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未婚妈妈怀上了小孩,但她还在攻读研究生,没有金 钱和精力来抚养宝宝。于是,在这个婴儿出生之际,妈妈决定把他 送给别人收养。妈妈希望养父母受过高等教育,这有利于小孩的成 长。因而,在领养的名单中,一对律师夫妇的学历颇为耀眼。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后一刻,这对高学历夫妇反悔了。他们想收 养一个女孩,而等待领养的婴儿是男孩。妈妈只得在收养名单上继续 寻找,希望找到合适的候选人。很快,另一对收养人吸引了未婚妈妈 的眼球。进入实质接触阶段后,未婚妈妈才发现,未来的养母没念过大 学,养父更不济,中学都没上过。养父母的学历实在难以符合未婚 妈妈的期望,所以,她拒绝在认养文件上签字。几个月过去了,合 适的领养人始终没有出现。在那个年代,单身妈妈带小孩是件很羞耻的事情,加之经济与 学历的压力,妈妈急于把小孩脱手。在“高不成”的情况下,那对 学历不高的夫妻再次吸引了妈妈的注意力。他们仍希望领养这个婴 儿,并保证供他上大学。妈妈的态度终于软化了,结果,这对学历 不高的夫妻如愿以偿地成了这个婴儿的养父母。17年后,养子成功申请到一所大学。17岁的养子还不太懂事,选了一所学费高昂的大学,这几乎耗尽了养父母一生的积蓄。念了6 个月大学后,他非但没能适应,反而变得更迷茫。他看不出念书的 价值何在,也不知道这辈子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负疚(高学费花光了父母的积蓄)和焦虑(不知道念大学能 有什么用)的双重心理重压下,他决定退学。退学的坏处是,他没 有资格继续住宿舍。为了找个容身之所,他只得睡同学宿舍的地板 (这得感谢学校的慷慨仁慈,没狠心把他撵出去);同时,为了糊口,他捡了一段时间的空可乐罐。万事皆有利有弊,在退学的坏处走到尽头后,接踵而至的是退 学的好处。由于不再是学院的学生,必修课对他失去了约束力。没 兴趣的必修课统统不用上,这让他腾出时间去听有兴趣的课。结果,他去蹭了很多课(好在那个学校心胸宽广),包括一门听起来有些古 怪的课——美术字课程。当这个不听话的小孩浪费了养父母一生的积蓄,果断(也可以说 是莽撞)地决定退学时,《三个傻瓜》里的一群大学生正在为考上帝 国理工大学而欢呼。按照帝国理工大学皇家工程学院院长(绰号“病 毒”)的讲法,每年有40万人报考皇家工程学院,却只有200人能考 上。1:2000的高淘汰率值得为之欢呼,这样的幸福的确来之不易。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那么大学是什么?对很多学 生来说,大学是人生最后一次见习期,它直通就业大门。在奉市场 为圭臬的当代世界,现实永远冰冷残酷。一切皆可交换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被利用的价值,那么,对不起,请靠边站,不要挡住其 他候选人的康庄大道。那些斗志昂扬的候选人手握各种证书、具备各种技能、巧于辞 令、精于包装,知道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备这些条件的 候选人身后会升腾起一道佛光,招聘单位法眼已开,一见佛光,便 心领神会,用握手、拥抱、微笑和聘用的高规格款待礼遇之。没有 佛光闪耀的候选人,只落得冷眼相对的惨淡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病毒”在皇家工程学院开学典礼上的演 说,可谓饱含善意(尽管整部电影以嘲讽的心态来塑造这个人物)。当新生抱着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期望,等待一场激励人心的演说 时,“病毒”只是冷冰冰地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现实太 过残酷,没有三头六臂,或者金刚不坏之身,你根本就玩不转。P7-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