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11368
  • 作      者:
    薛涌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薛涌,16年美国民主生活,最直接的生活体验,最尖锐的观察视角,继林达《近距离看美国》、刘瑜《民主的细节》后,又一部关于美国民主里程碑式巨著。
展开
作者简介
  薛涌,与林达并称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作者曾为《纽约时报》《联合早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被认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曾出版过作品有《直话直说的政治》《右翼帝国的生成》《仇富》《草根才是主流》《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作者薛涌,和林达一起被列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
  作者说,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十六年,头疼的事情很多,愤怒的事情很多,搞笑的事情也很多。民主里面有贪污腐败,有二奶,有苛捐杂税,有繁文缛节,有莫名其妙的法规章程。民主社会有句名言:“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可惜的是,民主社会的媒体偏偏又新闻量最大,仿佛是高分贝的噪音,吵得你神经崩溃。但是,也恰恰是民主社会,能让这些不中听的声音以最大的音量发出来。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只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展开
精彩书摘
  写畅销书写成了总统
  在去年提名麦凯恩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已经出局的总统候选人、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发表讲话为老友麦凯恩助阵。他挖苦奥巴马说:“有这么个年轻人,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写了两本书,居然也在竞选总统。这等事情,也只有在美国会发生……”
  我们对这类党同伐异的言论当然不必太认真。不过,朱利安尼也确实讲出了一个事实:奥巴马并无政绩可言。他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的言辞,特别是他的自传。记得2007年圣诞节,我在一位民主党人的朋友家参加聚会。我在那里大谈希拉里的前景。一位客人打断我说:“这年头,你要看看奥巴马再说。”当我打开自己的圣诞礼物时,发现竟是奥巴马的书。可以说,他是由畅销书作家成为总统的第一人。
  这也难怪,在奥巴马执政百日之际,不仅是他的政绩、他的民调成为媒体的焦点,他写书的收入也颇受媒体的关注。首先,他执政百日之前,正好赶上美国人的报税日。总统缴了多少税,在这个时候总会被媒体炒作一番。第二,奥巴马上任后迎合民愤,大力抨击华尔街高管为富不仁、在经营失败之际仍然拿太多的钱。同时,他又要给占人口5%的高收入阶层加税。那么,他当总统的拿多少、应该缴多少税,大家当然要看看。第三,既然他是从畅销书作家成为总统,这些书畅销到什么程度,他的政治崛起对书的促销有何帮助,或者他书的畅销是怎样刺激了他的政治崛起,自然是公众的焦点。
  作为作家,奥巴马起步并不是那么轻松。他的第一本书《我父亲的梦》于1995年出版。出版社约他写书,大概还是因为他在1989年当选为《哈佛法律评论》的主席,成为该刊历史上第一任黑人主席。这多少算是个法学界和常青藤的新闻。不过,一般读者毕竟对《哈佛法律评论》并不了解。他这第一本书销售得很软,版税所得还不够偿还出版商预付给他的3万美元。2000年大选时他兴冲冲地参加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不想到了门口人家竟不让他进。他跑到街上的银行自动取款机提点零花钱,竟然提不出来,因为账户已经空了。应该说,那时他多少有些落魄。2002年他家庭收入将近26万美元,不过那主要是妻子的收入。但是,2004年后克里竞选总统时,他就站在民主党代表大会的讲台上。他当时那场讲演,一下子让他成为全国的政治明星。那本卖不动的书马上重印,在市场上炙手可热。2005年,他的版税收入一下子上涨到123万美元。这使他能够在芝加哥买下价值165万的房子。出版社也找上门来,和他签下190万美元的书约,让他写一本非小说和一本儿童读物。此时他已经当选为参议员,称要推迟到他退休后再写。
  2004年—2005年民主党代表大会后的“奥巴马热”还是个小高潮。到2006年,他的版税收入跌到了57万多,可见第一本书的销售已显颓势。但是,这位不凡的写手2006年出版了自传《无畏的希望》,2007年的版税收入一下子达到了410万美元。此时他已经宣布竞选总统了。2008年,他的版税收入为246万美元。《纽约时报》总结说,总统的笔价值860多万美元,并且数字还在涨。比如他的书被改编成给中学生看的缩写本。此事虽然不用他操心,但仅此一项就是50万美元。
