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罪过之辩到克罪改过之道:以《七克》与《人谱》为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5329
  • 作      者:
    韩思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韩思艺,男,1995.8—2004.12,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曾全程参与编辑整理出版郑安德主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5卷60册),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内部出版)。 2005.1—2009.6,在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2009年至今,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讲授《宗教学基础》、《基督教概论》。 最近5年内发表论文若干篇,其中“‘罪’与‘过’论述的会通——以《七克》与《人谱》为例”,收入《哲学与文化月刊》(2010年11期)。
展开
内容介绍
  “罪”是福音书的第一课题,“人性本善”是儒家的基本信念。明清问天主教的东传,使东西方人论相遇并发生了激烈论辩,时至今日,“罪”仍是横亘在国人与基督宗教之间的巨大门槛。
  《从罪过之辩到克罪改过之道——以<七克>与<人谱>为中心》通过对比研究《七克》和《人谱》,从天人之际和道德修养两个层面,阐明了“罪”与“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侧重,消解了人们以往对“罪”的误解。更为重要的是,《从罪过之辩到克罪改过之道——以<七克>与<人谱>为中心》会通了耶儒克罪灵修与改过工夫,可以为当今国人的灵性操练和道德修养提供宝贵借鉴。
展开
精彩书评
  儒学与天主教及基督教的修身之道,大方向都是顺向与逆向双管齐下,至于细节,则有颇多不同的表达。韩思艺博土这本《从罪过之辩到克罪改过之道——以〈七克〉与〈人谱〉为中心》,正是这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仅此向读者推荐。
  ——罗秉祥(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
  
  基督宗教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比较性研究和对话性研究,当然不能缺少二者的人生哲学,以及信仰学说背景之下的伦理学说和道德修养这些重要方面。从明末到清末到今天的社会道德状况来看,这些方面的二者比较与对话,不但会给人以重要启迪,也许还是学术界的当务之急。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四 情感上的过恶与中和
  《中庸》虽然正面地描述了情感在未发和已发时的理想状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1》)但是,在现实层面却不得不承认:“小人反中庸”,“小人无忌惮也”,(《中庸2》)发出如此悲叹:“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3》)所以,《大学》自“诚意”解释以下,多是用负面的描述来解释正面的德行。首先,《大学》说明情感上的过恶如何影响人的视听言行的:“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7》)意思是,如果心思意念受情绪波动的影响,自然会因为忿怒、恐惧、忧患、好乐,在视听言动上有所偏失,进而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
  孔子很注重人的情感上的中正平和,对于过分的情感、不合礼法的情感,都有批评。他对《韶乐》和《武乐》有不同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25》)他认为“郑声淫”(《论语·卫灵公10》),“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18》)相传他晚年删诗书,订礼乐,务求使“诗三百”达到“思无邪”(《论语·为政2》)的地步。他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3》)从而把情感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了一起。孔子对过分的情感也会有所批评,如他批评他的儿子对亡母过分的哀悼:“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类似的记载还有他对宰我不守“三年之丧”的批评(参《论语·阳货21》),以及对门人厚葬颜回的批评(参《论语·先进7》)。
  ……
展开
目录
缘起
双管齐下的修养工夫
《从罪过之辨到克罪改过之道》序
引言
一 明清之际耶儒围绕罪过问题对话的概况
二 以《人谱》与《七克》为中心展开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三 目前耶儒罪过问题对话的研究概况
四 本书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结构
第一编 明清之际耶儒围绕罪过对话的思想脉络
第一章 明清之际耶儒对话的概况
第一节 耶儒对话的三方
第二节 耶儒会通的信仰基础
第三节 耶儒辩异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明清之际耶儒双方围绕“罪”的对话
第一节 耶儒双方围绕原罪的讨论
第二节 耶儒双方围绕本罪的讨论
第三节 耶儒双方围绕救赎论的讨论
第一编小结

第二编 《七克》中的罪过理论及克罪灵修
第三章 《七克》的罪过理论和克罪灵修的源流
第一节 “七罪宗”、“七美德”与“七克”灵修的起源
第二节 “七罪宗”、“七美德”及“七克”灵修在中世纪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中的“七罪宗”和“七克”思想
第四章 《七克》的罪过理论及克罪灵修的神学基础
第一节 罪过的本质与后果
第二节 “七罪宗”理论
第三节 罪过、德性与恩典
第五章 《七克》的罪过理论
第一节 《七克》中的原罪思想
第二节 “七罪宗”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七罪宗”与人的罪性
第四节 “七罪宗”及其相应的惩罚
第六章 《七克》的灵修思想
第一节 信靠天主
第二节 攻克“七罪宗”
第三节 以“七美德”克胜“七罪宗”
第二编小结

第三编 《人谱》的过恶思想及改过工夫
第七章 《人谱》过恶思想和改过工夫源流
第一节 《人谱》中“过”、“恶”、“罪”和“工夫”释义
第二节 儒家传统中的过恶思想和改过思想
第三节 当代儒学中的过恶思想与宗教对话
第八章 《人谱>过恶思想及改过工夫背后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与《人谱》相关的哲学范畴
第二节 《人谱》背后的形上学
第三节 与《人谱》相关的道德实践
第九章 《人谱>的过恶思想
第一节 过恶的本性
第二节 过恶的发展
第三节 过恶的解决之道
第十章 《人谱>的改过工夫
第一节 《人谱》工夫论概述
第二节 《人谱》的静坐改过工夫
第三节 《人谱》改过工夫的补充说明
第四节 证人谱系
第三编小结

第四编 《七克》与《人谱》的罪过思想和克罪改过修养的会通
第十一章 “罪”与“过”的会通
第一节 罪之过与过之罪
第二节 得罪天主与离其天
……

参考文献
Abstract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