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凤梨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组织或土壤,有时亦可由带病菌的种苗传播。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潜伏在带菌的组织里或落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便从寄主种苗两端的切口处侵入,导致初侵染。菌丝在甘蔗髓部的薄壁组织里生长,后在切口处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易萌发,借空气、土壤及灌溉水、蔗刀、蝇类昆虫等传播,当年即可重复再侵染。种苗在窖藏时通过接触传染。秋植蔗下种后,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发病很轻;但当遇到暴风雨或台风后,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春植蔗下种后,地温低于19℃或遇到较长时间阴雨天气时,发病严重。此外,土壤黏重、板结,蔗田低洼积水、湿度大,则易引起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是目前防治凤梨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1)提倡选用无病的梢头苗。梢头苗萌发迅速,不易受病害的侵染,发病轻。(2)种苗消毒。种苗浸泡后必须消毒,这是种植甘蔗成败的关键。栽植前用2%石灰水或清水浸l天后,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苗5~10min,进行蔗种消毒。常发病的蔗区沟施石灰1 125kg/hm2。窖藏的蔗苗可选用上述药剂500倍液浸切口处。窖藏期间最好再喷一次药液。立春以后要注意窖内温度,若超过14℃就要将覆盖的泥土松开,降低窖温。(3)冬、春栽植甘蔗时,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促使甘蔗种苗早生快发,减少发病。(4)精耕细作。土壤黏重、水位高的地块要破碎整平,开沟排水,下种后浅覆土。(5)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如粤蔗64/395、C0281,粤糖00/236、94/128、93/159等抗病品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