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的内心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687929
  • 作      者:
    (韩)丁钟镇著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颗都静不下来?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还乱扔东西?为什么,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解开孩子的心结,揭示行为背后的真相,现在开始,向孩子的问题行为宣战!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丁钟镇,新西兰基督教育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客座教授、韩国大邱教育大学教育系教授、心理咨询专家、韩国初级咨询教育学会副会长。
  丁钟镇是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诊断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研发的“自我认知诊断测试”、“多元智能测试”、“学习类型测试”,受到教育部门、企业和政府机关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推广运用。
  出版著作有:《孩子的大脑在跳舞》、《基于大脑的交授-学习战略》、《提高脑机能和学习能力的大脑体操》、《多元智能和交授-学习》、《寻找自我的心理之旅》、《BGT心理诊断法》、《校园学习和动机》、《自我心理治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5-12正是孩子自我独立意识渐渐养成的时期,他们急于摆脱父母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想法处事,因此和父母难免会有各种冲突。父母会发现,孩子不再像过去这么“听话”,变得倔强、顽劣。无法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作者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书中,以长期的研究成果和多项案例为基础,为我们详尽介绍了33种最典型的儿童心理问题以及各类贴合实际生活的相关案例。就像孩子从学会爬到渐渐适应站立、奔跑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心理也是根据发育状况,分阶段性的出现。父母一定要针对孩子逐渐出现的问题行为予以理智、妥善的应对方法,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存在于孩子心理的诸多常见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
  作者丁钟镇教授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领域研究的资深专家。本书可以说是他以长期的研究成果和多项案例为基础,专门为父母所准备的汇集了众多有效信息的子女教育宝典。即使你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只要牢记书中介绍的33种秘诀,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也能够准确地自如应付。在最适当的时期,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也就是给孩子的未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父母必读的枕边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孩子的各种问题。
  ——文龙鳞,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韩国前教育部部长

  孩子每一个让你抓狂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你所不知的真相!那些大人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
  ——宋忍燮,淑明女子大学教育学系教授,研究院院长

  父母是子女教育的核心,本书结合的系统而真实的事例,让家长们学习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爱他,更要懂他!懂他,才能改变他。
  ——金炯泰,汉南大学校长,韩国咨询学会会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读了这本书并付诸实践,你就不会再为如何教育好孩子而烦恼。
  ——朴明顺,京畿道家庭女性研究院院长

  本书正确揭示了不同情况下儿童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为还在不知所措的父母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金信镐,教育局监察
展开
精彩书摘
  固执——厌恶和欲求不满的根源
  于正淳(5岁/男)
  “以前他很听话,但是最近变得很固执,很任性,动不动就在地上打滚儿哭闹,甚至连妈妈都打,还会顶嘴,真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小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但孩子如果过分地强调自我,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且这种随心所欲的情绪如果不能好好地控制,孩子就会陷入欲求不满的泥潭之中。
  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段固执期。孩子独立的欲望不断增强的同时,如果自己的意志与父母的要求有冲突就会变得固执。第一个时期大概是在2~4岁,从这时开始孩子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常常说出“不是!”、“我不干!”这种固执的话,有时甚至还会大喊大叫或是在地上打滚哭闹。一般来说,这一时期的固执现象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另一个固执的时期就是青春期。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不断成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因此,父母要把握和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固执。
  为什么如此固执呢?