  如果仅仅从这些数字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奥巴马竞选、当选总统本身对他卖书帮助不大,但卖书可能帮助他竞选、当选了总统。2007年400多万美元的版税,主要反映了他竞选前的销售量。2008年200多万美元的版税,则主要反映他竞选期间的销售量。这一年他斩关夺将,全美国陷入了“奥巴马热”中。但是,他的版税几乎下降了一半。当然,由于美国出书总是精装本在先,2007年的版税可能更多反映着精装本的版税,一本为3美元89美分;2008年的版税更多反映着平装本的版税,每本1美元零3美分。但精装本和平装本都在2006年出版了,并且2007年年底发行的录音版主要在2008年销售,他的录音版版税每盘则是4美元50美分。至少我们可以说,竞选期间书的销售没有大涨。在竞选中,他一再说他的知名度比希拉里低很多,这是他一大劣势。但是从书的销售看,此话显然低估了自己。一般的政治家,不参加总统竞选自传不会有人买。相比之下,奥巴马并没有因为当选总统而使自传突然大卖。相反,为他而疯狂的人,显然是在2007年就已经买了他的书,并因此成为他的“死党”。他当时赢希拉里就差那么一点点,没有这本销量上百万书的召唤,恐怕很难凑够获得民主党提名的票数。所以,说他写畅销书写出一个总统来,实在不过分。
  作为总统,奥巴马的工资区区40万美元,这比参议员不到14万美元的工资大为改善,但比起自己的版税来则不足挂齿。奥巴马一家2007年的收入为420万美元,2008年竞选总统时缩水到270万美元。为这270万美元,他一家缴了85万美元多的联邦税、7万7千多伊利诺伊州的所得税,并有17万美元多的慈善捐助。2002年他家庭收入将近26万美元时,慈善捐助仅为105美元,低于当年美国家庭1872美元的平均数,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共和党人称民主党政治家从戈尔到奥巴马捐款都很吝啬,布什则慷慨得多。2009年奥巴马进白宫后,美国人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无畏的希望》怕是卖不太动了。他的收入估计还会再缩下去。
  美国需要宫廷艺术家吗?
  在奥巴马的总统就职仪式上,有一个非常招眼的节目。那就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马友友、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Anthony McGill等合作上演了一曲古典音乐。奥巴马和所有政要坐在那里与几百万观众一起洗耳恭听。这似乎预示着新政府的崭新文化格调:与布什反智主义的大老粗精神相对照,奥巴马给华盛顿带来了精英的、甚至是贵族的品位。美国许多从事古典音乐的人为此大为振奋。要知道,在欧洲,劳动阶层去音乐厅欣赏古典音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在美国,你在常青藤的研究生中说自己喜欢古典音乐也常被讥笑为附庸风雅。这次严肃艺术受到总统的青睐,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可惜,好戏演得并不完满。这其实是一场假拉假弹。就职典礼那天寒风刺骨。那些乐器根本无法在这样的低温下保持准确的音调。就职典礼的演出是事先录制好的,到时候音乐家们上去照演,但听众听到的其实是录音重放。还有人指出,这些音乐家所使用的乐器无不价值连城,暴露在如此的严寒之中,受损害的威胁非常大,实在是不负责任。不过组织者辩称这是没有办法的应急措施,谈不上丑闻,演出非常成功,等等。
  对这台假戏的是非可以不停地讨论下去,但是奥巴马政府如此开场,则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最近《新闻周刊》发表文章指出,奥巴马当选,美国的艺术家们功不可没。关于奥巴马的画像、壁画等艺术创造在整个选举中铺天盖地。如今奥巴马顺利当选,自然应该投桃报李,大力资助艺术事业。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就迈出前所未有的一步,成立了“艺术政策委员会”。他上台后也曾对媒体表示,他们夫妻二人将在白宫主办爵士乐、古典音乐会和诗歌朗诵会。著名音乐家Quincy Jones则要求奥巴马任命一位艺术部长。另有十几个艺术组织发表公开声明,呼吁在联邦政府设立高级的艺术官员。还有不少人议论说,美国是少数几个没有文化部的国家,现在似乎是设立文化部的时候了。
  在许多人看来,如今美国正处于大萧条以来最深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艺术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的行业。一般老百姓囊中羞涩之时,首先要减的就是孩子的钢琴课。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艺术团体都要靠捐助来维持。经济急转直下后,捐款的人自然会减少。特别是那些基金会,因为基金大量在股市中蒸发,都已经见了锅底。跟着倒霉的自然是交响乐、芭蕾舞团,等等。最近著名学府布兰代斯大学因为捐助基金在股市上缩水太凶,减了教授的工资不说,还将学校的艺术宫关闭,引起波士顿地区高等教育界和艺术界的一片哗然。也难怪,艺术界的游说集团把罗斯福的新政抬了出来。因为罗斯福曾在1935年签署了一个叫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的法案,对戏剧、写作、音乐和美术进行资助。这些人指出,艺术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政府要救华尔街,要救汽车三巨头,要救房地产,怎么能单单放着艺术不管?如今国家艺术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Arts) 一年仅一亿四千四百万美元的经费,大幅度增加这笔经费的呼声越来越高。
  其实,这番鼓噪,不过是每次总统大选后既得利益到白宫表功要赏的游说浪潮的一部分。唯一新鲜点的地方大概是,那些自命清高的艺术界人士,显然并非真的不食人间烟火,见到钱也都无不赤膊上阵,乃至能把画几张招贴画之类的事情夸张成奥巴马当选的关键因素。难道布什当选时就没有招贴画了吗?
