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变动与东亚新格局.第一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5985
  • 作      者:
    (日)田中仁, 江沛, 许育铭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对世界影响的扩大,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的研究,东亚地区的学者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历史文化的背景差异、民族-国家立场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脉络、文化形态、经济发展、社会实态的认识中,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同。为在东亚构建一个以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平台,增进学者和研究生间的相互了解与认知,日本大阪大学、中国大陆南开大学与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2007年以来先后筹办了五届以“现代中国变动与东亚新格局”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分别在三地轮流举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现代中国变动与东亚新格局(第1辑)》即由五届会议提交的论文选编而成。
展开
精彩书摘
    晚清垂帘听政时期中央决策过程中的召见、上奏、廷议
    [日]大坪庆之
    前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咸丰十一(1861)年,逃难的咸丰帝病死于热河离宫,由于即位的同治帝尚在年幼,东、西两宫太后便代为处理政务,由此揭开了垂帘听政的序幕。垂帘听政自清朝创始从未有过,此次垂帘直到光绪三十四(1908)年西太后病逝为止,持续47年之久。这个时期,一般认为是两宫太后特别是西太后掌权时期。但是,西太后再精明强悍,也不可能一人决断所有事务,即在面临政策决断之际,势必通过大臣来辅佐西太后。这与皇帝掌权是不一样,的。,
    垂帘听政伊始,由咸丰帝之弟恭亲王奕訴获得“议政王”称号,同时作为军机处、总理衙门两部门的首席大臣,来辅佐两宫太后作出决策。坂野正高氏的研究,强调了恭亲王对军机处的掌控作用,称此时的政权为“恭亲王政权”。光绪十(1884)年,西太后发动“北京政变”,罢免了包括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在内的所有军机大臣,对人事进行全面换血,“恭亲王政权”倒台。过去的研究认为,“政变”后是由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譌掌权,但在恭亲王、醇亲王到底是如何影响各类政策这一点上,我们还所知甚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代日本政治史研究领域里,通过利用档案以及当时重要政治家或军人的日记、书信等,对决策前的幕后因素变化(比如说原方案由谁构思,到政策敲定为止有多少准备工作以及进退策略,又由谁来主导进行)进行分析,使操纵政局者及其思想的真实一面得到诠释。与此相比,虽然以往近代中国政治史的研究,都积极使用了各种已公开的公文书(皇帝上谕、皇太后懿旨、大臣奏文等),但是或许受限于史料,较少探究决策幕后的情况。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光绪十三(1887)年决策光绪帝亲政这一案例,来探讨垂帘听政时期的政策决定方式,利用《翁同稣日记》来复原此案例从酝酿到最终采纳的全部经过,进而呈现清朝中央内部意见相左时的局势,并透过此局势辨析西太后所降懿旨和大臣所呈奏章的含义,以及探讨召见或廷议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光绪帝亲政这一事例的考察,以往研究大都利用收录相关懿旨和上奏的《光绪朝东华录》。在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光绪朝东华录》记载的这一事件的经过,以便与本文使用的主要史料《翁同鯀日记》进行对比。
    从光绪十三(1887)年到光绪帝开始亲政为止的两年,是光绪帝依照西太后训示采完成政策决定的训政时期。决定采用训政方式的时间,在前一年六月。事情起于六月十日,西太后召见醇亲王、军机大臣,口头告知他们从次年起光绪帝开始亲政。当下,醇亲王等人表明希望西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西太后予以否决。十五日,一道由醇亲王单独提出的奏折,另一道由军机大臣与其他大臣联名的奏折,均表达了希望西太后训政的意见。与此同时,又有奏折表示希望西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大臣们并未达成统一意见。对于这些意见,西太后既否定了开始训政,也拒绝了继续垂帘。因此,醇亲王在统一大臣意见后,再次上奏表示希望西太后训政,终于在十八日获得了西太后同意。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东亚格局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亚洲国际经济秩序与大英帝国及英镑集团(1930~1950年代)——〔日〕秋田茂
东亚安全保障格局的变动和中国、美国、日本〔——日〕山田康博
中国崛起与印度支那三国——〔日〕五岛文雄
《大明律》对朝鲜王朝法律制度的影响——高艳林
后现代视野下的“文化”与离散性——以华裔菲律宾人再移民为中心——〔日〕宫原晓
东北亚视野下华北外出移民的变迁(1860~1945)——〔日〕上田贵子
从房屋到家——马来西亚华人的廉价房家居改造及日常实践——〔日〕樱田凉子
马来西亚华人民间教派发展的三种路向黄蕴
侨资与税制改革的探讨——以“中华民国侨资事业协进会”为中心(1953~1965)——李道缉


第二篇 中日关系与现代中国社会变动
中国的自我观与日本的中国观:追寻历史的转折期——〔日〕堤一昭
中国劳工死难者遗骨送还运动与佛教徒——1950年代日中佛教交流的开端——〔日〕坂井田夕起子
对于西洋和日本摇滚乐的中国冲击波——〔日〕青野繁治
构建中国食品的风险沟通——以中国速冻饺子事件为例——〔日〕三好惠真子

第三篇 东亚视野下的台湾及其社会形态
战后台琉关系再建的过程——以1957年前后为中心——许育铭
战后东台湾地方志中的族群记录——陈鸿图
台湾省议会与1980年代政治社会的转型变化——苏瑶崇

第四篇 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晚清垂帘听政时期中央决策过程中的召见、上奏、廷议——〔日〕大坪庆之
抗战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检讨——以蒋介石和地方军人的态度为中心——陈进金
民国政治与合法性转机——国民参政会历史再定位——〔日〕西村成雄
关于三大报纸有关“抗战建国纪念日”社论的话语分析——〔日〕田中仁


第五篇 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转型
关于近代中国“半封建”问题的辨析——王先明
从冀中定县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借贷的现代迹象——李金铮
清末国人的铁路认识及论争述评——江沛
铁路与河南省经济的近代转型——以植棉业为例——刘晖
战前济南地区纺织业发展与地方企业家——以鲁丰、成通、仁丰纺织为例——张枫
近代天津买办阶层的社会形象与自我认知——耿科研


第六篇 中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政治与社会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沦陷区联庄会研究——张同乐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春节娱乐(1937~1949)——李军全
内战时期冀鲁豫区的群众动员和政治等级——〔日〕丸田孝志

第七篇 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化
六一儿童节与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1949~1976)——邹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现代教育的发展——以河北昌黎侯家营村为个案——李屿洪
现代中国高学历群体职业观形成的考察——以工作经验为着眼点——〔日〕日野みどり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成因探析——赵永东
从四川汶川大地震透视现代中国——〔日〕大谷顺子
试论作家章克标的文艺思想——金晶

第八篇 当代中国经济变革及其影响
试从文化论角度解释中国经济制度——论“包”的伦理规范——〔日〕加藤弘之
中国公司控制的历史性检讨——〔日〕川井伸一
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日企的投资动向——许卫东

第九篇 20世纪前期的蒙疆认识及蒙疆社会
顾颉刚的“疆域”概念——〔日〕岛田美和
1920年代的郭道甫及呼伦贝尔青年党暴动试谈——周太平
日中全面战争初期“蒙疆政权”的羊毛统制——〔日〕田中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