  固执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其自然的现象。因此也可以说这是孩子健康、有活力的象征。当孩子通过耍性子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会感到高兴。就像对新事物会产生好奇心一样,他们也想发挥“固执”这一新能力。一开始孩子并不懂得如何去运用这种能力,他们陷入做与不做的矛盾中。
  固执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行为和建议加以否定,孩子的这种表现会让父母们感到很困惑。平时很听话的孩子毫无缘由地开始对周围产生反抗意识,并摆脱与父母的紧密联系,想要成为独立的个体。这就是孩子“否定阶段”的开始。
  这样的成长阶段对于孩子来说也绝对不是简单而快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反而会感到强烈的不安与迷惘。因为从寻求独立之时起,孩子就已经感到孤独了。尽管孩子很任性,但内心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在自我成长阶段,特别需要父母给予温暖而充足的爱与关心。
  因此,父母要知道孩子表现出这种行为的真正意图,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改变固执的心态。相反,如果父母采取独断专行的态度,那么孩子的言行会更为激烈,还会产生反抗心理。对他们的固执行为进行单纯的压制并非可取的教育态度,父母的强硬态度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孩子变得更加固执同时带有依赖倾向,严重的还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首先,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指的是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从而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时,他们就会开始我行我素。同时,如果向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并强迫他们服从,孩子就会变得固执。
  固执背后所隐含的无意识情感在一些情况下会表现为攻击行为。也就是说,如果长期给予孩子不正确的教育,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恶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即便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也很难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极易感到不安,成为不合群的局外人。
  让固执的孩子懂得变通
  向孩子提出要求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例如训练他们“解大小便”时,如果一开始就严格要求他们养成像大人一样的排便习惯,孩子就会反抗。
  要求正在玩耍的孩子马上去吃饭也是一样。对于孩子来说,玩游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实际上如果让孩子自由地玩耍,他们会自觉地结束正在玩的游戏。孩子没有马上听从你的要求并不代表他固执。为了培养孩子按时坐在饭桌前的习惯,最好是提前5~10分钟提醒他们吃饭的时间到了。这样孩子就可以在饭菜准备好的时候结束游戏。对于幼儿,应该尽可能地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当孩子在玩玩偶时,如果跟他说“小熊的肚子也饿了,要去吃饭了哦”,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吃饭。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孩子固执己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耍性子,不理睬他们,但是如果让孩子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孩子就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这会让他们明白所有的行为都有相应的结果。
  需要外出,但是孩子却不愿意穿外套,这时不能催促他穿,试着对他说:“你不穿外套我们就不能一起出去了,妈妈真伤心。”父母如果让孩子知道自己所说的是明白合理的,那么他们就会欣然接受。
  还有一个例子,如果孩子胡乱玩弄新买的玩具,玩具就会很快坏掉。这时候,没有必要责备孩子。他们已经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粗心使玩具损坏了,再也玩不了了。也许父母偶尔会对此感到郁闷和生气,这时与其以唠叨的方式跟他说:“妈妈不是说过很多次了吗?”不如安慰孩子说:“玩具坏了,妈妈也很伤心。”如果孩子吵着要再买一个这样的玩具,可以跟他说要等到明年生日或者圣诞节时才能给他买。
  有时孩子会非常固执,但父母应首先将其理解为孩子独立性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不能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而是要让孩子自愿妥协。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作为弱者必须无条件屈服,而是要让他们知道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同样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例如,一回到家,孩子就吵着要再骑一次自行车,这时可以答应他,但只能骑到下一根电线杆的地方。这样,孩子因为自己的希望没有完全破灭,就不会耍性子。
  当孩子任性地在地上打滚、乱踹或者是打自己时,对此视而不见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孩子看到没有人理会自己,就会自动停止吵闹。网瘾——无故旷课及精神疾病的导火索
  不分昼夜上网的孩子
  张胜昊(11岁/男)
  “我的孩子太沉迷于游戏了,制订的计划都不管用,大半夜还偷偷打开电脑玩游戏。孩子他爸为此大发雷霆,狠狠说了他一顿。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去网吧玩。老师也说,胜昊上课的时候总打瞌睡,这都是熬夜玩游戏的缘故。孩子变成这样,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网瘾比想象的更可怕
  前段时间电视里播出了一段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持凶器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原因荒唐至极——仅仅是因为他“想看看家人的骸骨”、“将来想成为一名职业杀手”、“像游戏中主人公那样无敌”。他的家人也提到,这个孩子举止异常,每次吃剩的鸡骨头和猪骨头都不扔掉,而是将其摆放在书架上。
  所谓的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网瘾的人在心灵感受到苦闷或是空虚时,只有依赖互联网打发时间,才能得到某种心灵上的慰藉,而一旦离开电脑就会深感不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的中小学中,平均每10名学生中就有4名以上存在这样的症状。而和女生相比,男生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使用电脑玩游戏的孩子也比上网聊天、查找资料的孩子要多得多。
  现代社会中,随着私人电脑的迅速普及,孩子大约在五六岁的年纪就开始接触电脑、使用电脑,他们使用电脑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而经常沉迷于游戏之中的孩子就会逐渐发展为网瘾者。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网瘾症状,已经不仅仅是出现在成年人和中学生身上,还给很多的小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引发了学生无故缺课、打架斗殴,患上精神疾病等种种不良后果,严重的还会引发犯罪。可以说,网瘾已经升级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患上网瘾的孩子是怎么度过一天的。因为熬夜打网游、聊天,孩子第二天起来后眼睛充血,上学迟到,上课的时候干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一放学,孩子就又钻进网吧或回到家中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如此日复一日,必然会导致孩子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跟不上课程进度,最终必然导致成绩下降。孩子白天总是一副精神恍惚的状态,脑海中一直都是电脑游戏,就算是和同龄人聊天,也只说些与游戏相关的话题,对其他事情表现得漠不关心。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迷恋上网络呢?
