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法论丛.2012年第2卷(第30卷).Vol.3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35000
  • 作      者:
    赵秉志主编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刑法论丛(2012年第2卷·总第30卷)》秉承本论丛业已形成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等刑法学科诸多领域。
    本卷特设了“犯罪构成论系统专栏”,收录了3篇相关文章,其中山中敬一的“刑法中犯罪论的现代意义”一文从犯罪论体系的角度阐述了刑法机能、罪刑法定主义、违法论和有责论等方面的诸多重要问题。金日秀的“关于犯罪论体系的方法论考察”一文探讨了犯罪论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其中的方法论共通性问题。彭文华的“犯罪构成的文化属性”一文则探讨了犯罪构成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特性以及全球化时代中国犯罪构成本土化途径。这些探讨进一步深化了犯罪构成论体系的相关问题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依靠庞杂的理论学说支撑起阶层性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大厦的同时,德、日犯罪论体系也也陷入了重重迷宫之中,致使理论学说在一些重要理论或者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很难想象司法人员会在这种理论迷宫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多数理论学说最终恐怕难免沦为“鸡肋”的命运。2006年在深圳召开的犯罪论体系研讨会上,陈忠林教授就指H{,“陈兴良老师主张要学习德日刑法学,但是在德国有99%的法官是不会用犯罪构成的理论的,实践中既然不用这个理论,那这个理论其实就是我们学者自娱自乐的一个理论。它在实践中不能解决问题,当然这个理论也不可能解决问题。”①看来,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德、日犯罪论体系使用率之低,确实是一大诟病。“今天,大陆法系的某些制度已不时地受到抨击。……德国法学的原则和方法已完全与社会的呼声隔绝,但它却仍在维持着一系列已经过时的对社会、经济的假想;……大陆法系法学家曾经具有的那种重要的潜在影响、巨大创造力以及成熟的学术思想,今天已变成人们枯燥乏味的追求。”②
    由上可知,作为全世界最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之一,德、日犯罪论体系无论在方法论还是认识论上,并非完美无缺的。可以说,吸收其他国家的法律文化的新鲜营养,是各国犯罪论体系走向成熟、完善的不可或缺的保证。否则,任由其发展,很有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走进毫无人烟的荒郊野岭,最终难以避免被历史抛弃的命运。“人类的文化本是多元化的,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交往使文化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每个民族都在贡献自己的文化,也在享受着其他民族创造的文化。即使是最优秀的民族,他们创造的文化同他们所享用的文化,也不成比例。交往是文化的属性,文化只能在交往中才能成长。……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交往呈现出一个新特点:这就是在保持多元化的基本态势下,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文化交往空前加强了。”①即使在善于吸纳德国犯罪论体系精髓的日本,也并非唯德国犯罪构成理论是从。日本就出现了否认i要件理论体系的观点。“内田文昭、曾根威彦等教授提倡行为类型论,认为所谓构成要件是给犯罪以轮廓的观念的形象,作为刑法体系的理论,构成要件是均等地包括违法的行为与合法的行为、有责任的行为与无责任的行为形式上价值中立的行为的类型。新派学者牧野英一则持构成要件否定论,在其《日本刑法》一书中,无视构成要件的概念,而采取独立的体系。”②更有甚者,有日本学者还主张引进中国的犯罪论体系。③
    总之,全球化时代的犯罪论体系构建,离不开对其他国家或民族优秀成果的辨证扬弃。本土的刑事法律文化发展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自身不可避免地蕴涵着矛盾与斗争。其中,既有依循传统保持旧法的保守力量,也有突破旧法改革创新的进步力量,两者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发展。当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犯罪构成的功能和使命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因而迫切需要新的内容进行填补、充实,需要新的秩序规范加以完善,乃至产生强大的变革力量,孕育并产生新的法律制度和理论体系,因此,在坚持传统的价值理念、文化传统的情形下,不能守着传统模式或者结构一成不变,犯罪构成理论本身需要与时俱进,这是避免其成为遗忘角落的必经途径。犯罪构成的本土化,并不是说要坚持过去的传统模式故步自封,相反还应当注重借助本土资源条件,充分吸纳外来优秀成果,发展适合本土条件的犯罪论体系。
    ……
展开
目录
【犯罪论体系专栏】
刑法中犯罪论的现代意义
关于犯罪论体系的方法论考察
犯罪构成的文化属性

【中国刑法】
首要分子问题研究
法条评价范围的重合与竞合法律规范的选择——以规范目的为视角对法条竞合问题的重新审视
论情绪犯的责任能力及其评价
客观归责理论之提倡——以渎职罪为例
死刑制度改革与政府责任主导
基于刑法原则体系性视角之累犯透析
坦白从宽制度入刑的思考
故意伤害罪量刑幅度分布实证研究——基于八个地区十六家法院故意
伤害罪判决书样本的考察

【外国刑法】
马克思早期刑法思想研究——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文本依据
两大法系故意理论的本源性问题及其解决——以英美刑法故意理论为视角切入
英国《贿赂法》立法创新及其评价
中亚主要四国刑事和解研究

【比较刑法】
中外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比较研究

【国际刑法】
试论国际刑法中的上级命令不免责原则
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管辖问题研究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
有组织犯罪的犯罪轨迹
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模式探析
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思考
维护食品安全的刑事政策之生成与调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