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nday(星期一) 厉王敛财:拒绝藏富于民,改革出了方向性错误
中国有没有与民同乐的帝王?
自从大禹的儿子夏启变公共部落为家天下以来,家天下的痼疾就在于:帝王眼中每一个铜板都是自己身上的肉,以至于宁肯烂掉,也绝不送人。周厉王也不例外,他想干点事,但也不想与民分利。
周王朝自周穆王之后达到顶峰,而到了周厉王,残暴不仁,不听劝谏,而且很天才地开创了特务制度,不让老百姓说话——这点后来被朱元璋发扬光大,设立了东厂制。
据《史记》记载:周夷王逝世后,儿子姬胡继位,这个厉王在位30年,贪财好利,横征暴敛,任用荣夷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和资源,剥夺一些贵族的权力,因此招致失去权力的贵族和没有财富的平民不满。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一个朝代一旦盛极而衰,当政者必有三大爱好:(1)好女人;(2)好财宝;(3)好小人。
厉王倒还不像幽王那样三般嗜好俱全,再说这厉王身边,也不是没有明白人。
大夫芮良夫就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喜欢独占财利,却不懂得防大祸于未然。天地间的万物谁都应得到一份,哪能让一个人独占呢?独占就会触怒很多人,却又不知防备大祸难的降临。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
厉王最终没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虢公长父做了卿士(大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企业副总),掌管国事。祸根由此埋下。
Tuesday(星期二) 防民之口。古而有之:老板都不喜欢下面乱说话
老板一旦有了女人、财宝、小人这三大爱好,就会像井底的蛤蟆,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而进入唯我独尊的阶段,不叫人说话,就是压制——有一些企业称之为“执行力”。
但经验告诉我们:执行力不能矫枉过正,执行力和忠心也不是压迫出来的。
古话说得好: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
这周厉王为人暴虐,于是国都里自然就有人公开指责自己的君主。现在公众人物被说三道四非常正常,但是,那时候不一样,召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
老板最不喜欢的就是手下不听话。厉王龙颜大怒,召来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就将这些人报告给厉王,马上杀掉。
这下好了: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即便是熟人碰见,也只是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各走各的路。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会很多,所以治理河水,一定要疏通它;治理百姓,要让他们讲话。如果堵住百姓的口,能维持多久呢?”
厉王是老板,召公只是董事,前者当然听不进后者的任何劝阻。
在很多单位,如果一把手征集意见,初入职场的菜鸟往往会慷慨激昂地发表言论,老板也会不时重奖提建议的人。但很快地,那些人就会孤独地走人,因为老板一旦独裁,只会听“万岁、万岁、万万岁”。
wednesday(星期三) 四夷不再咸服:战争让少数民族也来添乱
战争让内部矛盾走开?
看看古今中外,只要一个组织的内部矛盾激化了,就要找一个宣泄口来转移矛盾。对外战争,就成为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
周厉王与自己的“员工”关系不睦,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原来臣属于周的河南南阳的噩国,看到周王朝的势力逐渐衰弱,就联络南淮夷和东夷部落,乘机叛周并企图侵占周朝的疆土。 周厉王于是不断南征荆楚,动用了大量兵车和人力,劳民又伤财。
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又发兵向周进攻。周厉王于是命虢仲率兵反击,但没能取胜。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取得攻噩和平定淮夷的胜利,让军威和王朝国威有所振作。
但一旦“企业”漏洞百出,就会摁下葫芦起来瓢。东南战事刚刚平息,西北方面又要防御游牧部落,因为当时的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周朝边界。
内部管理问题不断,外部市场风雨飘摇,厉王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混到这个地步,就离麻烦不远了。
Thursday(星期四) 国人暴动:国人撵走了大老板
员工怎样才算效忠于老板?答日:不能造反。
但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是:堵塞永远不如疏导!就在周厉王天才地堵住老百姓的嘴之后,这麻烦就真大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仅仅过了不到三年,公元前841年就发生了国人暴动——老百姓受不了了。周厉王这个大老板被民众从都城赶走,仓皇逃到山西霍县彘这个地方,史称“彘之乱”。
大老板厉王逃走,老百姓和带头闹事的贵族不干了,自古以来父债子还,就找小老板——周厉王的儿子姬静。
Friday(星期五) 落魄而死:史上第一改革家的惨淡人生
有人把周厉王看作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改革家,不过他是被记入历史“反面人物”的档案里的。
厉王所面临的局面,是《史记》所说的“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周王朝的家长地位受到挑战,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下降的幅度都十分惊人,周王朝统治大厦的根基已经动摇了。
周厉王是一个面对积重难返局面的王朝之主,他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旧贵族,加之没有经验借鉴,改革激起了贵族的不满,甚至连国人也反对他。
Saturday(星期六) 一周小结:员工一定忠于老板,老板不一定忠于员工?
我们运用两个案例来总结一下本周的话题:忠诚不是鹦鹉学舌和拍马屁,如果老板不能使之以礼,员工就不能事之以忠。
【经典案例之一】
工作不到五年没有忠诚度?
某老板的用人标准是,只有进入企业5年以上才放心,否则,既不会提拔升迁,也不会放心使用。职场新人的忠诚度历来受到怀疑,似乎忠诚度与时间成正比。
但要说工作时间长短一忠诚度多少,似乎牵强了些,因为现代职场的流动性实在太大了。很多老板不明白:为何高薪和股权也换不来高忠诚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