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的左内侧连接回肠,连接部称为回盲部,开口处有回盲瓣,起括约肌的作用。盲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回盲瓣是回肠末端的两个半月形的瓣,作用是阻止小肠内的食物过快地流人大肠,使得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地消化吸收,同时防止盲肠内容物进入回肠。盲肠的下后侧延伸成为阑尾,其下端为蚯蚓状的盲端,也叫做虫突,长约2~20厘米,直径0.5-0.6厘米。阑尾开口处有半月形的瓣膜,称为阑尾瓣。虽然阑尾与消化吸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阑尾壁富含淋巴组织,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之一,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由于阑尾内腔狭窄,容易为粪石梗阻,引发炎症,甚至穿孔。我们俗称的盲肠炎,其实更多的应该是阑尾炎。
2.结肠
盲肠以上的大肠部分称为结肠。结肠按其行程和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从盲肠出发的大肠,首先作为升结肠,往右腹部上方延伸;到肝脏下方改变为横向,成为横结肠穿过腹部;接着到脾脏下方再改变方向成为降结肠,往下延伸;延伸至骨盆形成乙状结肠,弯曲着向腹部中央靠近,最后形成直肠,与肛门相接。
(1)升结肠
升结肠是盲肠的延续,沿着腹腔的右外侧区上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升结肠长12-20厘米。升结肠的外侧是右结肠旁沟,连通膈下间隙和盆腔。结肠右曲位于右侧第九、十肋骨的下面,其内侧邻接胆囊底和十二指肠降部。活动性很小。
展开