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于入唐百济移民的研究
众所周知,研究朝鲜半岛古代历史、古代中韩关系史,史料欠缺成为深入探讨的重大障碍。有关人唐百济移民的史料更是如此。首先,现存入唐百济移民的文献史料很少,学者能够看到的有《旧唐书》卷3《高宗纪》,卷83《苏定方传》、卷84《刘仁轨传》、卷199上《东夷传》,《新唐书》卷3《高宗纪》、卷108《刘仁轨传》、卷110《黑齿常之传》、卷111《苏定方传》、卷111《薛仁贵传》、卷220《东夷传》,以及《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全唐文》等书的史料。韩国史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也有若干史料。文献史料涉及更多的是百济义慈王、太子扶余隆、大将黑齿常之、沙吒忠义、勿部殉等人,至于入唐百济其他移民的情况,文献史料并没有记载,学者并不能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具体状况。其次,由于史料的匮乏,上世纪20年代之前,涉及入唐百济移民(高丽移民也一样①)的研究几乎看不到,唐朝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研究更是如此。随着洛阳、西安等地百济移民墓志的出土,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②。现在了解到的这些墓志碑石共有十一件(方),这不仅增加了新资料和百济移民的新情况,而且对此前文献资料记载的缺失可提供新的补充和孝辨依据。
一寻找百济王扶余义慈坟墓的探索
百济义慈王被俘获后,由于年龄原因,加之沿途海陆旅途的劳顿,以及对国家灭亡之疚心郁闷,他到洛阳后不久就抱病而亡。《新唐书》卷220载“义慈病死,赠卫尉卿,许旧臣赴临,诏葬孙皓、陈叔宝墓左,授隆司稼卿。”《旧唐书》卷199上载“及至京,数日而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特许其旧臣赴哭。送就孙皓、陈叔宝墓侧葬之,并为竖碑。”扶余义慈死后,唐高宗诏令在长安、洛阳的原百济臣僚前往拜祭,让他们和老国王最后见一面。同时,下令埋葬扶余义慈于三国孙吴末代王孙皓、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墓旁。可以看出,到初唐时代,近四百年前死亡的孙皓、近一百年前死亡的陈叔宝,虽然经过历次战乱,他们的墓葬仍保存完好;同样破国亡家的扶余义慈,埋葬于同样被俘至洛阳、死于洛阳的二人墓侧。唐高宗的这种安排显示出胜利者的高傲豁达,“特许其旧臣赴哭”、为扶余义慈立碑,则体现出高宗施恩于人唐百济上层人士,有安抚这些人的意味。经过一千三百余年的风雨,不要说孙皓、陈叔宝墓难寻踪迹,就是扶余义慈墓也不知所终。虽则如此,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与韩国学界交流的加深,洛阳当地学者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