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卷一-十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65191
  • 作      者:
    宗喀巴大师造论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智敏上师,俗姓施,名祖寿,1927年诞生于浙江杭州。父施霖,为复旦大学法律系著名教授,母张太夫人。现任三门多宝讲寺住持、上虞多宝讲寺住持、台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曾任《能海上师全集》主编。1944—1946年于上海大同大学学习,因病肄业。1946—1952年从著名法相家范古农老居士学法相唯识,先后亲近清定上师、能海上师学法。1954年于五台山清凉桥依清定上师披剃,次年春依定慧和尚受具。依止能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年。其间受汉藏教理院仁光法师之劝,为《俱舍颂》作注,遂留意《俱舍论》等,后藉任藏主之便,多番研阅。1962年曾为清凉桥青年僧人开讲《俱舍论颂疏》。“文革”事起,迁于上海家中潜修。198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83—1989年辗转执教于厦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莆田广化寺福建佛学院、四川新都宝光寺等处,以弘扬《俱舍》著称。1990—1991任浙江温州妙果寺首座。

      1992年秋重兴浙江三门多宝讲寺,遂依长期思索之僧伽教育理念开始新的办学实践,矢志弘扬菩提道次第圆满教法。1992—1994年,弘扬俱舍、戒律为主。1995年,康定南无寺住持、能海上师昔日同学大吉活佛授以金刚阿阇黎位。同年赴澳洲弘法讲《俱舍》数月。1996—2001年,弘扬基本三学、唯识为主。2001—2007年,弘扬菩提道次第、上师供为主。近年驻锡上虞多宝讲寺,接引四方学众。

