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心在中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①,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⑦?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注释①实相: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之异名。以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敌称实相。据《南本涅槃经》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之意,一切诸法之各别相(如地之坚相、水之湿相、火之热相)皆为虚妄,一一皆可破坏;相对于此,无漏智所证之实相则离虚妄之诸相而平等一如,在妄情之中,实相皆不可得。
在鸠摩罗什之翻译中,“实相”亦包含空之意义,龙树以来强调为佛教真谛之内容。而“诸法实相”之说,为大乘佛教之标帜(即法印),亦即相对小乘佛教所立之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大乘佛教所立者称为实相印。一切诸法之真实相状,称为诸法实相,其内容虽依各宗而异,然自其各宗之立场判断,凡被视为最后而究竟者,俱以此语而标之。此实相之相状,一般认为不得以言语或心推测之。在此一立场发展之下,至天台宗,则以最完全的自我发现,谓之诸法实相,亦即泯除本质(理)与现实(事)之差别,一切诸法完全调和之世界,于迷妄之凡夫中,亦可现体崇高之佛境界,表现出现象即实在、差别即平等之精神。禅宗以为诸法实相乃佛祖之现成或本来面止;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之名号为诸法实相;密宗则有声字实相之说。日本日莲宗将实相解释为本门之题目等,将真如之实相引至现实,论二者之融合相即,此即自理论上阐明大乘佛教肯定现实之态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