  艺术家失业、饿肚子的事情自古皆然。在西方政府资助艺术、乃至设立文化部,等等,属于欧洲的传统。自中世纪起,欧洲艺术就和政府的资助密不可分。从佛罗伦萨的寡头金融统治家族梅第奇,“朕即国家”的法国专制君主路易十四,到让教徒献金从教会购买天堂的门票的罗马教廷,乃至大大小小的王公贵族,无不挥金如土地兴办艺术事业。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乃至遍布欧洲的雄伟壮丽的教堂,没有这些资助几乎都不可能存在。不过,这样慷慨的资助,只不过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高雅表现而已。美国没有欧洲贵族的传统。而且如托克维尔所观察的,平民百姓富裕得出奇,私人企业更是势比王侯。所以,美国从来没有文化部,艺术靠民间来支持。用美国的标准来看,也许没有文化的国家才需要文化部。在美国设立一个文化部,反而可能把文化给扼杀。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看看美国文化是如何成长的。
  也恰恰是在奥巴马上台后,《波士顿环球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描述波士顿芭蕾舞团是怎么在经济衰退中生存的。其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就是附属于该芭蕾舞团的波士顿芭蕾学校。该团一年经费2500万美元,其中17%都是从芭蕾学校来的。众所周知,芭蕾是碗年轻饭,演员到了30岁基本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后的芭蕾演员,一般没有其他技艺,年轻时收入也不高,根本不可能靠吃老本过活。他们最普遍的出路,就是靠教芭蕾为生。波士顿芭蕾舞团的附属学校也许就是因此而办的。现在越办越火,马上要开第四所分校,每个分校都有几百个学生。我女儿七八岁时就在最大的牛顿分校(共700多学生)学习。初级班一年的学费也要2000多美元。学了一年多,她就参加了波士顿芭蕾舞团圣诞节期间《胡桃夹子》的小群众演员的海选。那些七八岁的小女孩儿疯了一样的竞争。女儿有幸入选,演了十几场。不仅一分钱报酬没有,而且家长包括她本人看演出都要按市场价格买票。结果,我们不仅每天不辞辛苦地送她去演出,自己还跟着赔进去5张票的钱。有些住得远的家长,居然能在剧场边的饭店住下来陪着孩子。有的则骄傲地把七大姑八大姨全请来,一口气就是十几张票。有此经历我才明白:女儿给芭蕾舞团义务演出不说,还要交钱上课,甚至帮人家推销门票。
  如果有个文化部,有许多纳税人的钱的话,波士顿芭蕾舞团就不会这样生财有术。演员特别是著名演员退休后,有固定的退休金,犯不上出来教书。可惜,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就十几年,退休后的日子则要50多年上下,有多少钱才能把他们养起来呢?当没有政府养时,这些演员才不得不自谋出路,最后的结果是造就了美国这种空前的芭蕾舞文化。
  还以小女为例。《胡桃夹子》是波士顿芭蕾舞团唯一能赚钱的节目。波士顿圣诞节已经形成了传统:有女孩子的家庭,节日期间全家去看《胡桃夹子》。小演员也从来是芭蕾舞学校的义务演员。我那年年末每天乘地铁送女儿去演出,乘客一看她的头饰就知道她是干什么的,所以几乎每次都有妇女上来和她说话,告诉她自己当年演的是什么角色。有一次,竟有位六十几岁的老太太绘声绘色地向她讲起自己7岁时演《胡桃夹子》的事情。经过此情此景后,我就不再觉得《胡桃夹子》仅仅是台上的芭蕾舞,而更是活在整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中的艺术。
  现在女儿正在学钢琴、学作曲。我们到当地的Longy音乐学院给她找老师。这还不是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那样的名校。但拿人家的教师名单一看:许多在世界各地频频演出的音乐家也甘心教9岁的孩子。想想看也很自然,音乐人才太多了,政府又不来包养。除了顶尖几位可以靠演出吃饭外,其他还不是要教书吗?他们越是没有人养,教书就越卖力,社会的音乐水平就越高。
  在美国去看艺术演出,不仅惊叹台上人的水平,更羡慕台下人的鉴赏力。因为台下的许多观众,就是台上人的学生。如果小女生在北京或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她学习芭蕾、钢琴,恐怕很难有幸和城市里职业的(特别是有名的)演员直接打交道。但是,在美国做到这一点则容易得多。人家的文化不是在庙堂之上,而是在草根之中。你到波士顿芭蕾学校一看就知道,从三四岁的孩子,到快70岁的老人,都在那里一板一眼地学习,他们绝不是那种仅到演出时才去看看热闹的观众。
  这种草根的、民间的文化,不是一个文化部能够培养出来的。恰恰相反,国家的介入可能会把艺术的草根给拔掉。更重要的是,艺术的价值并不能由政府来决定,要看她自身在社会中的生命力。马友友等为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捧场,并没有弘扬艺术,而是歪曲了艺术,使艺术成为政治的奴仆。本来,他们的演奏属于室内乐,根本不应该拿到室外演。总统支持艺术可以,那不妨像当年卡特那样,把Horowitz这样的大师请到白宫来演奏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其第三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那场演出几乎成了音乐史的一个小经典,至今还自爱YouTube上风行。可惜,奥巴马时代的艺术竟以假拉假弹开场。这可未必是个好兆头。
  ……
展开
目录

序  当民主是坏东西的时候
第一章  我能睡你的床,为什么不能抢你的官?