展开
内容介绍

  佛陀应世,本大悲心之流露,三转法轮,随顺众生根机,广说八万四千法门,应病与药,原始一味。后教分四部,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明体道果,各有宗旨。三乘断证与三藏能诠相依相扶,互为表里。发心行者沿道次第踊跃登高,由方便分广大愿行,由智慧分究竟解脱。福智资粮圆满互摄,成办大觉三身果位。慧灯永继,法流广被。
  然而佛语隐微,后世难解。龙树、无着秉佛授记释般若经显隐之义,开创深观、广行两大车轨,庄严南洲,标范学人。迨至宋时,阿底峡尊者教证具足,荟萃小杜鹃深观、金洲大师菩提心教授传承,造《菩提道炬论》,将佛陀一代时教总摄于菩提道次第。学行一致,开创新风。
  逮至明季,佛法式微,宗喀巴大师应缘而出,遍学善巧,造《菩提道次第广论》,遍摄佛陀一代时教纳入二大车轨无余,总示一切佛语无违,一切圣言现为一补特伽罗成佛所需之教授。倡戒律等五大部论典学制,功德事业俨然能仁第二。
  昔海公上师曾赴藏亲近康萨仁波卿就学,于川、沪、五台山等地建立律密学法道场,师师相承,倡导般若为见,戒律为行,重视见行结合之实修。以般若归纳一切经之意趣,故为佛法中心,诸经之母。译讲《现观》,释般若义。依功德光、释迦光论师教授,谓般若之事相在别解脱戒,学律与大般若结合为最究竟。智慧超越,誉称川中文殊。发大宏愿,转末法为正法五百年。三学并重,禅定功深,生死自在,非仅名言文字之解说而已。
  智敏早年从范古农老居士学习法相唯识数年,最早启蒙;继于清定上师座下皈依。一九五三年能海上师至沪宏法,讲《现观庄严论》首三品,闻已法喜充满信心陡发。出讲堂时,步履轻健,有跃跃欲飞之感。一九五四年至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律院,依清定上师剃度,追随海公上师座下熏修十有余年,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更趋坚固戒定慧修学信心。期间有汉藏教理院毕业之上座仁光法师,劝说为《俱舍颂》作批注,遂开始留意《俱舍》有关论著,藉任藏主之便,广博参考,泛遍对照,顿觉法喜充盈,不可言喻。一九六二年,初次为清凉桥少数青年僧人讲说《俱舍论颂疏》,“文革”后陆续在各地佛学院及多宝讲寺讲演数次,历数十年,处处皆受欢迎。忆在广化寺福建省佛学院讲课时,学僧们为听闻明确记忆不忘故,于讲台上满堆録音机具为作録音,学习劲头空前高涨。
  但弘扬正法,难免违缘,导致歴次办学多遭中辍。一九九二年定公上师嘱咐住持及修复三门多宝讲寺,多番亲临,并出资迁出高枧中学,温州诸大居士复以人财二方大力支持,由是开始自行办学之尝试。依清净传承教授教诫,准《四宗要义》《五蕴》《百法》《二十唯识》《三十唯识》《摄大乘》《辩中边》,乃至《成唯识》等论典,制订六年规划,所谓行持依戒定慧,教理循闻思修,以戒为轨辙,闻思四部诸论而入定慧。奈末法众生福薄慧浅,传演正法障碍重重,无端而又出现讥谤,幸得康定南无寺大吉佛爷加以肯定且赋予传承,无余加持,乃能于菩提道次第、俱舍、唯识、基本三学、戒律、念诵仪轨等遂次讲释,皆具顺缘。继而建寺造像,摄持僧团,数次传戒,每一实践,皆赖师恩大力加持焉。
  佛语精妙,浅虑难识。积年扶典释文,类以集注形式,未尝私自随意发挥。古云“野偷名利,三涂即至”,诚惶恐于三涂之苦,而不敢冒然公之于世,畏惧名也。然虑及身为比丘,肩负重任,应担任起住持三宝、弘法利生诸种事业,而复各地普遍需要,且多缺乏正确引导。本人有幸值遇多位有成就之大德高僧,尤其康定大吉佛爷;能听闻自释迦世尊辗转相继,清净传承未断之教授,不敢吝法自私,理应将所闻解者与年轻一代,共享其利,因而有所演述。然后贤弟子认为以书为载体,则能更广泛利益今后,于是由编辑室组织四众弟子根据録音编辑整理,最初印成内部数据,做为学修参考。
  经过几年时间之积累,汇编此文集之因缘渐趋成熟。香港三德弘法中心、福建莆田广化寺流通处及多宝讲寺编辑室等皆劝请公开出版流通。然原系学院内部讲说,未加沉思细虑,难免存有口误欠当,或俚语乡音难解之处。但弘法之旨,原为利人,不可因噎废食,于是应缘成立“《法幢文集》编委会”,承办整理编印出版流通事宜。以佛陀具量教典、祖师法源为准,复以声明意趣规范,详细参校,简去重复,调顺文句,不计朴拙,试排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公开出版,初衷意愿仅供参考而已。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净雄法师为法殷勤,翘诚推荐,感引当今佛教尊宿、百岁有五高龄本焕长老等诸多大德高僧及诸名士作序题词,实感惭愧,万分难当。至盼学者,切勿依文解义,或仅通达理论以为满足,望能防护三门,学行一致,由教趋证,滋长引发,圆满多闻,起胜思修,是为至祷!
  本人浅薄凡庸,且试抛砖引玉,亟希大方诸家,不吝雅正,不胜惭愧感激之至,谨序!

