们就无法理解市场中所发生的一切。由于对市场过程的理解必须在社会背景下进行,重要的是了解社会规范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制度变革的。现实市场及市场过程的影响结果明显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有很大不同,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排除了社会因素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就如同在这一观念下的竞争理论一样,只把价格看做是竞争的唯一维度,而排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自然选择观念的这个实质之后,我们与过去认为的不同,竞争过程更多的植根于价值观、规范、社会关系和常规化行为中。“仅仅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现代和极端复杂的市场经济,则近于同义反复了。”现代市场经济更崇尚一种通过协商和谈判而形成的契约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竞争。在这一视角下,竞争的伦理和道德观念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就进入到了一个契约伦理和协议道德的范畴。3.1.3 竞争观念形态 生存竞争和合作竞争及其相应的情感——排斥、敌意与仇视,同情、友爱与尊重——都不是从来就有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念形态(后来演化成为具有社会哲学意义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并将随着观念形态的演变而变化。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方法论基础
1.2 分析前提和工具
1.3 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4 主要内容和几点说明

第2章 关于竞争的一般伦理问题
2.1 竞争的概念与行为确定
2.1.1 竞争市场和竞争行为.
2.1.2 竞争的维度
2.2 竞争的一般伦理问题
2.2.1 需求是价值目的吗?
2.2.2 竞争制度是理想的吗?
2.2.3 竞争的效率与平等
2.3 竞争的内在价值是什么?
2.3.1 竞争等于快乐吗?
2.3.2 竞争的动机是“善”吗?
2.3.3 竞争的价值目的是什么?

第3章 竞争演化与契约约束
3.1 竞争演化
3.1.1 生存竞争
3.1.2 合作竞争
3.1.3 竞争观念形态
3.2 不完全竞争与契约安排
3.2.1 不完全竞争、道德风险和契约约束
3.2.2 不完全竞争、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
3.2.3 契约安排与权利分配
3.2.4 契约实质和目的
3.3 社会合作和契约约束
3.3.1社会合作
3.3.2交换与契约
3.4社会契约和契约社会
3.4.1 社会契约论及其基本原则
3.4.2 契约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4章 动机、行为与伦理学
4.1 动机、目的与行为
4.1.1 利己心与行为特征
4.1.2 偏好与行为特征
4.1.3 需求与伦理学
4.2 心理、伦理观念与经济学
4.2.1 心理学与伦理学
4.2.2 伦理观念与经济学
4.3 契约人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特征
4.3.1 契约人
4.3.2 契约人动机、道德

第5章 经济伦理学:范式问题
5.1 经济学与伦理学
5.1.1 阿马蒂亚·森的伦理相关方法
5.1.2 艾伦·布坎南和詹姆斯·布坎南的“交叉渗透”说
5.1.3 乔治·j·施蒂格勒和彼得·科斯洛夫斯基的观点
5.2 经济伦理学产生的客观条件
5.2.1 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
5.2.2 不完全竞争
5.2.3 稀少性
5.2.4 交易
5.3 伦理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历史与演化的视角
5.3.1 一个传统分析方法
5.3.2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发展为一个有效工具
5.4 经济伦理学的范式问题
5.4.1 对现有经济伦理学的反思
5.4.2 建立一个经济伦理分析框架的必要条件
5.5 经济伦理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6章 经济伦理学:范式探索
6.1 面向实践的经济伦理学
6.1.1 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学价值核心是“和谐”
6.1.2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点在哪里?
6.2 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交易与契约
6.2.1 交易
6.2.2 契约
6.3 作为市场道德基础的契约伦理
6.3.1 契约是节约交易费用的机制
6.3.2 契约是竞争的机制
6.3.3 协议道德
6.4 传统竞争模型的伦理修正
6.4.1 伦理竞争力——从韦伯说起
6.4.2 对完全竞争模型的修正
6.4.3 企业竞争模型的伦理修正

第7章 自由与约束
7.1 不同类型市场中的竞争行为
7.1.1 完全竞争市场
7.1.2 不完全竞争市场
7.2 经济竞争的判断标准
7.2.1 经济自由与放任
7.2.2 判断标准
7.3 支持竞争的论据
7.3.1 支持竞争的效率论据
7.3.2 支持竞争的伦理论据
7.4 反对竞争的论据
7.4.1 反对竞争的效率论据
7.4.2 反对竞争的伦理论据
7.5 小结

第8章 效率与平等
8.1 罗尔斯的正义论
8.1.1 罗尔斯的平等优先原则
8.1.2 质疑罗尔斯差别原则
8.2 “效率一平等”分析框架
8.2.1 公共政策的目标
8.2.2 “效率一平等”数理分析
8.2.3 “效率一平等”的标准
8.2.4 平等·效率·发展
8.3 契约伦理:效率与公平兼顾
8.3.1 阿瑟·奥肯的“兼顾”论
8.3.2 缔约·竞争·伦理
8.4 我国市场经济的策略、政策
8.4.1 宏观策略
8.4.2 政策制定

第9章 垄断与合谋
9.1 垄断市场与垄断权力
9.1.1 垄断市场
9.1.2 垄断的福利损失
9.1.3 对垄断权力的分析
9.2 反垄断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9.2.1 行政垄断
9.2.2 我国垄断行业中的民营企业生存状况
9.2.3 反垄断的社会学、伦理学
9.2.4 反垄断的法律
9.3 经济协约中的合谋
9.3.1 利润目的的合谋
9.3.2 非利润目的的合谋
9.3.3 福利损失估算

第10章 兼并与一体化
10.1 交易费用——企业理论
10.2 福利权衡模型的道德缺陷
10.2.1 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10.2.2 福利权衡模型的道德底线
10.3 资产专用性与契约伦理问题
10.3.1 资产专用性与道德风险
10.3.2 资产专用性与信任问题
10.4 基本的权衡模型修正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