  首先,在网上没法与聊天或游戏的对方面对面进行交流,因此所了解到的对方的情况可能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是自己想象的一种状态,是依照自己的需求勾勒出来的形象。当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在虚拟的世界中就可以找到安慰。
  其次,在网络中做事情不必担心错与对,因此不必体谅对方,既没有社会道德规范的束缚,也不受良心的苛责。人们不用去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随心所欲,可以将性欲、攻击性等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还有,网络游戏好玩儿、刺激,非常迎合孩子的兴趣点,并设置有一套“奖励系统”,让孩子逐步在自我肯定又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中不能自拔。
  但是,一旦孩子有了网瘾,就会对家长和学校的管教非常排斥,有些孩子甚至会对父母恶语相向或是出现偏激行为。严重者还会因此打架、逃学、离家出走。最危险的是,有些患者已分不清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最后导致精神错乱,失去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网瘾会使人产生条件发射,在网瘾不断加深的同时,自我调节的能力也会逐渐丧失。而且,因为虚幻网络世界里遇到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会引发网瘾患者很强烈的不安感与忧郁感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想知道孩子有没有患上网瘾,可以让孩子做下面的小测试:
  网瘾中毒测试表
  绝对不会1大部分不2普通3大部分是4经常5
  1.经常坐在电脑前。12345
  2.如果想上网,其他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12345
  3.比起与家人朋友在一起,更喜欢上网。12345
  4.经常去见网友。12345
  5.上网时间过长,所以家人或朋友有所不满。12345
  6.因为上网,学习不好。12345
  7.就算是为了其他事情才坐到电脑前的,也会首先连接网络。
  12345
  8.过多上网,见朋友的机会越来越少。12345
  9.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上网做什么。12345
  10.喜欢用电脑排解现实中受到的压力。12345
  11.明明刚用过电脑,可还是忍不住想上网。12345
  12.不上网就会觉得无聊。12345
  13.上网时若被打扰就会很生气。12345
  14.熬夜玩电脑,不能按时睡觉。12345
  15.就算不用电脑,也想将网线连接上。12345
  16.该下线时却总想着“再等一下”,怎么也不起身离开。12345
  17.努力尝试着减少上网时间,却不怎么见效。12345
  18.常常想尽办法偷偷上网。12345
  19.觉得上网消磨时间比外出活动好。12345
  20.不上网的时候就会郁闷抓狂,网线一连上,心情也跟着变好了。
  12345
  总分在80~100之间,孩子可能已经患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网瘾了。总分在50~79之间,网络的使用偶尔会引起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要引导孩子控制上网时间。20~49之间,孩子偶尔会在电脑上花费多一些的时间,但他们还是能够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
  容易染上网瘾的孩子
  网瘾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性格忧郁、敏感,上学、回家、与朋友相处,都不怎么开心的孩子。他们往往通过网络游戏或是聊天获得现实中体验不到的欢乐。
  第二类,成绩不好或是与父母、老师、朋友相处不融洽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由于压力大而没有安全感,自身又缺乏化解矛盾的能力。为了摆脱压力、忘记那些痛苦的经历,他们选择了沉迷于网络。
  第三类,没有特别的理由、天生追求刺激和新鲜感、想要在其他孩子面前逞能的孩子。每当新游戏上市的时候,就努力打游戏升级通关,从中体会成就感。他们还炫耀自己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目的是想要得到伙伴的认同,或是成为伙伴崇拜的对象。
  若过度沉迷于网络,就会开始不愿意外出,渐渐脱离学校、工作、家庭等现实生活,有些人还会断绝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的网虫也许会反驳,“网上也可以建立人际关系”。但是即便网上真的可以,那也仅仅是在歪曲的、不正常的情况下形成的短暂关系,算不上真正的人际关系。因为电脑上的交流无法让人体会到彼此直接的理解、共鸣、包容和亲密感等。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结交网友,只是一起玩游戏或是用暴力语言交谈,却害怕与现实中的人见面。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越来越不愿意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也就越来越脱离现实社会。
