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8047
  • 作      者:
    王浩斌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浩斌(1976.8-),男,汉族,湖南双峰人,法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厅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是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逻辑互动关系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视域,在宏观层面上深入揭示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逻辑、理论创新逻辑、实践创新逻辑和方法创新逻辑;在微观层面上科学地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中国化逻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中国化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化逻辑等等。本书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为我们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当然,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互补的关系:其一,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基础,因为崇高的信念和高尚的追求是确保工具理性不至于迷失方向的重要保障,“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协调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能够有效缓解工具理性所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大同理想对于遏制工具理性的过分个体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二,工具理性则是价值理性的现实基础,没有工具理性的存在,价值理性也难以实现,工具理性引领下逐渐形成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形成及发展基础。其三,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人们一方面依靠工具理性,实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尤其是市场机制的引入极大地调动了个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价值理性又在意识的更深层面体味着人生价值,为工具理性的升华提供契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有利于确保经济运行的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特征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及其运作机制。可以说,弄清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有关研究困境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现代化来源于“刺激一回应”的历史实践,其逻辑起点自然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可以看出,我们无论是对待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文化的价值理性还是西方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所流露出来的工具理性,都是有选择性的和批判性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经济,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西方市场经济,其在有效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现代化。
  ……
展开
目录
引言
绪论
一 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
(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全球化逻辑
(二)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及其全球化逻辑
(三)中国现代化的概念诠释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及其创新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诠释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与合法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与合法性问题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法性问题的创新历程
三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互动
(一)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互动关系的学术梳理
(二)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互动关系的两个层面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
一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逻辑
(一)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现代化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历史过程
(三)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逻辑起点和归宿
二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逻辑
(一)整体性继承:中国现代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基点
(二)个别性突破:中国现代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途径
(三)阶段性整合:中国现代化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结晶
三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逻辑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逻辑
四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创新的社会条件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逻辑

第二章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中国化逻辑
一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结构及其现代化的多样性阐释
(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三)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一般发展态势
(四)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
(五)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历史嬗变
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科学内涵
三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中国化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逻辑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逻辑
第四章 中国政治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中国化逻辑
第五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逻辑
第六章 中国人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化逻辑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