展开
精彩书评

  智者敏而捷,法者义而担,出尘者是大丈夫,经释者是大智慧。法师著述等身,志向高迈,义涉三科;开小乘显大乘,宣显教扬密义,发狮子吼,树龙树风,沟通汉藏,圆融无碍也。《俱舍》入门径,菩提道次第,戒律讲疏行,唯识摄大乘。法师辩才无碍,尽兴拈来,朗朗上口,道由心流。是适也,是真也,无不由起也。
  老衲今年百有零五,出家已八十有三。百年佛法,沧桑历历,回首浩叹,抚今追昔。太虚大师改革佛教,弘一法师坚持律仪,印光大师提倡念佛,谛闲长老志弘天台,月霞老和尚倡唱华严。诸师弘通,佛法复兴,佛化人间,蔚为大观。然唯有吾师虚云长老看话头,扫疑情,五宗之花因此再绽。天下禅宗,临济七分,曹洞一角,默照昧心,灵灵代发;话头猜疑,桶底脱落,成佛有期,是在培福。
  敏法师弘通文字,重视义学;落在戒学,供养仪轨;诸经要义,孤明先发;文字般若传承法义,唱诵仪轨法人相依。法师出入内外学,摄大乘纳小乘,口宣得法,录自心德,著述等身,集腋成裘,结集出版著述文集,天龙护持,人间赞叹。
  ——本焕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智敏法师昼夜六时,精进修学,通达佛法精髓,悲智双运,勤于笔耕,著作等身。其精神值得学习和敬佩。《智敏上师著述集》即将出版,龙天欢喜,随喜赞叹。
  ——惟贤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


  我与智敏法师,平生并未谋面,只是偶尔听到过一些佛教长老大德提及他,印象中这是一位远离尘嚣、专事修行的高僧,因此景仰有加。
  欣闻法师文集即将出版,自然多了一份关注,也从网上看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读了一点他讲经说法的记録。这才了解到,法师在藏传佛教中有着特殊的传承,并且长期致力于汉藏佛教学理上的融通。对于曾经长期从事过宗教事务工作的我来说,虽然对宗教法规政策比较熟悉,对若干宗教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但对藏传佛教中高深教义尤其是智敏法师的宏篇高论,毕竟不甚了了,不好冒昧地对智敏法师妄加评论,尤其不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于是,赶快阅读智敏法师文集,虽然匆匆而过,浮光掠影,也有两点感悟。
  一是讲经说法,传习经典。法师不慕名闻利养,一心修行,不是三年五载,而是数十个春秋坚持不懈,令人钦佩。更难能可贵的是,法师不只是做个自了汉,而是广开法筵,传道授业,作育僧材。据介绍,法师数十年来奔走于福建、四川、浙江等地,聚徒修习,反复讲授《戒定慧基本三学》、《印度佛教史》、《俱舍论颂疏》、《定道资粮》、《禅定品》、《五藴》、《百法》、《二十唯识》、《摄大乘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等课目,依照修学次第,如法如理地传授佛陀教法。……
  今天,讲经说法不仅体现了出家人的真功夫,更是在浮躁之气充斥当下社会、影响佛门之时,对出家人提出的应有的新要求。大家都认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声疾呼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请身处其中的佛子扪心自问,究竟如何传承与发扬?我想,当前急务,便是要讲经说法,深入挖掘和传承文化经典,进而才谈得上推陈出新,开拓进取。
  二是摄心守境,严持戒律。据闻,智敏法师四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早晚课诵,过午不食,每夏安居,半月诵戒,依法羯磨,堪称持戒典范。他个人生活俭朴,高级物品一概不用,行持精严。每听人如此介绍,便心生感慨。记得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的文章。其中提到,“以戒为师”是佛陀释迦牟尼的遗教。佛陀灭度后,佛法住世二千五百余年,其中堂奥在于持守了“以戒为师”的金言。佛教认为,戒为正法久住之根本,戒为佛法慧命所依。“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佛教如无戒律之维系,则佛法失坠,僧团失和。……
  纵观佛教发展,“以戒为师”是佛教长久住世和健康发展的根本;着眼当下,“以戒为师”是佛教为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佛教人才辈出、僧众团结共事的依托和保障。当今时代,全球化、信息化潮流汹涌;商业化、世俗化红尘滚滚,发展机遇很多,挑战也特别严峻。社会既充满了活力,又多有诱惑;既迅猛发展,又躁动不安。人心多欲,宗教倾向世俗;社会媚俗,寺院难得清净。讲经说法不易,持戒修行更难,而智敏法师学讲并重、严持戒律,可称为“智于教化,敏于修行”,实属难得。
  ——叶小文(国家宗教事务局前局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