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发展规律来说,长期的进化过程是稳定的(当然并不否定短期内的突变),短期内可能是不稳定的。因而,生物进化式的暴力竞争的观念及其在选择过程中的作用需要被重新评价:竞争过程是发现最有效组织的最有效途径吗?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存在如下问题难以解答:(1)为什么很多无效的组织结构都被保存下来,而其他一些更高效的结构却未被选中;(2)市场过程的自然选择观点所采纳的对市场过程的看法,从现代厂商理论的角度来看仍有商榷的余地。竞争不是在经济生活中生存下来的唯一理由,其他理由包括资源的集中、网络等。厂商网络既可能竞争也可能合作,它们有时利益一致,有时相互之间又存在利益冲突。暴力竞争场所这一基本观点与厂商网络中观察到的行为存在矛盾。(3)市场结构是主动塑造竞争过程的力量,还是竞争过程的盲目结果?按照诺思(Douglass North)的制度变迁理论,市场是由历史演化形成的规范和行为组成的社会制度。因而市场结构就成为主动塑造竞争过程的力量,而不是竞争过程的盲目结果。此外,市场还是社会进化的结果,并在司法体系(如财产权等)和认知结构中得以实现。在这里,市场不再被看成是“暴力环境”,而是由社会规范、行为、司法制度和价值观念组成的制度。换言之,市场过程不应被视为外在于规范、常规行为等的“暴力环境”。脱离了市场过程的这一大背景,我们就无法理解市场中所发生的一切。由于对市场过程的理解必须在社会背景下进行,重要的是了解社会规范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制度变革的。现实市场及市场过程的影响结果明显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有很大不同,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过程排除了社会因素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就如同在这一观念下的竞争理论一样,只把价格看做是竞争的唯一维度,而排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自然选择观念的这个实质之后,我们与过去认为的不同,竞争过程更多的植根于价值观、规范、社会关系和常规化行为中。“仅仅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现代和极端复杂的市场经济,则近于同义反复了。”现代市场经济更崇尚一种通过协商和谈判而形成的契约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竞争。在这一视角下,竞争的伦理和道德观念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就进入到了一个契约伦理和协议道德的范畴。3.1.3 竞争观念形态 生存竞争和合作竞争及其相应的情感——排斥、敌意与仇视,同情、友爱与尊重——都不是从来就有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念形态(后来演化成为具有社会哲学意义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并将随着观念形态的演变而变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