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跨文化视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7255
  • 作      者:
    李申申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申申(1948~),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2003-2004年赴俄罗斯国家赫尔岑师范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出版《人性:存在与超越的省视——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比较研究》(新华出版社)、《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等著作多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余篇,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论文曾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的《高等教育》《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宗教》等全文转载,并被多次摘引观点:科研成果获省级和厅级奖30余项,其中省级奖9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跨文化视野: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探索》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以跨文化的宽阔视野,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汇中进行深层思考。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以翔实的资料、充分的论据、层层递进的严谨结构,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阐释和解析,具有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上述内容可知,“道”就是直接蕴涵、体现在水、气之中,并支配水、气不断循环往复、运动变化以化生万物的本源规律。而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辩证之“和”就是这种本源规律化生天地万物的关键所在。因此,辩证的“和”或者“和谐”、“和合”无疑是“道”的根本特征。
    道家“和谐”思想的辩证性,在《老子》书中有许多体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仅说明“和谐”是“道”化生的万物的自然生存状态,也可以说明万物都是由其内部阴与阳的对立与统一推动它独立自在地存在着,发展着。《老子》第2章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其中谈到的一系列反义词是客观现实中存在诸多矛盾对立事物的反映。但老子的论述并非是简单的发现和列举,而是重在揭示看来是矛盾冲突的对立面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统一和谐关系。不仅如此,老子还指出对立面之间是紧密相连、并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密不可分的双向互动关系。由此可见,老子在发现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立现象后,将思维重心进一步转向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即探究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正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方式。老子因此也自然得出了辩证的结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相反对立正是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并使彼此向对立面转化,从而趋向统一和谐的动因。这就是“道”化生万物并支配宇宙万物不断运动、发展的辩证规律,是“和谐”的辩证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和谐与文化的内涵解读
二 多重文化视野中的“和谐”
三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文化

第二章 何以从跨文化的视角思考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文化差异:跨文化思考的动因
二 跨文化思考: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路径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转型
二 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迁与文化浮沉

第四章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几种主要不和谐因素考察
一 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中国的影响
二 贫富差距过大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基本因素
三 政府部分官员的腐败及与群众的疏离降低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
四 通胀、高房价、黄毒赌黑、环保、矿难、食品和医疗问题、暴力犯罪等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
五 被称为代表社会良心的知识界也频发学术不良事端
六 从社会整体上看,缺乏一种伦理共识和价值认同

第五章 中国文化在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蕴解析
一 文化的精神本质与中国文化的“和谐”内涵
二 儒家思想的和谐内涵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 道家思想的和谐内涵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六章 西方文化在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影响阐释
一 西方文化在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影响
二 西方文化在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思考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泛道德与泛科学传统的相互补益与渗透
二 以情感人与法制建设并举
三 君子人格的修炼与公民意识的培养沟通
四 对大自然的敬畏、厚爱与探索、利用兼顾
五 对个性的张扬与对群体的依存相互协调
六 对“义”与“利”的辩证思考
七 关于跨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