  沉迷于网络,会产生以下这些危害:
  *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
  *一旦上网就不能自拔。
  *想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
  *沉迷于网络,因而导致了与亲朋好友间的矛盾。
  *若上不了网就会变得忧郁、焦躁、空虚。
  *为了上网而对家人、他人撒谎。
  *包括学习在内的社会生活能力下降。
  *除上网之外,其他活动明显减少。
  *整天只想着上网。
  *沉迷于网络,睡眠不足。
  *过分肯定网络的使用价值。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与寻求乐趣的小孩子不同,很多初高中生把网络当做是逃避现实的手段。因此,若想帮助他们戒掉网瘾,就要找到原因,给予他们安全感、体恤和关爱。对于那些胆怯、害羞、怕与人交往的孩子,要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交到朋友。对于意志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最好不要对他们紧追猛打,应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使他们不再与电脑为伴,慢慢学会与人交往。
  再者,让他们好好想想网络游戏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就像虽然不是所有吸烟者都会患肺癌,但得肺癌的几率却很高一样,有时候网瘾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色情、性格孤僻、离家出走、神经衰弱等。
  父母要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孩子,博得孩子的信任,引导孩子自觉调整游戏时间。“从今以后,甭想打游戏!”这样命令式的语气、强制性的口吻,只会让孩子感到羞耻,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和谁一起做的?”这样的问题,也会使孩子回避话题或是撒谎。比起这种方式,不如限制孩子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做完作业,可以玩一个小时,星期六可以多玩一个小时”,像这样与孩子约法三章,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即使孩子偶尔犯规,与其唠唠叨叨或是监视孩子,还不如表现出伤心与失望,并让孩子知道家长打心底对他们的信任。
  平时教孩子养成有效使用网络的习惯很重要。循循善诱,教孩子注意饮食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带孩子去看电影、看书,参加户外活动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让孩子埋头打游戏,而是让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要学会使用网络,把电脑安装在客厅这样的家庭成员共同的活动空间里,一家老小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如果网瘾非常严重,孩子与家人都无力回天,那么这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到治疗机构积极寻求帮助。最好到治疗机构办理入院手续,把孩子与容易引发网瘾的环境分离开来,消除孩子冲动、烦躁、忧郁的原因,给孩子进行药物治疗或是向专家征求建议。
  ……
展开
目录
PART 1 抚慰孩子的心灵
1. 固执 --厌恶和欲求不满的根源
2. 愤怒 --生活中的危险因素
3. 胆怯 --心灵的创伤
4. 神经质 --成人精神疾病的隐患
5. 压力 --引起学习和情绪问题
6. 依赖性 --缺少独立性,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7. 朋友 --人际关系的基础
8. 责任感 --尊重他人权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9. 不安 --生活中的警报
10. 完美主义 --挑剔、苛刻使身心受损
11. 忧郁症 --压力和自卑

PART 2 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1. 网瘾 --无故旷课及精神疾病的导火索
2. 说谎 --自我为中心的思考
3. 懒惰 --懈怠且意志消沉
4. 结巴 --人际关系的障碍
5. 作弊 --心理欲望的迸发
6. 偷窃 --最具代表性的青少年问题
7. 校园暴力 --暴力儿童和受害儿童
8. 学校恐惧症 --因为学校而引起的不安
9. 离家出走 --伴随着彷徨和无故旷课
10. 抽烟、喝酒 --导致成绩落后并诱发青少年犯罪
11. 自杀 --固执、拒绝、绝望的情感表达

PART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学习动机 --对学业成就的欲望
2. 学习技巧 --基本的学习工具
3. 注意力不集中 --易冲动且缺乏自制力
4. 整理 --使学习条理化的技巧
5. 阅读 --所有学习技巧的基础
6. 作业 --培养责任感,提高课堂效率
7. 创意 --激发新颖、有用的构想
8. 天赋 --创意与特殊才能
9. 学习障碍 --缺乏信息处理与学习的能力
10. 转学 --适应新环境
11. 赞与罚 --有效地称赞与惩罚
后记 将1%的可能性提升至9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