占领华尔街
AIG高管吐出奖金
AIG高管的辞职信
华尔街的高管是如何鬼迷心窍
参议员要高管自杀
从政治破产到社会分裂
挑战奥巴马:共和党陷入经典难局
金里奇真离奇
奢侈品是个什么政治标记
罗姆尼能否改变美国的极端主义政治
亚利桑那枪击的政治冲击
写畅销书写成了总统
美国需要宫廷艺术家吗?
奥巴马的政治实习
奥巴马向天皇鞠躬的是非在哪里
奥巴马怎么推动环保
第一夫人该到哪里度假
奥巴马的学贷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我能睡你的床,为什么不能抢你的官?
债务游戏玩不得
债务上限:乱政之恶法
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是否能解决债务危机
政府关门是什么政治?
贪污六万五千美元判十年?
共和党在国会山的勤俭秀
民主党快成了路易十四党
沃尔玛围攻纽约,购物背后的政治文化
芬兰问题,美国问题,与中国问题
标普给美国降级

第二章  性如何领导着政治?
权与色
性如何领导着政治?
政治与人性
卡恩到底强奸了没有
从卡恩案看美国的强势小民文化
法国女人真比美国女人更性感吗?
美国参议员的“二奶”风波
美国政治中的“二奶规则”
桑福德夫人:与众不同的政治配偶
性丑闻中的草根与精英

第三章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纳税?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纳税?
土地供应如何影响房价
美国的房子买得起了
在美国怎么傍大款
对世界最大的企业说不
25万美元能界定富人吗
两房之后的美国房市难局
美国环保事业的“土地财政”
数字中的贫富
美国的贫富分化是否到了临界点
西方真穷
困乏与智商
小贩之国
有多少美国人不纳税
在美国你为什么不能圈自家的地
中国人成为美国首福
2015是制造业的分水岭吗?
美国制造业究竟是衰落还是革命
美国汽车业的式微3000
美国国债还靠得住吗?
美国破产了吗?
凯恩斯错了吗?
什么是正确的凯恩斯主义?

第四章  车位最小化 ,城市最大化
波士顿的中国城要给谁住?
在波士顿建个大学宿舍要扯多少皮
车位最小化 ,城市最大化
和汽车去战斗
鬼城底特律
看底特律如何减肥
底特律会反弹吗
我是怎么制造了城市拥堵
对城市拥堵必须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华盛顿和北京比高低
基层社区的公共权利
居民要掌握自己的生态权
开放社会的马拉松
美国的灾难演习
美国的偷猪业
美国的管道工
人正在学会与自然共处
“陋习”如何成了文明

第五章  美国白领的工作与生活
放眼世界看剩女
男人终结了吗?
公交绅士俱乐部
美国的免费购物明星
职场中的女性与母性
世界需要母亲的淡定
健身狂人的新年遗产
美国的医生与医改
美国的网管
美国高科技白领的工作与生活
警长之死
自杀警长烦乱的身后事
从马拉松年龄到退休年龄
老龄化中的马拉松革命
谁为我的马拉松埋单
西方在打造敬老文明
干部到美国挂职应先读预科

第六章  美国媒体怎么讨论社会新闻
对言论自由不可不认真
华盛顿邮报的沙龙门
华盛顿的公车丑闻
美国媒体怎么讨论社会新闻
如何建造理性的网络空间
世界最聪明的地方.
微博类的东西不是那么好玩的.
为了文明要对百度绳之以法
隐私值多少钱
在美国乘公车
中国人在美国接吻也要被逮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