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立题依据
据统计,我国灌溉面积2 625万hm2,农业节水灌溉达2 035万hm2,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36%(汪恕诚,2005)。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近十年来提高了l0%左右,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20年零增长,粮食生产仍得到较快发展。今后新增节水工程面积1 000万hm2,在用水量仍需保持零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灌区生态良好。传统意义上的节水灌溉日显不足,很难达到灌区节水扩大灌溉面积和维系生态良好目标的共赢,潜力在于大力发展其水分适应性与光合生物量俱佳的苜蓿种植。有关资料显示,甘肃省人工种草面积近90万hm2,其中苜蓿留床面积50万hm2,面积指标居全国第一,增速最大的在河西内陆河灌区、景电灌区等。张掖黑河流域2000年以来发展了3万hm2苜蓿产业,促使灌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正在形成,由单纯“以粮为纲”的作物大田灌溉向以“蛋白质为纲”的混合饲料型灌溉模式转变。
秦王川灌区具有丰富的土地、光照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但存在土壤肥力较差、热量条件有限等资源局限性和生态的脆弱性,引大工程使秦王川从传统的旱作农业变为灌溉农业,大大提高了土地、光热、生物资源的利用率,为促进该区粮、经、饲结构及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水资源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